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5年09月10日
来源 杭州日报艺术典藏
浏览量

向内行走——董也山书法展

时间:9月10日——9月17日

地点:中国美院美术馆(南山路218号)

今日,“向内行走——董也山书法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讲话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讲话

 


书画家董也山致辞

 

本次展览展出董也山今年春夏以来创作的作品105件。展览的主题取名为“向内行走”,董也山认为就是在感受书法的内在涵义,“书法是最讲究内涵的”。

 

“书法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在的东西——内涵,这两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现在外来文化多,‘浮’在上面的东西多,如果向外走走得太过分,就看不到内在的东西,这是辩证的内容,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中庸之道’。书法就是要体现出中庸之道,用笔一定要圆滑——亦有刚亦有柔,既要柔,又要有筋骨、有骨力”,董也山在采访中说,“如果你的字发‘飘’,就没有内涵了。所以书法是最说明你的文化代表了什么、是不是中国文化。从内涵的角度讲,形式和内涵、阴和阳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体,如果结合得好,那它是符合中庸之道、符合中国文化的总体精神的。”

 


近几年董也山再度潜心创作深居简出,将书画创作与传统养生相结合,轻松愉悦,画出笔墨更新,生活气息更浓,艺术想像更宽广,“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之似乃为真似”的心像从心中流淌而成,画面更有张力,空白更多,联想更多,传统中国画走向现代,现代中国画离不开创新了的笔墨,以书法入画法,轻松自如地挥毫泼写。二十多年来,一脉相承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象罔可以得之”的美学追求,董也山的艺术到达了一种高尚的境界。“我一直在向内走,中国文化向内走,向内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外开通。中国传统并不是临摹就是传统,要在传统中有新意。因此我的每一张作品都有不同情感,不同的构图,这是我所追求的,不同的境界。在古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觉,跟着当时内心所想的、所感受到的,有感而发。”董也山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在序中写道:向内行走,是一种态度,年逾古稀的董也山先生并不愿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向内行走,是一种姿态,睿智的董也山先生广收博取、内求诸身;向内行走,是一种方式,执着的董也山先生将书法作为积蓄内功的重要手段,夯实基础、大步进取。书法展只是董也山先生书画创作生涯的一个节点,向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外拓疆。

 

董也山作品欣赏

 

陋室铭

 

桃花源记

 

书画真趣多

 

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

 

心闲日长意广天宽

 

世界那么大,我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