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13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艺术频道2020第16期

 

 

从不可见开始:埃乌琴·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展于2020年9月2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时隔60年后对博巴作品、罗训班文献、学员作品及后续影响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呈现,共展出博巴夫妇作品共计134件,罗训班学员作品43件,馆藏现当代绘画作品15余件,以及相关珍贵文献资料。1960至1962年,埃乌琴·博巴及夫人吉娜·哈其乌在中国为期两年的艺术教学和创作,为中罗文化交流和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期艺术频道汇集展览相关视频素材(萨瓦尔辛市市长贺电、郑胜天访谈等)及展览前言,深入聚焦埃乌琴·博巴的艺术人生与教学贡献。

 

 

本期嘉宾

 

伊欧安·弗德琴(Ioan Vodicean):萨瓦尔辛市市长

郑胜天:温哥华美术馆亚洲艺术中心总监

 

 

展览前言

 

博巴的教学与艺术

 

许  江

 

      “博巴”的名字,在中国美院不陌生。它不仅牵连着一段重要的历史,代表着共和国初年艺术教育的交流成果。而且,它还作为一种富有成效的案例,融入国美源远流长的学术脉络,树立起一种独辟蹊径的艺术品格。正由于此,他在上世纪60年代的当时,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和潘天寿等东方大师之间建立了互文的敬意和友谊。他的教学方法与思想在后来的中国艺术教育的各类讨论和实践中被反复提及。在改革开放初期,他的教学直接影响了国美基础教学的变革和实验的滥觞。当年博巴培训班的学员亦以一生的不懈努力,将这种独特的方法和思想播传全国,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实验性变革的重要资源。博巴总是活在国美的历史上,活在中国艺术教育的进程中。

 

      博巴先生的教学有几点重要特点:第一,重视分析的理性。这种理性不仅培养了艺者的造型的严谨,更是絪缊而成艺术表现的运思的特性。第二,重视语言的表现。从写生的观察和关注中,凝成形式语言,尤其是线性表现的力量。这使得他的教学与东方艺术很容易地联系在一起。第三,重视自然的诗性。这一点我更多是从他的作品、从他的学生金一德先生、徐君萱先生的艺术里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精神。这种自然诗性既是诗画一体的文心,又是心物合一的哲思。这些特点都已经深深地融在了国美教学的日常与脉络中。

 

      最早看到博巴先生的画,是1978年入校学习的初期。金一德老师上我们的课,博巴先生的几张画是重要范本。尤其是孤山写生的一幅。褐树成林,秋意横山。古诗词中所常言“云树”、“烟树”是怎样?我想博巴的孤山正是写照。他为潘天寿先生画像,据肖峰先生说,当时是现场写生,潘先生心中不睦,但也无奈。博巴先生却将潘老的神画了出来,苍松古柏,仪态端庄,本身沁着潘老的白描风骨。八十年代初,在来访的罗马尼亚现代艺术展上,看到博巴先生的新画。深蓝的天际,瓦白的钢铁厂,底下是金黄麦浪滚滚。经典的三段式,简明洗练,浓重舒朗,如若金属之铿锵。数年前,我的朋友送我一张老先生的风景。老树横秋,一派苍桑。笔色遒劲,天地幽然。是他晚年之作,也大概是一种心情写照。博巴先生不愧是自然的诗者,寄风景、写人心,贯注横山大气。我总觉得,在博巴先生的作品中,总有一份浑重老辣的用笔和韵味,这是否是六十多年前他的中国之行对他的互文性的影响呢?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博巴先生教学与艺术正是国美历史山河中的胜迹,我们一次次追访,一次次登临,既怀“泪沾襟”的感动,又怀“兴如答”的畅想。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