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17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贡布里希诞辰110周年纪念文献展

Exhibition in Honour of

 E. H. Gombrich’s 110th Birthday

主办单位:

中国美院贡布里希·哈斯克尔·巴克森德尔研究中心(G.H.B.Center)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

广西美术出版社

展览时间:

2019年3月18日—30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南山路218号)

 

 

由中国美院贡布里希·哈斯克尔·巴克森德尔研究中心(G.H.B.Center)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广西美术出版社承办的“贡布里希诞辰110周年纪念文献展”将于2019年3月18日在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贡布里希肖像

 

纪念贡布里希对于中国美术学院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贡布里希的思想与学术业已融入我们中国美术学院的知识生活 , 成为我们艺术人文学院的学科精神之源 。”(曹意强)贡布里希的方法打破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纵观他的学术生涯,他研究了现代艺术史学的全部领域,对风格、图像志、赞助和趣味等等观念进行了讨论。

上世纪80年代,因对当时国内艺术史研究现状的困惑,范景中、杨思梁老师开始组织翻译贡布里希爵士的一系列文章与著作。范老师翻译了《艺术的故事》,成为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必读书,并且以《美术译丛》为中介,与国内知识界展开了深度的讨论,以中国美术学院为阵地的贡布里希著作的翻译及出版也深深地影响了八五新潮的一批干将。

 

《艺术的故事》封面集锦

 

2007年,杨思梁教授收到贡布里希的孙女莱奥妮[Leonie]的电子邮件,说按照爷爷的遗愿,已经准备好把贡布里希的藏书捐给中国。经过许江院长、范景中、杨思梁教授的努力,贡布里希的四千多册藏书、著作和书信、手札,以及生前使用过的书架、座椅、打字机等,几乎原样落户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当我们走进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仿佛走进他的书房,能够继续感受他的睿智,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诺贝尔邀请提名的来信

 

这次展览将展出几十年来贡布里希重要著作的各种不同语言版本,与他交往的学者、艺术家、出版人的通信与赠书,他在书页中留下过翻阅痕迹、便签、笔记的书籍,以及他珍存已久的17、18、19世纪出版的善本。有意思的是,在贡布里希的著作目录里,第一条就是《一首中国诗译成德文的一些可能性》,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时间为1930年,讨论的内容正是关于中国的。所以我们也从他的藏书中整理出一份关于中国的书单,我们猜想,其中那些较老的书,应该反映了贡布里希少年时期学习中文的努力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神往,而关于中国艺术的一些收藏,则可被视为一份关于贡布里希与中国文化缘的物证清单。

 

与布列松的通信手稿(1)

 

与布列松的通信手稿(2)

 

 

与布列松的通信手稿(3)

 

今年是贡布里希诞辰110周年,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也已正式对外开放12年。正是因为许江院长与范景中、杨思梁教授的大力争取,才有了贡布里希整批藏书几乎原封不动的落户中国美术学院的先例;之后,洪再新教授向高居翰(James Cahill )转告了范景中教授和学院成立“高居翰纪念图书室”的意向,高先生也决定将自己收藏的关于中国文化与艺术史研究的书籍悉数捐给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教授主持接收藏书的系列工作并组织了“高居翰教授纪念研讨会”,由此也诞生了中国美术学院“高居翰纪念图书室”;后来,经过洪再新教授的牵线,王中秀先生决定将其毕生整理搜集的黄宾虹研究文献资料也捐给我院图书馆。

 

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院,贡布里希用他无比珍贵的私人藏书,为我们逐渐铺开了一个以文明史的眼光、跨越学科藩篱的艺术史研究的疆域。今天,我们也以展览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富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

 

 

  贡布里希纪念图书馆简介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1909年3月30日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早年受教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英国并入英国籍。1936年起就职于伦敦大学瓦尔堡学院,1959年始任院长直到退休,并在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任客座教授。2001年11月3日在英国逝世。作为人文主义的学者,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誉为“西方传统美术史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大师”。曾荣获1964年W.H.史密斯文学奖,1977年巴黎法兰西学院勋章,1977年科学与艺术功勋章,1985年国际巴尔赞奖,1989年不列颠奖,1989年歌德奖章等众多荣誉;并获英帝国荣誉勋爵、爵士、英国功绩勋章等崇高荣誉。就他的学术方法、理论探索以及对文化价值的捍卫而言,贡布里希将会作为20世纪第一流的艺术史学家而被人铭记。他通过对知觉心理学的研究,使自己成了在扩大人类对视觉世界的理解上作出贡献的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之一。

 

贡布里希教授的诸多艺术史论著作,如《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秩序感》等等,经范景中教授等人的译介,为国内学者所熟习。贡氏和范景中先生也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中国美术学院一贯重视艺术史学理论的研究,艺术人文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西方美术史学研究的队伍。现任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教授在牛津大学读博期间的导师之一正是贡布里希教授。贡氏本人对中国及中国文化也一直满怀深情,生前就有捐献其部分私人藏书给中国的愿望。在贡布里希逝世六年后,其家属为完成其遗愿,经范景中教授等人的亲自接洽,最终选择将这批艺术史相关藏书、部分手稿等,正式捐赠给中国美术学院。这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2007年12月21日,学校在完成接收工作后,特辟“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在许江院长亲自指导下,该图书室短期内迅速整建完成,珍藏这批宝贵的文献、实物,供学者阅览、研究之用,并逐渐成为中国美术学院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有赖于此珍贵文献,美院成为贡布里希研究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