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01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艺术频道2020第14期

 

张漾兮的版画之路

 

9月28日开幕的“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通过精选捐赠作品,包括原版、手稿、版画、水彩、水墨等200余件,结合大量文献,包括照片、档案、笔记、访谈视频等,以九个板块深入梳理、叙述了张漾兮先生的艺术生涯与美术教育成就。

 

张漾兮先生(1912-1964),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一生历经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新中国初建时期,加之个人的生活阅历,造就了他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理念的特殊性。

 

张漾兮 《抢米》 黑白木刻 22.5x29.5cm 1947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漾兮 《送饭到田间》 黑白木刻 31x68cm 1956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在前期木刻为主的作品中,他宣传抗日救亡、反映旧社会黑暗时代的惨无人道,针砭时弊,鞭挞黑暗,呼唤光明;而在其后期的作品中,他注重借鉴传统绘画与民间艺术,以简练明快的手法表现现实新生活,极富民族特色。“直面人生,追求真理”、“洋为中用,东西交融”是张先生的新中国版画教育的主导思想。

 

本期嘉宾

 

赵宗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5来校任教

陈德祥:深圳大学教授,1953年入学

李宗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4年入学

楼召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4年入学

陆   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5年入学

张嵩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5年入学

陈聿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6年入学

甘正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7年入学

王维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8年入学

朱维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9年入学

李以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63年入学

邬继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63年入学

孔国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方利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蔡   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于   洪: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王   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访谈摘录

 

 

1954年,张漾兮先生负责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版画系,任系主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建了木版、石版、铜板工作室“三版结构”的版画教学基础。

 

朱维明

张漾兮先生开创了浙江版画界的版画教学。我在1959年进入版画系学习,一直到1964年毕业。这个时间虽然张漾兮先生身体不太好,但他还是经常待在我们版画系里,我们也常能看到他关心版画教学的身影。他不断地在我们教室里指导创作。他很明确:我们一定要高举起民族民画的旗帜,要把创作跟教学相结合,要把创作跟生活相结合。这样使我们中国版画走出了一条道路:接受西方版画的经验,但也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

 

赵宗藻

解放以后,美术院校里面要创建版画专业,中央美院跟我们这里同一年创办版画专业,都是1954年。这个任务落实到张漾兮先生头上,让他来创办版画专业。他感到这个事情太光荣,也太沉重,担子非常沉重。真正把版画系办起来,光有木刻还不行,还要有铜版、石版。

 

陆放

他建这个系的初衷,就是要把我们版画系建成中国式的一个版画系——我们学生将来的作品真正能代表中国的这样一种版画。从版画的精神到版画的形式,这两个方面都要是中国的,要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我们向民间、民族的艺术很好地学习,挖掘这方面的艺术内涵,发扬这些东西,形成真正的中国版画的面貌。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对这个思想是比较清晰的。

 

李宗杰

我们版画系第一次上课,就是张先生给我们上。他说:“我们现在要把版画中国化,西方的东西我们给它民族化,所以你们一进来,我就不给你们学版画,我要给你们学国画,让你们先入为主。那么你们以后画版画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民族化。”

 

展览现场(“新生”板块)

 

方利民

张漾兮先生在版画系建立之初,就为版画系确立了两个学术方向:一个是立足于现实、表达社会的现实主义方向,第二个是以民族传统为根基的学术方向。我觉得他这两个方向的确立,和版画系后面的学术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孔国桥

张漾兮先生对版画民族化的探索,同时还体现在版画系基础的素描和色彩教学上。他认为我们版画系的这种基础课程其实基本上都是西洋的,中国的底子比较薄。所以,他强调在写实的基础上,要多多地留心从汉代到清代的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我觉得水印木刻课的开设,它是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对版画民族化的强调。

 

张漾兮 《一年之计在于春》 套色木刻 24x22cm 1960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漾兮先生在解放前就已经创作了《人市》、《抢米》等一系列经典的版画作品,其实他非常清楚艺术和现实的关系,也非常强调“艺术必须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策略。他在版画系的教学里面,强调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的基本思路。他强调以创作来带教学,所有的教学都要围绕创作,所以他强调下乡、下厂去体验生活,要求大家从大量的速写和写生中间提取创作的主题。同时,他也开设一些木刻的插图课程,以连接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之间的关系,以连接学院教育跟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于洪

张漾兮先生对于版画系建系之初的学术方向,并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有个大的背景。而这个大的背景,其实和我们学院从1949年到1957年的历史阶段相关。因为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的美术学院首先面临的两个任务:第一个就是对西洋画的改造,第二个就是对中国画的改造。

在这个大背景下,因为版画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门类,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版画的民族化问题。张漾兮先生非常明确地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为我们版画系以后的学术路线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引领。

 

 

我院创建版画系完全是白手起家,一是从院外选择优秀的版画教学人才,二是从院内老师调剂,特别是建立铜版画与石版画的专业工作室,以完善新中国版画教学的品种与格局。

 

赵宗藻

当时,我的版画被收集到了版画系,再加上了解情况以后,张漾兮先生就给我连着来了三封信。他就征求我的意见:“愿不愿意一起来从事版画的研究、创作,同时搞教学工作?”我哪里还有什么愿不愿意?简直是再好不过嘛。

1960年,前排右三张漾兮、左三赵延年、左四刘苇,二排右一赵宗藻、右三站立者洪世清、右四丁正献

 

甘正伦

我进美院的时候就是张漾兮先生面试,当时我进去以后,看到了张漾兮先生、宋秉恒先生,还有殷光宇先生,主考官是张漾兮先生。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刚中学毕业嘛,就连中学老师那时候都穿的比较讲究,但是跑进去看到张漾兮先生、宋秉恒先生,他们却是那么朴素的两位老先生。他们给我印象非常亲切,非常平易近人,这是第一次见面的印象

 

陆放

版画系是新的,相当于是白手起家。当时也没人会这个铜版画、石版画,那么张漾兮先生就从青年教师当中抽了一些人,派到北京去,有的到中央美术学院去学石版,有的到荣宝斋去学水印,回来以后才建起我们完整的版画系。他对这些青年教师很关心,要求也比较严格,就是“你们一定要把这些(技艺)拿回来”。

 

1960夏,张漾兮与青年教师在校园(左一洪世清、左二马鹏、右一、舒传曦)

 


 

1955年8月至12月,张漾兮先生受文化部派遣,只身访问匈牙利、罗马尼亚半年左右,在此期间创作水墨、水彩、版画等80余幅,这次出访使张漾兮先生深刻认识到,要使中国的版画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使作品具有本国的民族风格。

 

赵宗藻

他到匈牙利、罗马尼亚这几个国家去访问,访问回来之后,他对于中国的画家有了新的观念,他认为我们画,就要画出“中国味道”,他这个想法强烈得不得了。一直到什么程度?他认为中国人就连画速写都应该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话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他的想法。

 

1955年,张漾兮受文化部委派只身访问罗马尼亚、匈牙利

 

1955年秋,张漾兮在罗马尼亚农庄写生

 

楼召炎

从匈牙利、罗马尼亚回来以后,他讲“画家的眼睛”,大概那边比我们相对地开放得早一点。我们现在来看看这句话是普通的,“画家的眼睛”嘛,就是要用画家的形象思维(但在当时并不是如此)。

 

展览现场(“欧游”板块)

 

 

回国之后,张漾兮先生在版画系更大力提倡版画民族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他自己身体力行,创作水印木刻《罗马尼亚乡村》《匈亚利陶瓷女工》等。他重视传统版画的学习和继承,委派专人赴京学习,建立水印木刻研究室,多次请荣宝斋师傅来校传艺,并亲自研究传统技法的活化,为民族风格的探索做出表率。

 

陆放

从54年到56年的时候,就开始搞水印了,他觉得水印是我们民族版画很有特点的一种形式

 

甘正伦

我们的民族传统这一点,他把得非常牢,《送饭到田间》你们看看,有没有点像咱们中国画的《簪花仕女图》、《女史箴图》的构图?版画过去没有大空白,版块是一般比较实的,比较黑的。而且他考虑到怎么去吸收汉砖的东西,这在当时放在全国范围而言都是有意义的。北京并不太赞成吸收汉砖,但是张先生听从这个鲁迅先生的一种建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代学习,明代木刻很发达,但是比较纤细一点,汉砖倒有可吸收的地方。”张先生照办而且很成功,汉砖效果这个民族传统的东西就灌输在他的教学当中

 

展览现场(“古今”板块)

 

李以泰

在全世界,我们这个水印木刻版画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就只有我们中国有的,日本的水性版画跟我们的完全是两回事。一种中国画的写意之味在这里面,感觉就特别有韵味。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张漾兮先生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他就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而且在我们版画系的教学当中就强调了这一点。还有就是刚才甘正伦老师说的向汉砖学习。

 

王超

我们现在版画系的这个课程,就是在张先生当时倡导的“向传统学习”的基础之上,然后我们现在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那个传统水印的教学,到现在为止,就是咱们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传统水印教学,不仅是全国唯一的在本科生、研究生里面开课的这样的一个机构,同时也是中国版画研究的最高点。这些成果和努力,我觉得都是基于张先生在五十年代版画系建系之初,那种非常伟大的学术思想,和为以后所设想的学术之路。我们现在还是在按照张先生当时所倡导的路线在做。

 

展览现场(水印木刻技法示范视频)

 

张漾兮 《平湖秋月》 水印木刻 33×42cm 1960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