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9日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五岳归来——第七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于4月22日至5月22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24位特邀艺术家与15位青年艺术家的228幅作品,带领观者奔赴广阔天地的大好河山,深入中国画史的核心现场,体认自然造化的神变无穷与天光云影;也将为当代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本届双年展与往年不同的一大亮点,是15位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其中最年轻的参展者出生于1994年。自第七届开始,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尝试着开启一个新的策展周期,希望以“艺术运动”的方式,动员中国画界的中坚力量和青年一代,共同探讨中国画的内在精神,让双年展成为培养青年艺术家的学术平台,成为中国画精神传承的时代现场。

本文节选部分青年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感想,分享他们对于山水精神以及中国画艺术的体悟。

张大箴《山幕》160cm×75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山幕》创作手记

张大箴 

《山幕》的全部灵感来自于对“瞬间”的捕捉。山水画的叙事方式倾向长线的表达,并积极营造前后语境,以宏大的视角审视所处的环境,而“瞬间”所产生的即刻感与当下感往往被忽视,恰巧,这便是我想把握的。

《山幕》是以齐云山作为创作母题,准确说是一个特定时段的齐云山。彼时的齐云山恰好在加固山体,并整修摩崖石刻,脚手架与绿色的纱网将山体均匀分开,像一粒胶囊,一幅依山而展的绿幕嵌入其中,强烈且精准。往后的十天里,山体的切割造型每日都在发生变化,脚手架渐渐撤去,绿幕也随之落下,“山幕”顺势揭开。

在《山幕》的创作手法上,蓝色调的山体与客观还原的绿幕构成了主体画面。其中,山体处理更形式化,或者说是不具名化,使其可以摆脱名字的束缚,从而真正以纯粹的“山”来看待;绿幕则被烧制的银箔有序分割,穿插地砖、植被等等,构建起“我”对于“山”既恒远又瞬间的一幕。

之前在翻阅《齐云山志》时,对其中一句记忆深刻:三世为人,方到吾山。五世为人,方葬吾山。古人将对山的认知通过反复的游历与无限的遐想,凝练成一个时间概念,以“三世”、“五世”为一瞬,探入实地,融入实境。

“山幕”徐徐,几世如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