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3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展览题目:艺路历历——中国美术学院藏绘画基础教学作品文献展(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9年2月22日——3月13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1、2号厅

学术主持:余旭鸿

策  展  人:窦亚杰

藏品协调:张素琪、沙涓

公教宣传:夏商周

视觉设计:胡晓东

文创开发:杨翔

展览协调:蔡可成、陈卫青

 

 

在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一批优秀的绘画基础教学作品和文献,包括教师作品、课徒稿、学生作品、文献等,这些从根本上反映美术作品与时代关联的基础教学作品,相较于成熟的创作作品,很少能有机会进行整体的独立展示,没有充分发挥其美术史研究文本的价值。该展览选取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的相关绘画基础教学文本进行研究性的展示,意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系统梳理藏品与教学文献资料,同时基于学院背景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追溯学院文脉传承,以直观的视觉方式立体呈现作品与文献的内在关联,凸显美术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意义,为丰富现当代美术教育史的学术研究做出一种新的探索尝试。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拓荒(1928-1937)”,主要展示学院创建到抗战爆发,学院西迁之前的作品和文献。展品中最早的一批作品是1928年学生的素描作品,它们与学院同龄,至今已经有91年的历史。其中30年代教师周天初的色彩学讲义手稿,保存至今,尤其难能可贵。

第二部分“迁徙(1937-1949)”,主要展示的是学院西迁辗转办学至复员回杭州时期的作品和文献。这段时间连年战争,教学资源贫乏,学校颠沛流离,能保留下来的作品很少。现年已经98岁的校友唐献瑞精心保存了一批抗战时期师生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文献在这次展览中亮相,是它们首次回母校进行展示。

第三部分“前行(1949-1966)”,主要展出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作品和文献,比较简明而概括地呈现了学院教学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多元面貌,其中潘天寿、陆俨少、陆抑非、潘思同等老师的课徒稿都非常精彩。同时,展览还专门剪辑了校友罗工柳、吴冠中、乌密风、李浴、唐献瑞、苏天赐、肖峰、刘国辉、张立辰等人回忆在校园学习的视频,非常生动地回顾了学院不同时期的办学历史。

         

 

美育硕硕、艺路历历

 

 1917年,蔡元培先生有鉴于“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若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 提倡“以美育代宗教”。

1927年1月15日,王代之在《贡献》杂志发表了《创办国立艺术大学计划书》,首次明确提出国立艺术大学的办学理由、适当地址、最低经费和着手办法等。1927年11月27日,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开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参加者有蔡元培、林风眠、王代之等人,会议主要议决:艺术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大纲、筹办国立艺术大学案等议题。经大学院批准,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林风眠、大学院秘书林文铮和王代之三人负责建校。一个月之后的12月27日,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大学院会议厅召开,蔡元培、林风眠、李金发、王代之等委员出席,详细研究了《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提案的第一个“重要理由”就强调:“美育为近代教育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之知识,而普及于社会”。“美育的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故为达到美育实施之艺术教育,除适当之课程外:尤应注意学校的环境,以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而“最适宜者,实莫过于西湖”,“成为艺术之区,影响于社会艺术前途,岂不深且远耶!”(《大学院公报》第一年第二期, 1928 年2月)

1928年3月16日,以“培养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的国立艺术院,在西湖罗苑开学,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主张,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4月9日在补行的开学典礼上,蔡元培豪迈地宣示:“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的生活”。

国立艺术院作为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院校,筚路蓝缕,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发展成如今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良渚四大校区,成为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的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美术学院,人才辈出,引领艺术运动先锋,美育成果卓越丰硕。

新世纪以来,学院弘扬“大学望境、人民之心、哲匠精神、美美与共”,坚持“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 秉持“行健、居敬、会通、履远”校训,承继和提升了建校之美育理想和学术思想。

九十余年来,学院积累了大批优秀的绘画基础教学作品和文献,包括师生作品、课徒稿、文献等,是学院蜿蜒艺术道路上的或深或浅的脚印,顺着这些印迹,重温现场、管窥历史、期许未来。

“艺路历历——中国美术学院藏绘画基础教学作品文献展(1928—1966)”,选取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的相关绘画基础教学文本进行研究性的展示,进一步追溯学院文脉传承,凸显美术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2016年,文化部为强化美术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美术馆自主策展能力,重点加强了对美术馆青年策展人员的培养和扶持,组织实施“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注重对青年策展人的培养,积极支持项目申报,并连续三年入选,在全国美术馆界都属佼佼。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本次展览属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申报的近300个项目中9个入选项目之一。意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系统梳理藏品与文献资料,又基于学院背景展开深入研究,以直观的视觉方式立体呈现作品与文献的内在关联,为丰富现当代美术教育史的学术研究做出一种新的探索尝试。

在2019年新学期开学之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以回望创院先师的美育初心,践行当代美育的学术担当,对研究美术学院的教学历程,为中国美术学院“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照,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馆长  余旭鸿

2019年2月18日

 

 部分展品:

荷马  路毓华  素描  63.5x48cm  1928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石膏   邵景濂  素描  1928年  63.5x48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人体  顾汉民  素描  1929年  64x48.5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女人体  李风白  速写  1930年代 44x28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石膏  江明乙  素描  1931年  63x47.7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女人体   张毓怡 64x48cm  1935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石膏   王璧  素描  1939年  60.5 cmx47 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渡头   倪贻德 速写 20x28cm  1940年代 中国美术学院藏

 

人体素描  苏天赐 素描 59x44cm  1940年代 中国美术学院藏

 

人物全身像   张奠宇  素描  63.5x47cm 1954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50年代学生速写习作   中国美术学院藏

 

大卫    何越生  素描  1961年  62.5x48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四季春   赵宗藻  版画   1960年  42.2x40.7 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风景水彩教学示范  潘思同  水彩  1950年代      54.5x39.5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土改大会   朱金楼   速写  1950年  11×50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瓶花   张毓怡   水彩  1935年  29×22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黑院墙   王辰  油画   1940年代  80x60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水电站发电了   黎冰鸿  油画  1958年  75.5x75.5cm  中国美术学院藏

 

孤山秋色   埃乌琴·博巴「罗马尼亚」 油画  1961年  66x92cm   中国美术学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