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7日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五岳归来——第七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于4月22日至5月22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24位特邀艺术家与15位青年艺术家的228幅作品,带领观者奔赴广阔天地的大好河山,深入中国画史的核心现场,体认自然造化的神变无穷与天光云影;也将为当代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本届双年展与往年不同的一大亮点,是15位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其中最年轻的参展者出生于1994年。自第七届开始,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尝试着开启一个新的策展周期,希望以“艺术运动”的方式,动员中国画界的中坚力量和青年一代,共同探讨中国画的内在精神,让双年展成为培养青年艺术家的学术平台,成为中国画精神传承的时代现场。

本文节选部分青年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感想,分享他们对于山水精神以及中国画艺术的体悟。

 

陈赛赛《云起太华》200cm×1000cm

 

我在自己营造的山水之中觅精神

陈赛赛

第七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以“五岳归来”为主题,我能通过遴选成为参展的画家,倍感荣耀。但双年展对作品学术理念和学术价值导向的高要求又让自己觉得难以企及,所以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总感到压力重重,各种顾虑。画虽完成,却总觉有所缺憾,就把这次参展作为交流学习和听取意见的机会吧。

在我的固有认知中,五岳,不仅因其“峻极天下”而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或游玩,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为世人所膜拜。我虽未曾遍游五岳,但神往已久,成了内心栖息之地。

山水画“神遇而迹化”,是由情感引发的对自然的触动,从而将画境与心境融为一体。如果我们看到的自然景物,在内心不能与之完全融合的时候,是达不到那种神秘的艺术境界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我的作品所阐述的是我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从小我就喜欢画画,母亲是我学画的动力,遗憾的是,她很早就离开了我,从此只留下深深的思念。近三十年来,每每提起画笔,感觉那份温暖的母爱沁润心田,埋头在画案前,感觉她只离我一个转身的距离。于是,笔墨之间,自然流淌的常常是这种心境与意念。比如我的很多作品中的烟岚云霞,实际上是我童年时期,每每放学回家时所见,这些从小就在我的记忆深处。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其实这种烟岚云霞后来随处可见,我只是喜欢从心出发把它进行提升。

五岳归来,是一种虽身处现实世界却心栖林泉的人文理想,是一种不为世俗所扰的精神追求。我常常因为心中的山水进入不可言说的状态,一念之间能游大千世界,而这世界的制造者就是我自己,所以我的精神世界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即我,我即是山水。

自接到参展通知后,构思的时间比落笔的时间长,没有详尽的草图,过程随意而自由。每次下笔,我都是期待意外和惊喜。多么美妙的事情,每次下笔看似几无定局,每到笔触却承载着每一笔定局。每一幅作品当笔墨纸砚陈列在眼前的时候,下笔就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预谋,我迷恋这种感觉。画画的人,笔墨往里收,收到极简。读画的人,正往画里走,一点点走进去;意境,随之一点点铺开,循着水墨氤氲,深浅虚实,一明一暗之间,看见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

中国画对山水的关照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并不相同,并非模仿某一山,某一水,而是穷尽山水的形与相,由艺术家根据自己内在的精神,创造出新的山水。泼山写水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独白,呈现的是人的精神、品格和人文素养。从随机挥洒的描绘中,追求象外之理,形外之意,体会笔与笔、墨与墨之间的那种挥洒形成的不规则的斑驳肌理。于画作,扩大了传统水墨晕染的表现空间,又巧妙地突出了自然山川的质感与原始生命的自然气息;于画者,追求的是超然物外,容万趣于神思,徜徉于天地之外的精神品格。但是,并非所有山水都能安顿人生,蕴藏精神。人世间总有许多凡俗,但精神却可以遗世独立。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我在自己营造的山水之中觅精神……

 (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