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9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
浏览量

今日,前所未有的疫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迅速行动起来,同时积极响应学校“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展”创作号召,发挥自己的专业设计力量投入到以“艺”抗“疫”的战斗中。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海报作为媒介,迅速创作出一批高质量、富有创新的作品,传播正确的防疫知识,表达对白衣战士的崇敬和逆行者的赞歌;染织与服装设计专业挖掘医护志愿者的行动主题,展开纹样创作表现他们的感人故事;产品设计专业、综合设计专业思考危机下的整合设计,从微型救援工具、情感释压设计到虚拟现实课程,都体现了危机下的设计思考。

 

 

 

 

“伫立于此,共同面对”是通过大家一起参与完成的作品,我们本该相见、早该彼此问候,但是我们推迟了相见的时间,作品是我们相见的一种形式,传递着大家的声音。

我们从不同渠道发出邀请,共收到数百封参与者的照片和邮件,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不同身份,此刻我们一道“伫立于此”,一起以艺战疫,一同感受艺术的力量。

 

作品创意:毕学锋

执行团队:成朝晖、陈斯斯、林清

设计成员:毕学锋、陈斯斯、林清、陈沛涛

 

 

 

 

 

指导老师:吴海燕

染织与服装设计专业结合研究生《东方图案》设计课程,由导师带领18位研究生,依据浙江医护人员赴抗疫前线不断传来的感人故事,结合美院专业优势与特色,以抗疫感人的“人、事、物、场”为蓝本进行“叙事性图案”概念创意设计。同学们积极应对、不分昼夜、带着满腔创作热情,从各方“收集信息、分析研究,定题目、锁元素、创DNA、构图布局、美学原理、设计形式等”, 圆满完成创作并在“众志赞歌”展览中将18条抗疫丝巾分别送至浙江的抗疫英雄们手中!

联合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一流正反双面印技术与丝绸材料上的大力支持与捐赠。研究生们也在此次设计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我,提升了专业技术等系统知识。

为了使此次美院师生抗疫头巾纪念品的设计价值体现、2028名凯旋归来的医护英雄们能真正体会到美院师生们对他们的敬仰,研究生们像高级定制那样把浙江抗疫2028名医护人员名字分别独立的植入头巾中。

我们期待与白衣天使在美院《众志赞歌》展览中相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综合设计专业的师生们凝聚力量、传递正能量,传播正确防控方式和中央有关防控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主题海报设计活动中。用海报的力量表达对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的崇敬,用设计的语言诠释正确的防疫和保护措施,用设计语意倡导共克时艰的齐心协力!用设计的温情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创作了一批战“疫”海报。

 

 

 

 

东方视觉与现代传播 

课程负责人:胡珂、毕学锋、石建航、郑朝

课程的目的是围绕着东方文化的视觉呈现、历史发展的视觉演变、风土人情的视觉特征、物以致用的视觉差异等方面进行调研。从图形演绎的现代性、话题语义的时代性、材料工艺的转化性、器物活化的当代性,这几方面来进行创作。

课程要求注重传统东方文化的视觉表达,结合现代生活方式与传播媒介进行应用。

(1)图形创意演绎,从传统文化到现代图形

(2)图形、字体(汉字)、符号、插图等表现手法探索

(3)视觉设计的多重交叉应用

(4)不同产品的媒介选择及应用

 

 

材料与技术 

课程负责人:周波 卫巍 傅吉清 张煜

材料与技术课是产品设计领域内木材、金属、塑料等材料综合研究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通过理论授课、线上作业、线下实践等为核心内容的“大小课”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从专业视角掌握三大材料的基本性能、成型工艺与连接技术以及具备初步的CMF设计能力。

  “大课”是指通过大量整合国内外一线设计师与企业的在线视频资源与本校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理论的基础、进阶、专项、趋势四个教学模块,极大拓展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小课”是指线上一对一的CMF设计和线下实践作业的制作指导。通过“大小课”的有机结合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关注其理论学养的构建。

 

 

 

 

情境叙事概念设计 

课程负责人:于朕、叶菁、施徐华

情境叙事概念设计是一门科幻叙事结合虚拟现实表达的课程。分为以世界观叙事生成世界,世界观虚拟生成与表达和主题世界观真实情境叙事搭建三部分组成。课程以杭州未来城市,转为危机为切入点进行虚拟世界观构建,再将虚拟世界观内容投射到现实展馆之中,完成从策展到内容制作再到空间规划设计的一整套动作。这次疫情让授课方式、教学思路以及学习方法在“危机中”迭代,前期提供大量的科幻通识的阅读资料和最新的虚拟现实软件教程供学生自学。全部利用电脑虚拟仿真来实现主体世界研究,也许这门课日后一直虚拟与现实结合。最终学生在回校的一周,3d打印出世界观模型等成果,完成课程作业。

 

 

 

 

《针织工艺》课程 

指导教师:王书莹

根据疫情防控期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展开以此次疫情为主题的针织工艺线上课程,引导学生在居家环境中进行工具的转换、材料的转换、思维的转换。课程通过纱线材料探索、旧衣/物改造、拟物、主题创作的单元设置进行针织工艺的教授与辅导,充分利用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家庭环境下的针织织物项目设计,激发学生在有限环境下的创作思路,并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力与对社会现象与发展的关注。

 

 

界面-口罩再设计 

指导教师:武奕陈 卫巍

我们以疫情居家为机,再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群体的关系。我们以口罩为题,重新定义口罩功能、角色、价值。我们以设计之名,重构“呼吸界面”。从使用习惯,到使用流程,从设计美学 ,到功能细化,从生产工艺,到安全回收,多维度进行口罩再设计。

首次尝试线上教学,课程历时四周,作品方案的调研,构思,设计,指导都在线上完成,回校后进行模型制作。   

 

 

 

STAY AT HOME

作品名称:居家视觉记录

作       者:2017级研究生  蒋晓双

指导教师:毕学锋

 

把宅在家这段时间的情绪碎⽚拼成了一个小动画

疫情发⽣之后大家都只能宅在家⾥

生命随时间流逝

从手机上获得的信息像爆炸一样 

悲伤愤怒找不到出⼝

渴望着出⻔拥抱春天  这个春天却漫长⼜短暂

始终以为自己在海里  其实是游不出鱼缸的鱼

虽然现实世界从来都无法重启

但生活在希望里总不会太差

希望生病的世界快点好起来吧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近几年一直在思考,我们如何应对危机,化危为机,主动求变,也一直倡导设计从被动设计向主动设计的转换,强调设计介入社会和推动社会创新的作用。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师生相见整整推迟了两个月,线上课程教学从陌生到熟悉,应时而动的同时,也打开了我们全新的授课方式。这里既是我们教学的一次汇报,也是培养独立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意识。

我们深知设计已经不是一种职业,设计是改变世界的观念,是对我们构建未来生活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