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3日
来源 美术报
浏览量

这段时间,在杭州南山路上的中国学院美术馆,有一场特别的展览正在展出。说其特别,一是因为这个展览,正式标志着纪念中国美院建院90周年的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二是这个展览有几个特别之处:策展方式特别、观展体验特别、展出的展品特别、展品征集的背后故事也很特别。

 

《母校万岁》吴冠中 2009年

 

昨天,《世纪同心——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捐赠作品特展》正式对外展出。就在展览开始前的几个小时,美术报记者到展览现场进行了独家采访。

 

展览现场

 

 

《李有才板话》插图  黑白木刻 1946年

 

 

- 策展方式特别 -

首次以师生关系为线索策展

 

这次展览共展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作品200余件,文献手稿若干,是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馆藏作品展。今年适逢建校90周年之际,美术馆将校友们捐赠的部分经典之作进行展出,观众可以从这些跨越了80余年的作品之中,感受到这所历史名校的风范:兼容开放、从容自信。

 

 

《美院陈列馆》林达川油画 纸本 1977年

 

展览分为4个部分:艺术摇篮、名师典存、湖山望境、桃李成蹊。这次展览和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单纯按照画种分类或是画家年龄来排列作品,而是根据美院这9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来整理的。

 

 

《仕女》林风眠 纸本彩墨 1980年代

 

比如,在“名师典存”部分,吴冠中、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等名家的若干经典作品悉数亮相,彰显了国美学脉的精神底色。而在“桃李成蹊”部分,则展出了曾就读于学院的莘莘学子的代表作品若干,他们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创作和教学领域,将母校的学术品格和艺术精神代代相传。

 

 

《黑院墙校园》王辰 油画 布面  33cmx46cm 1940年代

 

观众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分成两条线,对照起来看。这样更能感受到美院的学脉相连,更能感受到学生如何在继承教师风格的同时,演变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潘天寿、吕凤子、陈之佛画像》张一弓 中国画1988年 纸本

 

 

- 观展体验特别 -

特殊照明提供“殿堂级”的观展效果

 

这次展出的藏品有的展示出校友个人高超的艺术水准,有的呈现学院当年的教学风貌,有的表达对母校的眷念之情,但无论内容如何有异,捐赠者都怀有同样的心愿,即希望将自己受母校教诲的感恩之情诉诸其中,以为存念。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作品,美术馆也在布展方式了动足了脑筋。

 

 

展览现场进行最后的灯光调试

 

 

在1楼的“名师典存”展区,记者注意到每幅作品都打上了与画作大小一致的矩形灯光,使每幅作品都明亮清晰。据介绍,这是中国美院美术馆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采用这样的射灯,花费不菲,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有“殿堂级”的观展体验。

 

展览现场

 

同时,每幅作品旁都贴了作品标签,介绍了作者的生平,还有些对作品的简要介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艺术家、了解中国美院的历史。

 

 

展品都配置了详细的作品说明



- 展品特别 -

不少作品首次亮相

 

既然是“特展”,肯定有很多令人期待的作品。据介绍,这次展出的200多件作品中有部分展品来自新近接受的捐赠,包括早期校友的创作及学生时期的作业等,为首次展出。此外还有比较少见的作品。

 

 

博巴《潘天寿》(金一德临摹) 油画 布面  1962年 

 

 

比如其中有一件郑月波的作品《猫》。郑月波祖籍广东东莞,是在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创立初期就进校学习的学生,他的学号正是001号。他20岁时考入杭州国立艺专西画系,后来转学图案设计。1931年以铅笔素描画《万物皆吾与也》获得美国动物保护协会全球美术比赛金奖,这也是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美院学生。

 

 

《猫》郑月波 纸本设色 55cmx25cm  1960年代

 

还有一件作品知名度很高:《西湖秋胜图》,由中国美院的4位重量级老教授——卓鹤君、吴山明、闵学林、王冬龄担任主创,张谷旻教授率其学生黄佳茂、陈可、徐境怿共同参与创作。画作的题跋则由院长许江和副院长高士明撰写,描写了充满人文诗意的西湖秋景。

 

 

《西湖秋胜图》

吴山明、卓鹤君、闵学林、张谷旻、黄佳茂、陈可、徐境怿合笔共绘 

许江、高士明跋,王冬龄书

 

这次展览,也是这幅《西湖秋胜图》的巨作在杭州G20峰会之后的首次展出。

 

 

- 展品来源特别 -

每幅展品背后都有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桦林是校史研究专家,同时也是这次展览的主策展人,他领着记者在展厅参看,说起征集作品的背后故事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桦林接受记者采访

 

本次展出的不少作品,有些是在以前的校庆时征集到的。比如潘韵的《浙美老校园》是1978年为美院校庆50周年创作的;林风眠题写的“永保青春”,就是为建院60周年题写的等等。时光穿梭,这些作品也全方面的呈现出学院历史发展的生动细节。

 

 

《浙美老校园》潘韵 中国画 纸本 1978年

 

 

《永保青春》林风眠 书法 纸本 1988年 

 

作品之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现场展出了黄永砯、张培力、王广义的当时的毕业作品。这三位在当代艺术界风生水起的艺术家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杨桦林介绍说,他们的毕业创作因为作品优秀,当时就被留在了油画系里,后来又转移到了保管条件更好的美术馆里保存。

 

《雪》王广义 油画 布面 1984年

 

《竞赛者》张培力 油画 布面 1984年

 

《车间》黄永砯 油画 布面 1982年

 

/

 

 

海报 底图为《风景》林风眠 纸本彩墨 1980年代 

 

展览于3月2日至3月30日展出,3月5日上午10点将举行展览开幕式,届时会举办捐赠仪式。

 

1928年建校伊始的开学第一天,中国美院举办了教师作品展。2018年,同样是开学第一天,中国美院希望能以此展览向90年前的先师致敬。展览期间还有会相应的讲座,有兴趣的观众不妨去杭州南山路上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