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收看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宝藏》栏目
艺路历历——中国美术学院藏绘画基础教学作品文献展
2019年03月10日节目回顾
同步在线直播地址:v.baidu.com/live/zjjy
更多《宝藏》专题可浏览:tv.baozang.com
无论个人亦或是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过去,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而艺术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还是身处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家们所具有的共同精神语言,历史中包含着艺术,而艺术同样见证着历史。
1928年的一天,杭州西子湖畔,时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诞生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 。而作为全国十三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发掘中国美术学院先辈们所完成的艺术成就,并将其取名为「艺路历历」。以直观的视觉方式,更为立体的展现作品与艺术的联系,凸显美术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意义,也是为丰富现当代美术教育做出一种新的探索尝试。
本次展览以时代更迭为依据,将中国美术学院从1928年至1966年分成“拓荒”、“迁徙”、“前行”三个部分,通过展现不同的时代背景,表现不同的艺术风貌。
第一部分为1928年至1937年的“拓荒年代”,主要展示学院创建到抗战爆发学院西迁之前的作品和文献。展品中最早的一批作品是1928年学生的素描作品,它们与学院同龄,至今已经有91年的历史。泛黄的素描纸讲述着过去的岁月,排线疏密有致,光影结构清晰,角度透视准确,可称得上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学院派画风。
1928年学生素描作品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30年代教师周天初的色彩学讲义手稿。周天初先生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研究西方绘画手法的画家,教导学生把握视觉色彩与物质本色之间的关系,造就了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一批人才。
周天初先生
第二部分是自1937年到1949年的“迁徙年代”,主要展示的是学院西迁至复回杭州的作品和文献。这段时间连年战争,教学资源贫乏,学校颠沛流离,能保留下来的作品很少。校友唐献瑞精心保存了一批抗战时期师生的作品,在这次展览中亮相的部分作品、文献,是它们首次回母校进行展示,花卉张放,高山柔情,也有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风光,代表了战乱时期中国青年艺术家们对于美的渴望。
时至1949年至1966年,也就是“前行年代”,主要展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的作品和文献,比较系统地呈现了这段时间多元的作品面貌,真正做到了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其中有以工人阶级为主题的素描作品,以俄罗斯油画体系绘制的英雄儿女,也有以劳动人民为背景的彩色版画。
潘思同老师的水彩教案更可谓精彩纷呈。潘思同毕生潜心于水彩画的创造与研究,所谓“教学相长”在这套教案上尤为体现,内涵丰富,是观照当时水彩画教学和创作的珍贵文献。
伟大的时代需要同样伟大的见证,回顾历史长河,多少风雨飘摇,多少磨难险阻,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辈们留下无数珍贵的历史瑰宝供我们学习,驻足画作前,追溯学院文脉传承,凸显美术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意义,回望创院先师的美育初心,践行当代美育的学术担当。艺海无边,其路漫漫,历人间沧桑,证历史辉煌。
本次展览于杭州市南山路218号中国美院美术馆展出,持续至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