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13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张漾兮的艺术人生

——许江、高世名、杭间在“张漾兮艺术研究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许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致辞

 

中国的版画有着稠密的人文内涵,有着明快的战斗色彩,也是由于中国新兴木刻独特的文化背景应运而成。国立艺术院最早的一代学子,以“一八学社”为代表的一代人,他们是鲁迅的追随者,也是新兴木刻的先驱。版画在中国美院历来有着重要的学术位置和使命担当。在美院建立版画独立专业的开创者正是张漾兮先生,正如潘天寿先生之于中国画、吴大羽先生之于油画、刘开渠先生之于雕塑,他们个人的色彩和气性决定了专业的特点。张漾兮先生以他的现实主义的关怀、民族精神的情怀深深地铸炼了我院版画的底色,这个底色就是坚守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情怀,以民族的刀笔铸炼新版画的风神。

 

张漾兮 《人市》 黑白木刻 37x29cm 1947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看到了张漾兮先生的一个版画展,里头有好几张相当写实的大场面木刻,其中就有《人市》。尽管我们已经熟悉了新兴木刻中那种鲁迅笔下的江南水乡稠密的生活,但是那个画面仍然令我惊骇,贫穷带来的屈辱,生存摧拨着的陋俗,那个妇女身旁人物的阿谀和那个脏手同样可怕。张先生用极尽写实的手法再现了这个繁闹的市场,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这张版画我极为珍视。

 

如果再选一张张先生的代表作,那就是《送饭到田间》。无疑,这是一张极富民族特色的中国版画,它将势态百形画约在这个仿佛江南木雕一般的行列中,温馨祥和,莺舞人歌,让观者和艺者一道踏歌而行。

 

我今天早晨突然想起来,还问孔国桥,能不能这样说,中国的版画,国统区的版画是黑黑的天,解放区的版画是白白的天,国统区的版画是黑底子上放高,解放区的版画是在白底子上用线。

 

张漾兮 《送饭到田间》 黑白木刻 31×68cm 1956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这张确实是一个经典,这张画(《送饭到田间》)我今天反反复复看,你看这个用线还有这个对比,他是有变化的,你看小孩的脸,外面是一张脸,里面又是一张脸。还有这些破刀,真的是把东方的线,那种石雕上斑驳的线,那种民族的精神表达出来了。

 

这些经典之作值得我们长期研究和揣摩。这次张漾兮先生一家合计将张先生众多的版画和原稿捐赠给美院,让我们格外感动,从张先生开始,张先生一家世代五个人入美院的谱系。在此,我们向张先生一家表示深深的敬意!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整个布展策划也非常好,强调了以版为主,画版相对照,让我们看到了围绕着版,老先生做的速写、色彩、用刀各个方面的努力,确实版画的版,当我们直面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在画之上的力量。我今天上午特意看了《送饭到田间》,它后面是白色,这个白色的刀其实是很有趣的,一组圆刀,这是版画里头没有的,那里头灌注着中国的精神。我以前一直强调版画不能丢掉刀,要牢牢地把握刀,研究生无论哪一个工作室都要练刀,都要练木刻,希望这个传统传承下去。

 

最后,我想说一句:张漾兮先生是版画研究的一本大书,也是版画创作的一面旗帜,更是版画人生的一种境界。谢谢大家!

 

 

 高世名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先生,尊敬的张漾兮先生的家属,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张漾兮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是中国现代版画教育的奠基者,也是国美版画系的开创者。

 

1950年2月,张漾兮在国立艺专办公室(背后的作品为油画《纱厂女工》)

 

他的创作与现代中国的大历史一路同行,与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同频共振。1940年代,他在非常有限的、甚至艰苦条件下,创作出了一批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精品力作,成为那个时代难以磨灭的属于我们中国的视觉记忆。在美术馆1号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以及他们的原版,这批作品造型拙朴大气,刀法沉着痛快,既具有现实主义的革命精神,又具有人道主义朴素的情怀,同时还充满着我们现代木刻运动所特有的形式探索和先锋的意志。这是在民族危难之中、在不屈的抗争中迸发出来的历史感和形式感,是十字街头的艺术。

 

张漾兮 《抢米》 黑白木刻 22.5x29.5cm 1947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先生这代人凝聚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尤其是现代主义中的表现主义,这两种非常不同的精神能量,形成了独特的形式意志,这种形式意志打通了一个个体生命内在世界和外在现实生活的世界。他们的艺术探索、他们的自我改造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命题,是我们今天的人去理解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国艺术和中国人的重要线索,值得我们长期的、深入的研究。

 

张漾兮 《修堤防灾》 套色木刻 32×24cm 1950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新中国成立后,张漾兮先生建立版画系,首创中国现代版画教学体系,为二十世纪版画艺术和教育标明了两个大的方向。第一是坚持现实主义的道路,深扎田野大地。他倡导的现实主义不是冷漠的自然主义,而是情感充沛的、火热的,能够点燃人的关怀和激情,其根源在人民,在田野,在新中国的现实生活。二是激活中国传统建立民族形式。它以世界的眼光、现代的眼光洞悉中国古典版画的优秀传承以及民间的技艺,率先将传统水印的技术和图式带入当代版画的创作和教学现场,率先实现了传统水印木刻的创造性转化,与版画系的几代师生们一起开创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版画新视觉、新面貌。

 

张漾兮主持提出 的水印木刻教学计划(草稿)

 

张漾兮先生去世较早,他个人的艺术道路或许未能全面的、完全的展开,但是他的一生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却贯穿了今天所有版画系师生都耳熟能详的三个艺术现场:十字街头、田野和书斋。拓展了二十世纪中国版画最根本的两个学术方向:现实主义和民族形式。

 

1957年,张漾兮在家中创作《朱总司令的故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同时也是捐赠展,美院几代人汇聚一堂,重新向张漾兮先生学习,向张漾兮先生致敬,怀念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的艺术风骨和奉献精神。为此,我们要感谢张先生的家属,感谢他们对这批史料和作品的精心梳理、慷慨的捐赠,同时,也要感谢国美美术馆的同仁们,版画系师生们,感谢他们为这个展览付出的辛劳和努力。

 

最后,祝愿“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圆满成功!

 

 

 杭间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杭间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张漾兮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版画创作的巨擘,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名师。

 

先生的木刻创作,早年受珂勒惠支影响,作品多宣传抗日救亡与反映旧时社会之黑暗痛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来到西子湖畔的美院,度过了人生中短暂而愉快的15年时光,表现在创作上,作品多以简练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新风貌,富于抒情意味和民族特色。而版画系的创建,更是先生对于学院居功至伟的重要贡献,正如许江教授所言,张漾兮先生“是国美版画之路的当之无愧的开拓者,是作为这条长路根基的版画教学思想体系的创建者”。

 

张漾兮 《罗马尼亚农民收割图》 水印木刻 39.5×56cm  1956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学院历来重视学院的文脉梳理,重视对前辈先师成就的研究,并在多年的梳理和研究中逐渐积累了一批作品和文献,是学院谱系的重要见证。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学院专业的藏品征集和保管机构,近年来在积累作品和文献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特别在先生和先生家属的支持下,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我曾于2015年登门拜访张漾兮先生的长子张鼓峰先生,商谈张漾兮作品捐赠事宜。2015年秋季,张漾兮先生家属在经过精心整理后,向学院美术馆捐赠先生各类作品286件,包括版画、水彩画、水墨、素描多个种类。2019年,先生家属再次动议,向学院捐赠张漾兮先生版画代表作50件的木刻原版。这些历经战火和沧桑的珍贵遗产,从此成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核心财富。

 

张漾兮手稿  建立版画系前的基本情况和自己的思想准备

 

1956年,罗马尼亚画家萨波·博纳访问版画系,右一为张漾兮

 

学院美术馆非常珍惜此次捐赠,申报“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并获批准。该项目仅对国家重点美术馆开放申报,项目入选条件是“20世纪以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的美术家的代表作品”。此次捐赠项目的入选,是对先生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在先生工作过的美院举行,相比较其他地方的展览,更具温情。展览尤其呈现了先生版画创作的心路历程,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先生对于版画系创建的贡献,也在此次展览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有详细的体现。

 

最后,我们再次向张漾兮先生家属的捐赠义举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会保管和利用好这些保存至今殊为难得的文化财富,让它们发挥更大更好的用处。

(*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