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大道无极——赵无极艺术回顾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近两个月,成为国内备受瞩目的重要展事,来自国内外的观众纷至沓来。

由中国美术学院策划的这场展览筹备了整整五年,在中国大陆官方美术馆、博物馆没有一张赵无极油画收藏的情况下,展览汇聚了全球重要美术馆、艺术机构、收藏家的大力支持,共展出了油画129件,共230余件作品及文献。

 

 

11月9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的“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学院与博物馆视角中的赵无极学术论坛”,是一场专业会议,但是这场会议又超越纯学术的讨论,因为大部分学者都曾经和赵无极先生有过不止一次的交集,他们见到过这些作品背后,那一位有情有义的艺术家。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去过赵无极在法国的工作室,他看到了那座那种建筑结构穹窿般的弧线、直线所构成的抽象意境,还有赵先生没有喝完的茅台酒,在窗口、桌边上放的各种印章,他的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当中,到处流淌着东西方对话的人文境界。

2000年6月,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去法国巴黎拜访赵无极先生。他的家没有中国人想象的大画家的大宅子,非常朴素。先生亲切又平和,亲自到街口去接送中国来的客人。他说这幢楼一半是租的,一半是买下加建的,是他前妻陈美琴与一位建筑师精心设计完成的(陈美琴于1972年去世)。他在谈话中经常提起他前妻,如这几件雕塑是她的,这件礼品是他的前妻当年结婚时送给他的等等。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到赵先生情感与性格世界的点滴。

赵无极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艺术家,之所以画出这样的画,在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可以感受到。今年在中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赵无极展览令人兴奋,但是作为一场回顾展,要如何呈现赵无极的艺术世界?非常重要的是,如何走进赵无极的内心世界,如何真正去感受他所面对的艺术问题。

中国美术学院策展团队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赵无极何以成为赵无极?他们决定通过赵无极的作品,他的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地呈现赵无极,呈现赵先生可信、可爱、可敬的那一面。

 

 

赵无极 1920年出生于北京,1935年入读国立杭州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41年留校任教,1948年赴法深造,1985年受文化部邀请回母校举办绘画讲习班。2003年当选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2013年辞世于瑞士。他融通中西,创造了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系统收藏于全球150余个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如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

 

金一斌:“大道无极”特展为什么能成功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赵无极通过一生的探索,创造了融通中西、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以西方抽象的绘画方式,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现代性的诠释,显示了中国人在油画领域和现代绘画领域的极高水平。

“大道无极”展览的成功基于几方面:

首先,赵无极先生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赵无极的艺术之路起步于中国美院,他带着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厚意韵,活跃于欧洲的现代艺坛,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自成面貌。从具象到抽象,他的作品超越了客观物体的表现,超越了民族与语言的界限,升华为对生命、时间、空间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与表达,这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其次,展览中之中的策展能力与条件保障。

从最直观看,2004年赵无极先生成立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他曾希望在这里举行个展;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场地限制,未能实现这一愿望。20年以后,我们为举办这个展览,对整个美术馆做了一个大的改造,现在已经有了一流的硬件条件。

研究、策展能力有很强的保证。中国美院拥有绘画艺术史、策划展览等专业的教学基础与研究基础,作为赵无极的母校,我们又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这个展览也是一个教学展览,这成为策展团队能克服困难从世界各地组织作品、构建展览架构、呈现展览丰富性的必备因素。

 

吴为山:赵无极的两个“朋友圈”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博士生导师、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从赵无极的少年成长环境和青年学习经历来看,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即:东西对话——这始终是赵无极艺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题,也是赵无极艺术风格形成最重要的“配方”。所以我认为认识、理解赵无极的艺术,可以用“两个朋友圈”来概括:中国传统的文化的“朋友圈”,西方现代艺术的“朋友圈”。

我曾在香港友人家里看到赵无极先生的水墨画,肆意洒脱,点、划之间俨然是诗性、哲性以及人生之渺渺。

水墨是赵无极重要的表现媒体,水墨画的偶然,是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流动所产生的;而对于油画油彩的叠加、隔离、粘稠等特性来说,形成偶然的效果相当困难。赵无极的卓越之处正在于此,在他笔下,油彩冲刷出了泼墨的诗意,既不同于西方的表现主义,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水墨,而是二者的合一。

而选择往往需要在对比中确定。在众多西方现代艺术大家的影响和启发之下,赵无极最终回到了自己的母文化,找到了一份生命茁壮成长的源头活水,他重新发现、挖掘了东方之力,从最早的具象表现逐渐转化为抽象书写,这个过程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浸润与转译,也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嫁接与融通。

我曾经到法国赵无极的工作室去拜访,在他的像城堡一般的工作室里:那种建筑结构厚厚的石头墙和通透的窗户,以及穹窿般的弧线、直线所构成的抽象意境,没有喝完的茅台酒以及在窗口、桌边上所放的印章,可以感受到在赵无极的精神世界与他生存空间之间的关系当中,流淌着、充盈着东西方对话的人文境界。

今天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化“东西方艺术交融”这一复杂的命题。实际上想要理解这种交融,需要跳出框架,真正把握艺术之深韵,才能实现东西方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对话。赵无极先生艺术背后的“两个朋友圈”,才是他艺术实现超越,从而达到无极境界的根本。

 

彭锋:为什么要加这一叶孤舟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美学协会副会长,中华美学会副会长,2022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曾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等展览。

 

我想谈的话题,是从赵无极的一幅画开始,这幅画就是《风推海浪》三联画。这幅画特别精彩,在画面的右下方有一艘小船。为什么需要这艘小船?这是特别值得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

曾经有两位专家提到这艘小船:第一位是许江老师。2004年在赵先生最后的大型油画《风推海浪三联画》,“在那天地之交的浑茫之处悬着一叶孤舟。这孤舟曾经出现在他早年绘画的线描里。如今,半个世纪之后,它又蓦然呈现,孤悬无际,单独而放浪,沧桑而恣情。这是一种写照,又是一份宿命,一份在东西两岸的云烟中穿梭无尽的宿命。”

另外一位数弗朗索瓦·米肖(François Michaud)。她说:“最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赵无极在一个几乎全蓝色调的画面上,添上一叶扁舟——其灵感直接来源于汉代拓片上的纹样,画家在完成了蓝色调的画面之后,画的题目可以说已是水到渠成、脱颖而出。虽然当时还没有加上那一叶扁舟。《风推海浪》带有明确的具象意味,赵无极是否希望通过画面,表达他对抽象的理解?然而我们须注意,对我们来说虽然显而易见,但这叶小舟的存在并未削弱该作品的抽象性。”

我觉得有没有削弱,大家有目共睹。

这一叶小船在某种意义上,是游离在时代之外的,因为它不应该出现在那个地方,但现在过了十年之后,我们发现它出现又好像挺合适的,就在2004年出现又好像不那么合适,所以这艘小船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赵无极的绘画,明显跟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有关系:他的很多作品,远看近看完全不同——近看意笔草草,远看栩栩如生,形成了在视觉当中的幻觉效果,但它还是以形象为主,以笔触为辅,以媒介为辅,从媒介中浮现出形象。

有了小船之后,“意”更浓了,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更多,这又回到了中国的写意绘画。

对于赵无极这样的绘画,我们今天大部分将它看作抽象,但如果从写意角度来看,与从抽象角度看出来的东西有所不同,赵无极在西方,西方人从西方的角度来阐释,作为中国学者怎样从中国的角度来阐释。

 

王璜生:为什么西方认为赵无极是一个真正的东方代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中央美院美术馆原馆长,广东美术馆原馆长。曾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

 

赵无极为什么会在西方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东方代表?

西方的艺术从18、19世纪以来一直在追寻着所谓的“遥远的东方”,想发现一个神秘的、甚至有时是遥不可及,不可预知的东方。在追寻、探讨的过程之中,其实西方也在不断地想找到真正能理解东方的那些东西,他们的探讨、寻找多少还是有点隔靴搔痒的。

当赵无极的出现再加上一批向往东方的诗人,如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他们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去理解赵无极,他们与赵无极一起,将东方的文化真正地与艺术界、文化界对他们的认知结合,使得赵无极成为了西方认知东方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代表。

赵无极从西方重新认识到东方,而西方在寻找东方的过程当中,从赵无极——一个真正的东方人身上找到了他们想认识的东方。我觉得赵无极的艺术语言并不像哪一批中国画、水墨画,他是学西洋画出身的,他的作品又有深深的中国文化的情结与意韵,他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在东西文化之间去体现东方性,使得西方在这个过程当中认识到这样的一个真正的东方,这也是赵无极成功之处。

 

吕婷瑶:赵无极能看到这个展览,一定非常地开心

赵无极基金会副总监,曾参与策划中国台中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无极之美:赵无极回顾展”

非常感谢此次赵无极基金会可以与中国美术学院一起合作,做了一场这么大规模的展览。对于赵无极来说,他应该非常地开心可以在他的母校做一个回顾展览。今年赵夫人(弗朗索瓦兹·马尔凯)离开杭州时也看到了那一幕:(美术馆门口)有很多人来排队看展,她就留了一句话,让我一定要跟(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鸿)馆长说,“赵无极一定非常地开心。”

我们赵无极基金会有三大目标:

目标一,与全世界的相关机构、美术馆合作,做赵无极的展览;

目标二,推广作品认证。有任何人或任何机构收藏作品时,都是由赵无极基金会来提供作品的认证书;

目标三,出版赵无极作品全集。这套书共三卷,2019年我们出版了第一卷,第二卷今年会出。

虽然赵无极基金会是从2012年开始在日内瓦主册,但是赵无极在世时就非常讲究梳理自己作品的来龙去脉。

2013年,我们就开始在网站上提供申请认证书的方案,全球有收藏赵无极的藏家,都可以在网站上联系我们。当时我们也同时开始征集赵无极作品的文献——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有其履历,它参加了哪些展览,经手了哪些藏家。

2019年,我们出版了《赵无极全集》第一卷。这套全集,将介绍了1935年到2008年,赵无极创作的1900幅绘画作品。我们就用三卷来分段,第一卷是1935年至1958年,第二卷1959年至1974年,第三卷1975年至2008年。先是绘画一组,之后才会做更多的其他作品。2023年,基金会将出版第二卷;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第三卷可在2024年出。

2023年,我们还申请了巴黎美学奖学金,推广美学教育及赵无极的艺术理念。

在这短短的十年,赵无极基金会做了12场赵无极个展。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次在中国美术学院做的回顾展,展出了赵无极从1935年开始的作品,到2008年的最后一件油画作品。

我们希望全球有赵无极作品的藏家,或是有兴趣购买赵无极作品的人,都可以经过赵夫人的认证,以防买到假作品。赵夫人是ProLitteris的成员,这是专门保护作品版权的组织。赵夫人用她的全身心在推广赵无极的艺术,在她的指导下,我们常常会去保护赵无极的创作理念,会上网查有没有仿冒作品,这些做法不但是保护赵无极的艺术理念,也是保护赵无极的藏家。

 

余旭鸿:源自内心需要的绘画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大道无极——赵无极艺术回顾特展“策展人

 

很多人提到看不懂赵无极的抽象画,甚至在1983年,他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个回国展览,以及在香山饭店所创作的两件他付出诸多心血的作品,都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很大的原因是关于抽象与现实主义的问题,但是他说:”不应当将现实主义绘画与抽象绘画进行区分,唯一的现实是内心的需要。“

这是打开他作品与内心世界的钥匙与密码。

 

赵无极有一张1972年的作品,因为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我们没有借到。这张作品的标题为9月10日,但后面又写了一个数字,3月10日。1972年3月10日,是赵无极的第二任妻子陈美琴去世的日子,这是他半年后完成的作品。

我们通过借展这幅作品的过程,得到一些感悟,也更加明晰地让我们要从“有情有义的赵无极”这个角度,去梳理展览的一条线索。

1948年赵无极到了巴黎之后,他首先画的作品,不是描绘巴黎街景,而是画了一场葬礼。这是这是1940年代国立艺专西迁途中,他生活中痛彻人心的印记。

 

无题(葬礼)|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私人收藏 | Private Collection 1949,87.5×131cm All works by Zao Wou-Ki : ⓒ Zao Wou-Ki - ProLitteris, Zurich.

 

这张作品画的是在1942年左右,他和第一任妻子谢景兰的第一个小孩白血病去世的场景。同时这件作品他还做了一个版画。这张版画也在1940年代末得到亨利·米修的关注,于是给赵无极写了8首诗,所以才形成了赵无极后面在法国巴黎艺术探索阶段最顺畅的工作。

05.03.75—07.01.85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私人收藏|Private Collection 1975-1985,250×260cm All works by Zao Wou-Ki : ⓒ Zao Wou-Ki - ProLitteris, Zurich.

 

1975年2月5日,赵无极的母亲去世,一个月以后他创作了一件作品。当时作品的标题就叫《纪念母亲》,在1979年编的一本书里出现过。

但是这次筹备展览的过程中,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去搜索这件作品时,它不见了。

这件作品这次出现在“大道无极”特展的“如镜他山”展厅,但是是另外一个面貌,画面的构图、色调、图底关系都已改变。——1985年1月7日,赵无极重新画了这幅画,将以前的作品完全覆盖了。

此前这张作品已经参展、发表过,为什么他会在十年之后重新对这张画做了巨大的调整?

他画的是太湖。在1974年母亲病重前,他曾陪着母亲到她的老家,在太湖与母亲度过最后的幸福时光。在这个意义上,赵无极以这样大的画面的调整,将1975年的那张作品覆盖了。

1985年是赵无极的母亲去世十周年,这一年也是他在国立艺专学习50周年的时间。1935年,他父亲亲自送他来杭州上学。

1985年,赵无极回到杭州,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举办绘画讲习班。在他的自传中他曾专门写到,1985年回到杭州举行绘画讲习班,是向他的父亲尽孝道。

这件作品是他在向父亲尽孝道,同时也是他对母亲逝世十年的纪念。

整个展览的作品里,有向他父亲致敬的,向母亲致敬的,向第一任妻子,第二任妻子,向第一个儿子,第二个儿子致敬,向友人致敬的许多件作品的呈现,这是我们进入赵无极内心去探寻他创作的思路以及情感。

为什么每一张画的色调、构图以及表达方式会有很大的变化?都与赵无极跌宕起伏的人生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他都保持着淳朴与慈爱。 

(如无特殊标注,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展讯

展览:“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

时间:2023年9月26日-2024年2月20日【09:00-17:00(16:30后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预约请前往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