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13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量

四景山水图(局部)
刘松年(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烟岫林居图
夏 圭(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松寿图
马 远(南宋)
辽宁省博物馆藏

 

西湖图(局部)
李 嵩(南宋)
上海博物馆藏

 

    “立足文化自信,共赏中华美韵”。日前,“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南宋四大家”的作品齐聚一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美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本次展览以“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为核心,还包括“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和“典垂百代——两宋传习书画展”等板块。群芳共赏,系统呈现了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江南地区千年书画艺术文脉,共话“宋韵今辉”的古今故事。

  

  湖山揽胜 宋韵书画展芳华

  特展核心“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联合承办,得到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等国内重要文博机构的特别支持,共展出宋、元、明、清传世书画37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3件(组),包含两宋书画10件(组)。

  仲春暮春之交,杭州桃红柳绿,温润适宜。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厅里,人流不息。队伍虽长,观众却都安静从容,缓步前行,等待着属于自己和“南宋四大家”的对话时刻。展厅内,古画正静静地展现着800年前的西湖美景;观众从当下步入画境,感受现实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

  “湖山揽胜”展包括“浙水敷文”和“湖山信美”两大板块,“浙水敷文”展现了宋代以来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风貌与风格流变,呈现南宋以来文人理念及江南文化对中国书画发展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湖山信美”展示以杭州和西湖为主题的历代书画,呈现南宋以来,杭州地区尤其是西湖的湖山风光作为艺术母题的持久魅力。

  南宋至今有800多年,代表中国宋画高度、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南宋四大家”是指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本次展览,他们的作品首次齐聚在原创地杭州公开展出。这是经典画作离开杭州后,第一次回到它诞生的现场。这些画家都曾经居住在杭州,借此次特展,这些传世佳作得以向800多年后的观众讲述艺术家们的湖山情缘。例如,刘松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住在清波门故号“清波”。此次展出的《四景山水图》是他的代表作。这组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描写了西湖四季景色,显示了画家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对西湖景致的细微体察。

  李嵩的名作《西湖图》是一幅鸟瞰图,仿佛是作者从上空以难以想象的“无人机”视角,描绘出的一张南宋杭州西湖全景。画面由近及远呈现了断桥、孤山、苏堤、雷峰塔等名胜,布景分明,笔墨冲和,意境闲适恬淡,表现出西湖阔远朦胧之美。寻古观今,美景几乎从未离开。

  中国书画史上,宋代绘画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存在。宋代以来,江南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之地。从此,江南不仅是空间所指,而且成为高度发达的文化和经济的意象。浙江一带,更是诗词书画的高产之地,宋元明清,浙地艺术家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在此次展览中,从北宋山水大家郭熙的《溪山行旅图》,到南宋夏圭尽精微、致广大的无边山水;从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到清代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图》,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风貌与风格流变清晰可见。

  这是国内近年来以浙江风物为主题的较大规模中国古代珍品书画特展,书画大家代表性作品荟萃一堂,宋、元、明、清均有重要文物参展,直观呈现了浙江人文景致对中国美术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赓续文脉 现代名流谱今辉

  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强调“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宋韵今辉”面向的是历史,立足的是当代,指向的是未来。

  如果说“湖山揽胜”是对宋韵江南书画艺术史的线性呈现,那么“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则是千年宋韵书画艺术在20世纪的个案呈现。两个展览从作品形式分析,到题跋文献解读,通过展现艺术家的不断思考和反复艺术实践,借古开今,彰显为民族艺术增高阔的现代中国画之路。

  “夜山钩古”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呈现20世纪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集大成者——黄宾虹,如何以自身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来传承宋韵,泽被后世。展览以“小切口,大主题”的思路,在“传模钩古”“登临纪游”“澄怀观化”3个板块中,展出各类作品及文献60余件,重点关注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实践与当代影响,辉映核心展览“湖山揽胜”,令人耳目一新。

  “立最高峰”展出潘天寿代表性作品近40件。潘天寿早年出入青藤、石涛和八大山人,会心浙派,上溯马远、夏圭,远追北宋,又从沉雄健拔的浙地山水中得法,铸炼出简豁雄奇、沉穆高华的画风和境界。他感天地时势之变化,以兼收并蓄之世界胸怀、登峰造极之强烈意志,在笔墨精神、章法构图、意境格调上将传统中国画推向现代,为传统绘画的内生性发展指引方向。

  作为现代中国画的代表人物,黄宾虹、潘天寿都曾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他们通过自身博雅和贯通古今,也开启了中国画和书法的高等教育历程。特展上,“典垂百代——两宋书画传习展”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书画临摹作业,呈现不同时期学院教学中对宋代书画的传习;“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板块,以林风眠、赵无极等画家延至当代的具象表现油画作品,表现融汇中西的深厚脉络。

  “宋韵今辉”系列艺术特展,以“宋韵”为核心,“湖山揽胜”为线,“夜山钩古”“立最高峰”为点,互为关联又独自成篇,多角度、立体勾勒书画艺术所呈现的千年宋韵。

  展品内容侧重江南风物和杭州湖山的表现,形成古画与现实的时空叠加,更易于引起观众“大美艺术珍品、大爱时代生活”的共鸣。宋代800多年前的美,依然隽永清新;宋人所追求的“以心为境,以神写形”的境界,依然可以为今人带来心灵慰藉。

  “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也是一场社会美育大课堂。展览期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美育活动纷纷开展,有面向专业人群的各项学术论坛,也有面向杭城中小学生的“身边的艺术课堂”,还有多位著名画家、学者领衔讲解的名画细读系列……这些活动都以多媒介的方式共享给大众。

  与古为徒,与古为新。让我们在经典的传习中,发现并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让中国艺术精神继往开来,历久弥新。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