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19日
来源 APOLLO 亚波罗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颠覆之线,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功举办。近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社团亚波罗学舍邀请到策展人许嘉老师进行线下导览和交流,校内外各个学院、专业共有20余名在读研究生参与到这场呈现当代中国纤维艺术活力与先锋性的高水平视觉盛宴。

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策展人、艺术家、写作者,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教师许嘉为大家作展览导览;第二部分是大家共同交流讨论,进一步交流观展体验与延展性思考。

许嘉老师为大家进行导览

本次展览主题名为“颠覆之线”,共展出38位艺术家作品,旨在向20世纪的女性主义学者罗兹斯卡·帕克(Rozsika Parker)的著作《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致敬。导览之初,许嘉老师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此次新锐展的主题和脉络。今天,作为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出现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织物艺术仍然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尚,也同时影响着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本次展览借鉴“颠覆”之名,通过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线并行的展览“线场”,向古老而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历史和用线元素进行创作的纤维艺术工作者们致敬。

这次展览以线性脉络贯穿始终,这根线以“神话”为序章,由四大章节“生命”“秩序感”“网空间”“纠缠的文明”共五个版块组成,编织起从古代织布文化一直发展到今天当代纤维艺术的历史脉络。

首先是“神话”序章,在希腊神话中,命运女神常以三位一体的纺织女形象出现,以纺纱、丈量、剪断,对应生命中的赋予、维护、终结。譬如第一件装置作品是一个纺锤,是由工作室收集到的灰尘做成的线,是相当特殊的材料,可以说体现出了一种颠覆的演变。

《尘埃之线》石冰

第一章“生命”同样以一个装置艺术开始,作品是用羊毛毡戳出妊娠纹、以软材料填充的孕中女性形象,明显的脐带连接表现出孩子跟母亲的紧密关系。

《Goddess》裘家祥、杨安、刘桐

第二章“秩序感”大部分是平面作品,名称取自美术史家恩斯特·贡布里希的著作《秩序感》,表现装饰艺术和纯艺术分分合合的过程,艺术家们将不同材质的“线”编织在画框之中,再现家乡景象或是曾经游览过的城市,甚至融入了该地的江水,从而丰富了纤维艺术在嗅觉和触觉层面的可感性,真正实现了“阅读城市”。

而走进第三章“网空间”,我们也就迈入了纤维的三维空间。纤维艺术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大踏步地跨进了三维空间,早在1942年的“超现实主义申请书”展览中,马塞尔·杜尚用16英里的线把当时的一些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缠绕起来,让人无法通过,构成了一件三维的纤维艺术作品《16英里的线》。

《阅读城市VI》许嘉

最后一章回到了人类文明,在“纠缠的文明”部分里能够看到书本、文字和织物的“纠缠”。“织物”的拉丁文(texere),是英文中织物(textile)、结构(texture)、和文本(text)的词根,石冰老师的作品中是用人身体上搓下来的泥进行编织,他将文本、纤维艺术和身体打通,将人体表面的泥视作人体的第一层的texere,在编成像网一样有结构的经纬后,它又像是一个文本,所以称为other text。在最后一处展览空间里,有着由光导纤维交织而成的混色网络,当观众戴上装置后,混色网络会随着观众脑电信号不断变化颜色,这样互动式的纤维艺术装置明显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同样也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表现的一次精彩合作。

《Other Text》石冰

许嘉老师此次导览既有对作品特殊材料运用的讲解,也有对作品背后创作理念的解读。导览结束后,同学们对各自感兴趣的作品进行了互动和回顾,随后在展厅与许嘉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

师生们进行交流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生许扬婷就纤维艺术的范围和概念提出疑问。许嘉老师表示纤维艺术不能抛去织物艺术的历史和具体操作的手段,否则难以体现与跨媒作品和架上绘画的差异,其中区别就在于用纤维材料的手段来创作,而且这种手段它承载着自己的文化积淀,也是对纤维艺术自身的加持。同时,纤维包括软雕塑,可以说今天很多当代艺术家,他们都在用软材料做创作,但是他们不一定会说是纤维艺术作品。但是既然我们学院有纤维艺术系,就要立足于纤维的传统材料,把握对以编织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法坚守。

许扬婷同学发言

接着,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金博文提出如何定义新锐的问题。许嘉老师回答所谓“新锐”最早是希望推出年轻艺术家,想给年轻的艺术家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因为年轻艺术家就是新锐。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问,如果是年龄大的,但以前不是做纤维艺术的是否可以来参展?我们现在慢慢地想要去尝试接受,不是特别排斥这样的情况,但是大部分还是以年轻艺术家为主,特别是我们学校自己的研究生或者年轻老师,但因为我们是面向全国的新锐展,所以也会像这次有苏州、广州等地,甚至是韩国等国外艺术家参展。

金博文同学发言

活动尾声,大家仍在积极地交流讨论。最后,中国台湾东海大学的李高翔同学向纤维艺术系的许嘉老师和其他同学们询问了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同时提出希望有机会能旁听许嘉老师的纤维艺术理论课。许嘉老师很高兴能有他校同学对纤维艺术表现出浓烈兴趣,并表示“学堂在线”有她讲授的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史课程,真诚欢迎同学们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来听课。

李高翔同学发言

此次“颠覆之线”纤维艺术展正是力图能跟大众产生碰撞的火花,让普通观众也能解读到各个板块中提供的线索,从而理解纤维艺术的发展脉络。作为策展人,许嘉老师希望展览能让更多观众知道年轻的纤维艺术正在发生着什么,也希望能吸引更多有心从事艺术的青少年对纤维艺术产生兴趣。

师生合影留念

 


许嘉

策展人、艺术家、写作者,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教师。2022年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系列讲座总召集人,2019年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国际研讨会策划人,2016年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联合策展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博士,曾赴美国罗德岛设计学校、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交流,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教师。近年来,许嘉的研究重点从中国明清美术史转向当代纤维艺术领域,发表多篇学术性论文,并以艺术家身份参加国内外展览。

 

金博文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视觉文化与策展研究”方向硕士生。

 

【活动海报】

 

 


 

【展览简介】

 

本届新锐展的主题是“颠覆之线”,旨在向20世纪的女性主义学者罗兹斯卡·帕克[Rozsika Parker]的著作《颠覆之针:刺绣和女性主义创作》致敬,这部1984年出版的关于织物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经典,通过表达对用针进行工作的女性们的历史,成为19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强有力呐喊。今天,作为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出现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织物艺术仍然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尚,也同时影响着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本次展览借鉴“颠覆”之名,通过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线并行的展览“线场”,向古老而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历史,向用线元素进行创作的纤维艺术工作者们致敬。

 

展览分为序章“神话”,及四大章节“生命”“秩序感”“网空间”“纠缠的文明”等五个板块,呈现由历史的纺织文化,到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脉络与突破之路。通过一根线的串联,在展厅中呈现为纺锤、脐带、蔓藤花纹、线网和书籍为代表的一系列策展装置。展览为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教师许嘉带领一年级研究生进行的课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