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25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研讨会回顾/

 

7月3日下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浙江省油画院承办的“气之沛然”——秦大虎艺术文献展研讨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系主任封治国主持,围绕秦大虎先生的艺术创作及文献展开研讨。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绘画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周艳、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郭健濂、浙江省油画院院长常青、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林涛、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金一德、章晓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金甲镇、上海大学教授潘耀昌、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靳庆金、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欣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井士剑、任志忠、蒋梁、赵军、尹骅及本硕博学生出席研讨会。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

 

封治国(学术主持):

       每次举办老先生的研讨会,都觉得特别亲切,在这个时候,几代油画系的老师和学子们,大家欢聚一堂。刚刚我们听到秦老师开幕式的讲话,他说的非常动情。秦老师除了早期的军旅生涯,后半部分的艺术成长足迹,始终牢牢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联系在一起,秦老一直都在勤奋不懈地从事油画创作,是非常令人感动和感慨的。我们的研讨会将围绕秦大虎老师的艺术创作及文献展开。

 

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金一德

 

金一德:

       我想谈两点:第一,秦老师是从小在革命队伍里长大,这种军旅生活经历使他始终投身于革命历史题材画,例如他始终坚持在画战士、十大元帅等。他也画他周遭的生活,比如画山东的老乡、孩子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二,秦老师不仅努力画画,他也喜欢读书学习。因此除了技巧上的训练,更具有艺术上的思考。他看了很多莫言的小说,他从莫言的小说里,获得一种灵魂深处的力量。我觉得画画的人应该像他这样不停思考,不停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加深对人性的理解。秦老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上海大学教授潘耀昌

 

潘耀昌:

       开始知晓秦大虎老师,主要是通过他作品的印刷品,后来到了美院才见到真人。像秦老师这样的军旅画家,他的作品通过印刷品,印在我们脑海里面,而这种记忆传递下去,就成了一种珍贵的历史的记忆。秦老师作为山东人,山东是革命根据地,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秦老师生活在那里,能够在历史和地域的双维度里把自我存在的意义挖掘出来。在秦老师的画里面,有一种情感的东西,就是他对乡土乡情以及军旅生活的眷恋、怀念,这种情感我们要细细地品味。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靳庆金

 

靳庆金:

       秦老师的教学方法、创作手法和绘画风格,都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我总结下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整体”,有一次秦老师和我语重心长地说,他在美院读了7年书,就学会了两个字——“整体”,即整体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第二个是对形象的个性把握,不论画谁,每个人都有他特定的生活与职业,要把对象表现到骨子里。那时候我跟着秦老师一同画画,无论是风景写生、人物写生,我从秦老师身上学会了怎么深入地去表达人物的个性,就是要触及到对象的精神层面。第三个是“实”,画的东西都实实在在。我认为秦老师的“实”,在某种程度上铸就了他的艺术风格,而这恰恰跟秦老师的外表和内心世界非常吻合,秦老师具有钢铁一般的意志。

 

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章晓明

 

章晓明:

       多年来,秦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朴实,他的朴实,体现在做人上。他直截了当,没有拐弯抹角。他有这样一种朴实,也影响了他的艺术。他所画的题材,都跟他的生活有直接联系,他所画的军旅生活和山东老家的百姓生活,没有太大的场面,也没有很复杂的人物结构造,他画的是身边很细小的、很具体的人物。他表达的细节,是经过仔细观察得来的。他绘画耐看的地方也就在这其中,从中能读到很多东西,他的朴实也反映在这。另外,他的艺术手法没有过度修饰的成分,用色、用笔、构图也是朴实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觉得朴实是秦老师最主要的艺术特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

 

何红舟:

       秦老师是一位极有本色、不忘初心的人,在他的画里面也可以看到这两个特征。所谓本色,是跟他的红色家庭、军旅生活有关,包括后来他到油画系任教后也体现出这种本色,这种本色体现了伴随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老一辈艺术家们朴实无华的精神,这点深深影响着我们。再一个是他的初心——执着于画他眼中所见,有感而发。他有感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感于新中国诞生的历程。他的习作和创作间存在着非常必然的联系,他作品中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得非常充分。秦老师的这种本色和他不忘初心的状态,成就了他的艺术特点。

 

浙江省油画院院长常青

 

常青:

       在我们读书的阶段,在美院的历史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老师,他们有些性格是比较含蓄的,有些是比较阳光的,构成了美术学院的丰富的家族谱系。秦老师正好是属于比较阳光的这类代表,我们从学生时期就特别喜爱他,他是个敞亮的人。秦老师身上军人的气质强,干脆、山东爷们儿、爱憎分明,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磊落。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金甲镇

 

金甲镇:

       在我上学的时候,秦老师对我特别关照。在课程中,秦老师是没有把自己的艺术爱好和艺术风格带入教学,这在80年代比较难得,他没有按照他喜好的风格来归类我们班的同学,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引导,所以在我后期的作品中,我坚守自己的风格,和秦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秦老师是我们晚辈的楷模,大学四年我对秦老师的勤奋刻苦印象深刻。今天秦老师把作品留给母校,这也是对后辈的激励,秦老师再次给我们做了榜样。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林涛

 

林涛:

       秦老师是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恩师,这个文献展意义非凡,秦老师的作品类比典籍,美术馆和绘画艺术学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这个展览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秦老师是用发自于内心的源动力来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题材及具有乡土人文情怀题材的作品,文献展览能把这些完整地梳理出来,我提议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可以成立一个文献机构,当把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嵌入到他生命时间轴的大历史当中时,着重用文献的概念去梳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才能够完整地体现艺术作品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志忠

 

任志忠:

       秦老师在教学当中态度严谨,教学纪律执行得非常严格,但在教学引导上又非常包容和灵活,他从来不排斥其他应该并存的内容。再回到秦老师的作品上讲,我觉得秦老师的作品最让人难忘的,除了油画语言的独特性,还有深嵌在作品当中浓浓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历史画当中的家国情怀,还有乡土的情怀,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实践最为根性的关照,他是在思考自己的艺术立场,以及为什么做艺术这种根本问题。这种情感,在自己创作的时候,对自己艺术道路严肃思考,当艺术作品挂在墙上,呈现在展厅里的时候,这种情感又是对观众最好的教育。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

 

井士剑:

       今天特别开心,我觉得可以把秦老师这个展览称为“迟到的幸福”,为什么叫“迟到的幸福”?秦老师说今天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展览。我想我们的艺术创作及历史画创作也需要一种革命,这种革命使我们走得更远,更贴合这个时代。在今天这个时刻,我们的艺术创作应该理直气壮,我们画历史画,画新中国。当然在当下的艺术环境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我觉得历史画应当是源于自发性的创作,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画传统是有一定传承的,我觉得年轻的学生应该学习并且发扬光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郭健濂

 

郭健濂:

       现在我们回头去看,秦老师在那样一个年代,对油画有创造性的、独特的个人理解和表现面貌,在某种意义上是非常超前的。我们每一代艺术家都在回应关于油画民族化和本土化的问题。刚才看到秦老师在采访里面对这个话题反而是非常轻描淡写的,他并没有把这个作为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为了民族化而民族化去做一些符号的嫁接。在我看来,他的作品中这些印章、剪纸与前景中人物形象的结合,都是在画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志,他生活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呈现出独具当地山川气候以及风土人情的画面,包括他的革命历史画也富有这样的气息。今天很多人为了一个创作任务完成历史画,而秦老师是自发地去画,是从自己内心出发画自己感受到的历史画。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潘欣信

 

潘欣信:

       秦老师的油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一种民族化、本土性的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是油画自从19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在纠缠的一个问题。当然油画的民族化,有高潮、有低谷,一直处于波澜起伏的状态。在当下这个语境里面,包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这个问题是不太受重视的,当时流行的是有东方情调风格的题材等。我觉得秦老师的画,不仅在题材上,也在样式风格和手法上,具有鲜明的东方性,尤其是一些剪纸、年画的样式,关键是这种风格,我们在西方的绘画里几乎是找不到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蒋梁

 

蒋梁:

       秦老师的绘画是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油画脉络当中发展形成的。他在新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国美油画发展的背景下度过学生时代,他的创作一方面深受鲁迅的艺术思想、解放区的教育经验及徐悲鸿的影响,体现了中国特有本土油画语言的面貌,表现中国的农村、人民,绘画语言质朴直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另一方面受留苏的全老、肖老等艺术家影响,注重的是形色结合,注重笔触和颜色的表现力;同时也受到博巴、金一德老师表现主义的影响。这三种背景塑造了秦老师作品的面貌。后来,在“八五新潮”等开放、多元艺术风潮交叠的背景下,秦老师始终没受到影响,持续坚守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坚守民族化、本土化的绘画语言,最终走出了他自己的一条道路。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尹骅

 

尹骅:

       读秦老师的画,看秦老师的绘画之路,我有一个比较深的感触,秦老师和我们学校许多优秀的前辈画家一样,受过严格的训练,浙江美院7年的学习生活,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秦老师创作的几个阶段来看,他在接受传统的同时,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这些年,我们学校和全山石艺术中心、浙江美术馆一道筹办了多次展览,展出了马玉如、高友林、蔡亮等等前辈的作品,这些展览为我们展示了鲜活的艺术家群体的面貌,这些艺术家前辈们,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军

 

赵军:

       我个人觉得秦老师的画里面有两部分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关注:第一,是他发自内心地对身边的事物和家人的关注,这份关注不论是对主题性绘画还是任何的艺术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我看来,这种展览特别需要年轻的学生去看并且细细地体验。那朴实无华的笔触具有非凡的感动人心、感触人的魅力。我们一直在讲语言、形式,但我个人觉得只有从自己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中表达出来的东西才是核心,我们现在缺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对生活、对生命、对自我定位的理解。国美油画在往后发展的岁月里面,该去坚持哪些东西,不管是主题性创作,个人艺术创作,包括具象表现方法论的研究都离不开我们对于身边事物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理解。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

 

邬大勇:

       在我看来,秦老师的绘画有三个特点:第一,他的军旅生活使他的绘画有一种很质朴、很刚健、很硬朗的面貌,他从附中到油画系,在我们学校接受了全过程的价值教育,使他和国立艺专鲜明的艺术谱系紧密结合。第二,他的作品在色彩上有很强的实体感,这种实体感就像许院长所说,包括刚才金老师所说的是一种“实”,这是源于秦老师家乡胶东半岛的那种特殊的、从小接触的阳光所带来的色彩感受。第三点是关于章老师所说的秦老师绘画中的民族性以及融合中西的实践,在秦老师的绘画里面有很多传统民间艺术的元素,我觉得这种尝试是一种自发的、自觉的尝试,在比较严谨和写实的绘画风格里面,追求民族性的这种尝试是不太容易的。所以秦老师也一直在提醒我们,作为一位油画实践者,一位中国画家的归属始终是中国大地。

 

 


 

/展览现场/

 

 

 

 

 


 

预约购票

 

1.关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公众号进行预约,点击菜单栏左下角“预约购票”。

2.进入展览详情,点击“立即购买”,弹出门票选项,选择“门票日期”、“门票类型”、“观众信息”;选择完成后,会显示当前的购票价格,点击“提交订单”,进入支付操作;支付成功后可进入订单列表查看订单信息,点击检票,弹出检票二维码。

3.中国美术学院在校师生可凭校园码免费观展。

4.预约购票相关事宜请咨询美术馆前台(0571-86611569)。

 

友情提醒

展厅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或其他带有照明闪光的设备;未经许可,严禁使用三脚架、单脚架、自拍杆、手持云台等辅助稳定设备。观展如遇限流,请自觉排队,请勿触碰任何作品、展具、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