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29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10月27日上午10:00——11:00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区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少儿书法体验课——“甲骨文是什么?”

本次体验课是"2018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书艺传家——刘江捐赠书法篆刻作品展暨刘江、章培筠、刘丹艺术展"的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之一,一批9-14岁的小朋友和有兴趣的观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美院著名艺术家、书法家刘江先生几十年来在传承和延续甲骨文研究这一冷门学科上身体力行,甘于寂寞,令人肃然起敬。他潜心甲骨文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是当今书坛老一辈致力于甲骨文书法篆刻创作和研究并有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在甲骨文书法领域进行探索,必须具有丰厚文字学养和对甲骨文的考释能力。刘江先生承续先贤,在甲骨文字的艺术殿堂里,不遗余力,潜心研究。作为西泠印社诸家研究和创作甲骨文书法的先锋人物,刘江先生在四十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积累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治印思想,一方面对甲骨文字进行倾心研究,并不断大胆实践,创作了大量的甲骨文书法,为弘扬国粹、继承优秀传统并加以创新光大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体验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甲骨文出现的时间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内容是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的书迹。

 

3.用来干什么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绝迹,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知。

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

 

4.为什么要研究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表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本次体验课邀请了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硕士赵攀峰和中国美院书法与篆刻专业本科生施怡静授课,并在介绍之后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甲骨文字的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