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8点30分,再过半个小时,“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就要正式向公众开放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南山路上,有行人拿着手机询问保安:“怎么买票?我没预约,今天能进去看吗?”
更多观众是收到消息,有备而来,扛着长枪短炮,拿着手机直播设备,还有人和朋友早早约好在美术馆门口碰头。
为了这次特展,家住良渚的黄老先生已经跑了两趟美术馆了。
9月22日,听说赵无极要开特展,他就专门跑了一趟美术馆。
看到门口已经挂起海报,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不免激动:“我从小就喜欢他的画。最早我是喜欢林风眠的,赵无极是林风眠的学生。像赵无极、吴冠中这样的画家,他们画的是自己的内心、生活,年纪越大,越能体会出里面的味道。”
当时听工作人员说26日正式开展,今天一早,黄先生便过来候着,进入展厅后,他拿着手机,边看边记录。
“尽管赵无极是抽象画,但你看,他在画里讲的是大自然、宇宙和生活,里面也包含着他的哲学思想。对生活有体味的人,就算不懂他画的是什么,也能有所收获。”黄先生说。
北京、上海、广州……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家住广州的王女士,也是早早候在美术馆门口等待开展的观众之一。
这次来杭州,她有两个重要的事情要做,一个是看亚运会,还有一个就是刷赵无极特展。
从事艺术行业的她,对这次特展期待已久:“赵无极已经很久没有在国内办这么大规模的特展了,之前我在上海看过赵无极的画展,但作品远没有这次多。当时听说是亚洲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我只有一个想法,看,一定要看。”
从上海到杭州,坐早班高铁来的宋女士在展厅里流连许久,她在美术馆的公众号上得知这周正式开展的消息后,便时刻关注着动态。
“昨天晚上刷到美术馆的预约信息,我便马上预订了门票和高铁票。”
宋女士直言对赵无极并不是很熟悉,但作为展览爱好者,她是从朋友那边听说了这次特展的厉害,下定决心要“一饱眼福”:“上海杭州来回很方便,我比较惊喜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能感受到他东西方元素结合的魅力。”
展厅之中有不少年轻的面孔。来杭州游玩的小卢,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他和杭州的朋友约好一起看展。在准备艺考的时候,他刷了很多大师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赵无极。
“之前在香港艺术博物馆以及M+艺术馆,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作品。他画中的颜色、线条、意境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之前看画册还没什么感觉,看到真画,才真正体会到大师作品的魅力。”
一听说亚运期间要办百年回顾特展,小卢马上安排了行程攻略,“亚运加赵无极,性价比太高了”。
不了解赵无极,看得懂画吗?
很多学过艺术但是没有接触过油画的观众,可能只听过赵无极这个名字,对更多普通观众来说,可能连赵无极的名字都不知道,那该如何欣赏赵无极的作品?
“坦言说,我之前没有了解过赵无极,对画也没有这么多的研究。”在“无限生机”的展厅,记者遇到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毕业的顾女士。
对赵无极的晚期作品,她的评价是:用色高级、丰富:“这个展厅中画的用色和前面三个展馆很不一样。好像颜色和人一样,就像有些人年纪大了以后,喜欢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在画的背后可以看到一个温和的、狡黠的老人。”
在看到“如镜他山”展厅中的水墨时,顾女士来了兴趣,在她看来,赵无极的水墨画和她经常看到的传统水墨画也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用的是东方的笔墨去表达,但他和黄宾虹那样的水墨画差别还是很大的,他的画面更像是西方的绘画语言,但他和黄又有共同的地方,非常的中西融合。”
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的大二学生刘蕊蕊,之前在苏州博物馆看过赵无极相关的作品,听说学校美术馆开了赵无极相关特展,也特地跑过来观展。
虽然对赵无极的艺术之路不了解,但一看到画,她就get到了:闪闪发光。“远看,你会发现画是流动的,近看又能看到细碎的线条和颜色,感觉到生命的气体在游动、缠绵,闪闪发光。虽然我对老师的生平不是很了解,但艺术的感觉是共通的。”
“真诚”地看赵无极的画,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给出的建议。
作为一名艺术家,技法和形式都可以“学”,但那是皮毛,“真诚”是赵无极一再强调的作为艺术家必备的基本素质,内心想表达的那些东西才是作品中的灵魂和生命,无论它们用任何手段表达出来。
他们说看赵无极,一定要现场看
在“两个传统”的展厅里,陈先生和朋友们已经在画面前驻足了两个小时。
每一幅画,他们都停留许久,反复讨论:“能在展厅里看到这么高密度的赵无极,很幸福的。”
陈先生之前学过油画,后研究水墨,他说自己1997年曾见过赵先生一面,算是比较了解先生:“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我都有看过,但只有这样大型的展览,在展厅里,你可以看到赵先生很完整的一个绘画的脉络。”
“你看这一幅《水之音》,远看像是宋代的山水,近看它的肌理和颜色,又是西方油画的感觉,从高处往下看,又能够发现不同的元素相互融合、成就。”见画如见人,陈先生很兴奋:“像我,见过赵先生本人,看过他当面的表达,你真正接触过,才能够体会他这个人。画也是这样,你不见,无论怎么想象都是有偏颇的。赵先生常常强调,画有呼吸,在画中,你可以看到它隐含的呼吸感,不光是视觉,它可以调动你另外的五感。”
自由艺术家魏小林,也是赵无极85年绘画讲习班的学生之一。
在特展中看到赵无极原作,他不禁感慨:“看到原作之前,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而且还有一种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能看得懂赵先生的画。看原作的时候发觉,印刷品给出的信息量只有原作的百分之一、二,原来之前我对赵先生的理解几乎为零。”
魏小林曾经在特定场合见到过几幅赵无极的作品,但这次特展的规模,让他大为震撼:“这次几乎全都是‘代表作’级别。我看了两三个小时,觉得也只是理解了赵先生两三分的程度。多去几次,肯定会有更深的了解。”
以纸质世界地图为例,魏小林打了比方,像世界地图上面显示的只有各个国家和每个国家的首都,顶多带几个主要城市。但是在手机或电脑上看地图,大到各个国家,小到街道和住家,甚至街上走路的行人都看得很清楚。
这,就是原画的信息量。
魏小林指出,除了对绘画和艺术的理解,还有自身的阅历和所谓的“共情能力”,都是理解艺术作品的基础和背景。
作为赵无极的学生,他回忆起之前和先生交往的片段:“那时候赵先生讲的东西,虽然每个字都知道啥意思,但是作为‘一段话’讲出来,大多数人都听不懂他说的啥。直到现在仍然是这样。所以我说能真正看得懂赵先生的画,听得懂他的‘语录’的人极少。因为要达到他那个“境界”才会GET到那个点。毕竟能达到那个境界的人真的是不多。”
早年,他曾在荷兰去过“梵高”的博物馆,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看进去”。
所谓“看进去”,在他的理解中,就是跟作品产生了“交流”,读懂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听懂了他们通过作品讲述的故事,感觉作品成了“活”的情景,甚至跟着作品进入到了三维的层面,在作品(作者的内心世界)中遨游了一趟。只有读懂了艺术家们的作品,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语录”:“因为他们的语录跟他们的作品一样,都是直接抒发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不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当然听起来就是‘懵’的。”
展览介绍
赵无极是享誉中外的华裔法籍著名画家,1920年出生于北京,1935年入读国立杭州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41年留校任教,1948年赴法深造,1985年受文化部邀请回母校举办绘画讲习班。2003年,赵无极当选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2013年辞世于瑞士。他融通中西,创造了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系统收藏于全球150余个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
赵无极的艺术生涯萌生于杭州,杭州哺育了他的艺术。在赵无极逝世十周年之际,他的一生力作重返杭州。“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展出赵无极重要油画作品及水墨、水彩、版画、瓷绘和相关文献共计200余件,其中油画作品129件,以六大板块多角度系统梳理赵无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
展览讯息
9月26日起,“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正式对公众开放。
开放时间:09:00-17:00(16:30后停止入场,周一馆休),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期至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