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开展在线教学的倡议,国美师生同视频、共呼吸,化危为机,在居家教与学的双频互动中,进行了一场艺术教育的在线教学创新,并心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经历了一堂立德树人的人生大课。
一场永难忘却的人生大课
一次史无前例的线上创新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化危为机
为深化内涵建设做线上排演
艺术教学以“个体艺术经验的开启,技艺与方法的养成”为目标,以“直观、在场、个性”为特点,以上手实践为根本。疫情使得艺术教学的常规实践和材料运用受阻,为艺术教学带来空前的危机与压力。受制于专业材料、技术条件、网络设备等问题,达成教学目标与质量的难度增加。中国美术学院顺势而为,将教学目的调整确定为:在保证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化危为机,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堂创新做线上排演。由于筹划得宜,准备充分,中国美术学院4月27日正式复工复学,是浙江省高校中首批学生返校、全国美术类高校中首家开学的高校。
自2月17日,中国美术学院近万名师生开始“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在保持学生学业进度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以“4+1”线上教学平台为基础,辅以各类线上教学手段,强调以作业为导向开展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居家学习,使全校整体课程平稳有序开展,保证了100%的课程率。
多措并举
保障线上专业教学质量
迅速组建线上教学指导组织,构建教学工作“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课程教师”四级教学组织和管理责任制度,各专业负责人每周开展一次线上研讨,及时掌握网络教学的进展,形成了线上教学工作机制与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各专业按教学计划作出了相应调整,启动适合居家学习的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开展创作制作,倡导富有巧思、系列化的小型作品,居家完成毕业创作,并按期参加线上毕业创作展。为全校学生发放特别网络流量、学习资料和作品制作补助费,增加专项教学投入1000余万元,专门用于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费用。
夯实学理
推进“教”与“学”的双向延展
线上教学,从“教”的方面讲,重点是教师专业通识的梳理与深化,从“学”的角度说,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美术学院秉承“四个强调”的思路,即:强调面向经典的自主研习、强调人文通识与专业通识的整合提升、强调专业资源库与教学工具箱的拓展更新、强调互联网与数字人文时代的专业重塑,力争做到“夯实学理、深挖本体、拓展视野、更新知见”。教师对本专业硬核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深化,学生也逐渐培养起一种远程交互的能力与习惯——“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群体分享”,线上教学有效推动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本次线上教学中,建立四级管理与责任制度,每日一报与每周教学小结是课程有效开展与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多次进行主题教学研究与线上教学经验分享,提升网络教学能力与方法的革新。此为创新设计学院《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课程教师线上教学的阶段总结与学生作业。
深挖内涵
拓宽“双万”建设之路
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独立的、具体的艺术经验,通过此阶段的线上教学,形成了面向在线课程的教师团队。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美术学院确定线上授课的核心任务:打造人文与专业“两个通识”,践行“理论大课名师共讲,实践小课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艺术理论通识板块质量,保证面向个体的针对性,夯实艺术专业教学的知识基础,理清专业基本观念和历史脉络。2019年“双万”建设中,中国美术学院获批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深化专业建设的同时,利用线上教学强化核心案例和经典解析,打造艺术教育专业通识体系,探索艺术经验与艺术智性,形成艺术教育的“在线社区”,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倡导“创立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架,为中国艺术教育“无墙的学院”拓宽国际化通道。
中国美术学院实施“两段制”育人模式,大一学生都要学习一门专业通识课程——民族书画基础。本次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中,将此特殊时期的育人工作融入了该课程,以“我·我们”当作隔空连接的切入点,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学习,也是“德育”在专业课程中的贯穿。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要求同学们不仅要保持学业,更要关注家人、家庭、家乡和社会,要让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新的体验。图为民族书画课程中教师的在线示范与经典作品解析。
勇于担当
锻造艺术教学国际化课程样本
在教育部启动了国际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后,学校迅速响应国家号召,随即召开全校国际网络课程建设动员大会,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政治站位,推进国际网络课程建设和开放上线工作。中国美术学院在深入、细致研判全校既有在线课程的性质、特点、强度和适切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开展首批国际网络课程建设——全面聚焦美术学国家一流学科,选派精干学术力量挂帅,迅速完成团队组建,推出中国画艺术、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版画技法、中西美术史等四门具有“东方学”特征的国际网络课程,将于6月20日上线,届时为全球艺术学习者贡献一批能够代表中国质量、世界水准、国美风格的一流课程,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此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三年级创作课程结课的线上展海报,该课程围绕“近未来”的主题展开教学,由这些学生的思考出发,通过近两个月的线上教学,最终在这个百感交集的时刻,打破时空的阻隔,集体发声,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线上影像课程成果展。学生徐健在课后感中写道:网课虽然不能如在教室内上课的那般身临其境,但仍然给了我们一个可以讨论和学习的空间,让每天被困在家中的我重新获得了参与感。疫情的冲击和漫长的隔离有时会让人失去生活的重心,但网课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让大家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秩序。网课不仅是线上学习,更是大家在互联网上的重新相聚。
注目英雄
用画笔为时代画像写心
疫情期间的教学,学校号召全校师生秉承“大义在胸、大爱在心、大责在肩”的精神担当,用手中的画笔,向抗“疫”英雄学习。各院系纷纷组织了居家写生、主题创作系列活动。以父母为模特完成作业,用专业回馈父母和家人,使个体的经验和宏大主题相辅相成,显发“共同生活”的家国意蕴,推出“丹青绘丹心:致敬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人们”、“众志成城战疫情”主题创作作品线上展;创作一批战“疫”海报,传播正确防控方式,以“危机设计·设计危机”为本年度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对以疫情蔓延为例的各类危机进行深入反思,推出“我和我们”为主题的居家创作方向,全体师生以“艺”抗“疫”,每一件抗疫作品,都是时代的符号,都是每一个“小我”融入“大我”的音符。
图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专业大二学生的“战疫”主题居家作业,教师们用学校支持线上教学的专项经费,为学生统一采购版画材料与工具,并邮寄给每个学生(见下方视频),有效解决了艺术类学生上手学习的问题,保证了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更形成了一批有质量有感悟有担当的课程成果。
增益内涵
跨学科资料库带来“新文科”建设契机
艺术教育的知识体系具有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特点,需伴随着具体的现场交流经验性地展开。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向是面对具体作品进行现场点评,现场交流中渗透着知识、经验和洞见。在线教学过程中,作业是非现场的,师生无法直观审视作品和作业,非语言交流无从达成。在线课程规模巨大,形成对教和学的双重挑战,也同时带来契机,学校优选百门各学科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放给学生,各学科知识前所未有的在线上教学阶段聚集,日益扩大的资料库和不断更新的工具箱带来无限延伸的知识语境,带来专业课程的自我重塑,从而提升学术视野,增益教学内涵,探索艺术经验与艺术智性对整个“新文科”的发动。
人生大课
唱响中华众志赞歌
史无前例的疫情,锤炼了史无前例的人性关怀,史无前例的线上教学塑造了史无前例的独处自主的人生大课。中国美术学院筹划在全校学生返校第二周,即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出“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展览”,举全校教学之力,组织近万名师生,以200余件主题创作和40余门线上专业课程参展,检阅汇报抗疫期间教学成果,全面展示此次大疫期间的主题创作、线上教学和学生作业,用以衔接、梳理、沉淀、夯实、反思线上教学,在将来的课程教学中延续使用,重塑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此次展览全方位展示中国美术学院在此次全民族抗疫中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精神风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精神之旗、聚中国力量、塑英雄形象、谱时代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