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21日
来源 宝藏
浏览量

 

金秋十月,西湖边秋色正浓,一场东方式的精神沉醉之旅在南山路拉开序幕。“书·非书:2019国际现代书法艺术节”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迎来四海嘉宾,为杭州呈现了一场笔墨艺术盛宴。此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和王冬龄教授担任总策划,共26个国家和地区的82位艺术家参展,并盛邀国内外最具权威的21位专家学者代表作为顾问出席学术论坛。

 

 

本届艺术节以“守正出新,行健致远”为主题,希翼从书法艺术的核心问题和本体语言出发,行健致远地促进和展示现代书法的当代实践。是书写,但并不仅仅是书写;既要有源可溯的“守正”,也要大胆想象的“出新”。在“书·非书”展览里,我们看到的是中西古今合一炉的先锋景象。

 

 

 

展览共分三个板块,“致敬经典”、“返本开新”和“和合共生”。其中“致敬经典”板块集中展示了在中国近代书法教育教育史上重要的教育家、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名人的书法作品,如黄宾虹、马一浮、潘天寿、沙孟海、陆俨少等大家的作品,不少作品更是首次面世展出。

 

 

在一楼展厅中格外夺目的一块朱色拓片,大约有三四米长,上面的“国立艺术院”五个大字,字体端方有力,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之作,这件展品是从中国美术学院的藏碑上拓印下来的。

 

 

 

“书·非书”展览总策划人王冬龄介绍说:“虽然这块碑中国美术学院一直珍藏着,但一直没有拓片的展现,这是第一次以拓片的形式露面。不仅体现了蔡元培的书法功底,也体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渊博的学养,所以书法的魅力就是书为心话,书能体现作者的情感、修养和精神。”

 

 

另外一幅颇受关注的展品是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写给弟子谢国桢的绝笔书扇,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外,这帧扇面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在扇面的落款题字上,有一个看起来笔画错乱相交的“弟”字,若仔细看,还能看出改动前这是个“兄”字,书法作品中的改字并不少见,但这个错别字的修改就特殊在它背后的故事。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来到颐和园后,他忽然想起前几日,自己在给赠学生谢国桢的扇页上题字,误称其为兄,于是折返家中,用墨笔将“兄”改为“弟”字后,又回到颐和园。谁也没有想到,当他独自散步至鱼藻轩前,点了支香烟,徘徊良久后,突然投湖自沉。这帧绝笔书扇上的“错别字”也有了“错”字一改成永“别”的说法。

 

 

不同于“致敬经典”板块的风格,“返本开新”与“和合共生”两个板块的展品更像是对书法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在这两个展厅中,水墨、综合材料、雕塑、摄影、绘画等各种元素与书法艺术融合,让人大开眼界。而在这些现代艺术作品的旁边,有时你又能看到同一位艺术家创作的传统书法作品。

 

 

“书·非书”展览总策划人王冬龄介绍说:“我们二十位艺术家每人展出两件作品,实际上就是向观众来说明他们也能写传统的书法,然后再把这个作品和当代的艺术进行了一场对话。我觉得一方面是说明,这些艺术家实际上他们是对经典、对传统,有很深的学养和研究,但是他们作为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他们要跨界、要用新的形式来表达书法。”

 

 

比如本届艺术节总策划王冬龄,用红色丙烯在金箔屏风上,以传统的题壁式创作了李白《月下独酌·把酒问天》的乱书,富丽而热烈。这件书法装置与王冬龄另一幅草书对联《留云笼竹叶,邀月伴梅花》一起展出,当代与传统的碰撞与并立,既是对照,亦是意趣。

 

 

 

展览中,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媒介与形式组成,它们是展厅中的“非书法”部分,并以此与书法“对话”,展现出了书法走出传统后的丰富性。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10月24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至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感受不一样的书法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