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下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承办的“行走•观察:第二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开幕式由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晓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越栾,浙江省摄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策展人代表矫健,策展人代表马楠,参展艺术家代表许力分别致辞,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副主任田宇原宣布展览开幕。
浙江省人大文教专委会副主任田宇原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摄影家副主席杨越峦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开幕式致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开幕式上就“摄影作为志业”发表以下观点:“摄影是一门专业。那相机装上胶卷,快门如扳机,你并不知摄入的“影”会是怎样。等着回家冲了胶卷、显影、定影,那旅途上的记忆,远方的景物,银汉迢迢暗度,一切显得格外珍贵。四十二年前,我在福州美术公司工作,同楼隔壁单位是新闻图片社。有时我帮他们冲洗两米的大照片,看那相纸上斑斑驳驳的呈现,最具一种出神入化的感觉。差不多十年前柯达破产,胶卷停止使用,颇有改朝换代的刻骨铭心,但今天的摄影专业的学习依然从暗房开始,银盐世界的那种沉稳与锐意,一如既往代表专业的尺度。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布列松先生送我的、他拍摄的鲍纳的肖像。鲍纳镜片后泪眼汪汪的悲悯的目光被决定性地定格世间。
摄影又不是一门专业。今日社会,人手一机,记录每日生活与亲眼所见。这种便利与普及,让摄影成为比写文字更方便的事。在那张著名的照片中,所有的人都在用手机拍,只有那个老太太在看。我们这个忙于拍录的时代,是谁真正看到了世界?我的华为手机,已经很老了,但有一种滤镜处理图像的功能,可以把照片迅速处理成硬度很强、锈迹斑斑的老照片。以致于我现在,非这样的处理,不照片。手机如此这般引领我们的视觉,让我始料未及。
无论摄影是否一门专业,我想摄影肯定是一门志业。每当我们谈论延安的岁月,满目都是吴印咸先生那一代人的摄影。这种摄影让那代人的风神定影,让代代后人感怀无尽、记忆永远。近代摄影史学者高初告诉我:战争年代,条件艰苦,有相机,没胶卷。战斗之前,每个战士都留影,有无胶卷却并不知道。但所有的战士都昂首对着镜头。这个叙事让我心中如噎,总想着在相关影展上置一大面黑墙,奉无数鲜花,献给那些为共和国牺牲的无数的无名无像的烈士们。摄影的志业贵在坚持。浙报那位老记者跟踪四十余年拍嘉兴的一户人家,其意义只有历史懂得。我的一位干部朋友,乐于摄影。我看他的一组海岸礁岩拍得精神,他说:你见过半夜三点的礁者吗?那时潮水初上,千万年的石头有一种渴望,一种深沉的浸润。这使我知道好照片不是拍出来的,是用生命去守出来。
此次影像展,以西湖作为现场,展现江南文人溪山行旅、朴实纪怀的摄影风习。它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存照,而且是一种湖山与人的历史;看到的不仅是摩质上的西湖烟云与梦痕,而且是一类文人用志不兮的志业与凝神。西湖作为方法告诉我们的是风雨江山外的万不得已者,是造物者的无尽之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摄影如有神助,必在湖山。”
策展人马楠
策展人马楠在开幕式上说道:“本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以“行走·观察”为主题,是希望回到基本的体察单元,在物理和心理的双重拓扑中去捕捉和描绘一闪而过的生活世界,用穿越历史记忆的影像来重新激活当下的艺术表达。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具体的西湖,我们以西湖为理由相聚一堂,在湖光山色中体味世事变化,叩问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抽象的西湖,它不局限于一地一景,而是以西湖为方法来关照中国人文传统于当下的映照显影。”
策展人代表矫健开幕式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许力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美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傅巧玲,美院美术馆执行馆长余旭红,中国摄影报副主编柴选,中摄协影像中国网主编曹旭,人民摄影报副主编贾晓霞,美院研究生处处长、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振宇,美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苏夏,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姚大钧,上海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祈雅华,上海摄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顾铮,上海摄协副主席、上海师大硕士生导师林路,河北摄协副主席赵宇,美院教授孙善春,美院教授周诗岩,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许力,策展人、影像批评家海杰,《典藏》杂志主编、专栏作家刘化童,青年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姜俊,独立策展人宋振熙,浙江财经教授崇秀全,独立策展人汪单,参展艺术家冯建国、秋麦、赵晋龙等,中国电力摄协常务副主席蔡建平,省摄协名誉主席周闰三,主席吴宗其,副主席王小川、王芯克、矫健、傅拥军,秘书长毛小芳及主席团委员吴力、高世强、傅为新,副秘书长刘士斌、郑幼幼、刘轶恒,摄影手工书单元策展人傅为贫等嘉宾以及从省内外赶来观展的会员、摄影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影像西湖艺术现场”是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发起的重大实验性影像艺术活动,是浙江摄影界的新平台,也是新起点。今年第二届的主题是“行走•观察”,延续了第一届围绕实时摄影艺术发展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关注以西湖为文化载体的核心对象的同时,又提出了此项目是集展览、研究、创作于一身,以展览带动教研和创作,以教研课题整合艺术及学术资源优势,反向推动和扩展展览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强调社会参与和公共教育的文化意义,以丰富的媒介语言和多维的组织形态向公众开放。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经历半年多的筹备,得到了众多艺术家和摄影家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共分为四个单元:主单元“行走·观察”、“碧水·丘壑”风景摄影展单元、“曾经·西湖”单元、手工书展区,共展出近500多件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配合此次展览,也作为过年期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重要的艺术公教活动,“家庭影像书工作坊”和“摄影书工作坊”将于1月26-28日,2月14-16日举行。
研讨会现场-陶将 摄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以“西湖作为方法—当代摄影与在地影像生产“为主题的论坛研讨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与本次展览策展人马楠主持,参与研讨的嘉宾有:杨振宇(中国美术美院教授、中国美术美院研究生处处长)、许力(中央美术美院特聘教授)、姜俊(青年批评家、策展人)、郑闻(南京艺术大学美术馆策展人)、宋振熙(独立策展人)、崇秀全(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海杰(策展人、影像批评家)、刘旭俊 (典藏杂志主编、专栏作家)、汪单(独立策展人)、孙善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作为展览同期举行的学术会议,专家学者们通过“西湖作为方法—当代摄影与在地影像生产”的主题辐射出对当下围绕西湖为中心所建构出的艺术生产图景的思考与省觉。同时也是对下一届“影像西湖”的学术预演。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