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19年12月9日——20日
开幕式:
2019年12月9日13: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陆维钊(1899—1980),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斋名庄徽室、圆赏楼,浙江平湖人。陆维钊先生是现当代杰出的学者、书画大家,也是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潘天寿院长亲自主持,陆维钊先生作为科主任,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专业。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老一辈艺术家们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谋远虑,筚路蓝缕,奠教学之基,辟艺创之路。陆维钊先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新中国书学之路上的一代代接力者。世人眼里作为艺术家的陆维钊先生更是一位饱学的经史学者、诗文大家。在他沉雄豪迈、清奇殊胜的书画艺术背后是通达的学养,隽远的情怀。垂暮之年的他仍以“诗人”自称,满怀传统文士的豪情壮志。他时常教导学生:“书家之传于后者,类多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非此者,其修养之不足,必不易于寿世。”人格高尚、学问深湛、文辞华美又何尝不是陆维钊先生崇高人生的三大基石!
此次文献展以数百件陆维钊先生的珍贵手稿为主体,展览分五个部分:一、万山青拥一诗人;二、此身端拟蠹书终;三、书笔苍茫起鬼神;四、树木十年梁栋在;五、回春一瞬雪霜融。分别从诗词、学术、书法、教育、医学等方面彰显这位杰出书法家、教育家卓绝的艺术才华,深厚的学术修养,严谨的治学精神。陆维钊先生的成就为世人所共仰,睹其书迹如见其人。正所谓“书者如也”。古人云:“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具此四者,格不求高而自高矣。”正是陆维钊先生的真实写照。
▲陆维钊《心画》
一、万山青拥一诗人
陆维钊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诗人,他以诗词寄怀人生。浓厚的家国情怀、真挚的师友情谊、深切的家人情感,所见所遇,皆寓其中。陆维钊学诗词,早年师从于张天方(凤)、锺子勋(兆铭)、刘子庚(毓盘)等,后又受业于柳翼谋(诒徵)、吴瞿庵(梅)、王伯沆(瀣)诸先生,水准日益精进,渐有大家气象。他一生文心昌炽,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读其诗词,如阅其人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此部分展示的是陆维钊的诗词手稿,呈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现存最早的一首诗作于十六岁。手稿中多有圈点、修订和老师批改的痕迹,体现了陆维钊在求学之路上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庄徽室诗稿》
▲《庄徽室诗稿》
▲题王欣夫《抱蜀庐校书图》
▲《庄徽室词稿》(中学时期)
▲《庄徽室词稿》(中学时期)
▲《庄徽室词稿》(南京高等师范时期)
二、此身端拟蠹书终
陆维钊曾言:“中国的诗、书、画、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所以学书画的人,一定要通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一点相当重要。”由此可见他对书家综合修养的重视。陆维钊高山景行,学与艺皆超越群伦。此部分的文献体现了陆维钊于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理论等各方面的深厚修养。阅其笔迹,天资卓然,勤勉好学,皆跃然纸上。其书籍批注颇多诠释发微,笔迹茂密精审,气格清朗。题跋文章明析精湛,真知灼见令人称服。《清词钞小传》《绘事雕龙》目录、《与马一浮论<梦奠帖>书》等皆体现了陆维钊治学严谨和诚敬之心。众多读书笔记,内容博涉古今,是研究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依据。
▲《金石书录目》批注
▲《邢孟贞石臼集》批注
陆维钊的子女回忆:“他是一个勤于记录和写作的人,日积月累,所录的内容非常之多,可惜这些稿件大多已经在动乱时毁坏。”留存至今的陆维钊手稿弥足珍贵,是我们研究一代学者、艺术大师极为宝贵的资料。
▲《庄徽室题跋集》
▲《清词钞小传》
▲跋《孟孝踞碑》
▲《书道全集》摘要
▲《辨伪书目》
三、书笔苍茫起鬼神
深厚的学养与过人的天赋,共同造就了陆维钊的书画艺术高度。此部分展示了陆维钊从青年至晚年各个阶段的作品,数体兼备,足见其全面而深厚的书学造诣。《临<杜伯盨>》是其十八岁初学钟鼎文的作品,用笔沉厚老辣,气息高古,非常人所能及。所书《四古碑名》云:“余书自以为得力于此四碑”,可见其书学之渊源血脉。所书《论篆隶书》《水龙吟》、诗词笺等作品意态跌宕,笔有尽而势未止。“蜾扁”体《千字文》是陆维钊晚年探索新体的作品。陆维钊于文革期间曾临摹《兰亭》近百通,又有用《寇君碑》意所书《兰亭》,纵横绝特,郁勃生姿,在落款中云:“欲创格也”,可见身处逆境的陆维钊仍在书法上不断追求与探索。历尽风霜而愈发坚韧,这正是陆维钊自身的写照!
▲十八岁时临《杜伯盨》
▲蜾扁《千字文》
▲《论篆隶书》
▲《水龙吟》
▲ 用《寇君碑》笔意写《兰亭序》
四、树木十年梁栋在
陆维钊一生大都在教书育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助教,后因祖父病重而告假南归;1927年任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国文教员;1942年受聘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中文系副教授;1945年应浙江大学之请,任文学院副教授;1960年,应潘天寿院长之邀,调入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后评为教授。陆维钊春风蔼吉,桃李遍布海内。此处展品是陆维钊执教时的备课笔记和编撰的教材,字迹工整,严谨认真。印刷的讲义,他也反复审读,字斟句酌,时时加入自己的批注。为中国首届书法研究生制定的《教学纲要六十条》等体现了陆维钊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书法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 《语文教学法备课笔记》
▲ 《中国文学史》讲义
▲ 《读书指导参考材料》
▲ 《画家述评》
▲《为第一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手定课表》
五、回春一瞬雪霜融
陆维钊除了是一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之外,还精通医术。曾自言:“余虽不娴岐黄,第以先祖少云公好校医籍,叔祖介山公精于医术,皆为名医陈莲舫所激赏,幼承庭训,积习未忘。”陆维钊对中医的研究从未间断,并常与张宗祥、诸乐三等交流讨论医方。因其医术日渐闻名,潘天寿、吴茀之、王驾吾、姜亮夫、周昌谷等都请他开过医方。陆维钊每次给人看病都详细记录病症、药方,以及服药后的情况等,有的还在医方的眉页详加批注,久而久之,汇成两本厚厚的《医方录》。有的还注明“与阆丈(张宗祥)商后拟方”“与乐三商量”等,足见陆维钊对给人看病的谨慎。他常对次子陆昭怀说:“医生治病救人,一辈子做好事。”“记住,要学好医,必须先立人,这是第一位的……”如此告诫子女,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
▲《中药处方》
▲《医方录》
▲《医方录》
附:《日寇金山登录卫前回忆记》
陆维钊一生几经离乱,日寇入侵,国仇家恨,给他留下了深刻地记忆。1937年8月日寇攻打淞沪,松江告急,陆维钊携病妻幼女举家逃难到金山岳家。原以为海边偏僻,比较安全,不料日寇正是从金山卫登录,围攻上海。日寇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他是目击者。其前半生所写的诗词书稿,收藏的字画碑帖、善本书籍,均被日寇所劫,丧失殆尽。妻子李吉蓉也在逃难途中病情加重而不幸身亡。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日寇金山卫登陆前后回忆记》,希望子孙永记国耻,不忘家难。
▲《日寇登录金山卫前后回忆记》
▲《日寇登录金山卫前后回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