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1日
来源 宝藏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照片中的两位老人,徐君萱和金一德(右),半个世纪前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同窗好友;30年前,他们携手联合办展,如今他们已是80多岁的古稀之人。2018年1月9日上午,“西湖志——徐君萱、金一德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是两位先生30年后的又一次联展,展出作品总共254件,创作笔记手稿200余件,教案70余件。

 

“西湖志——徐君萱、金一德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徐君萱和金一德(右)在画展开幕式上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

 

“五十七年前,二位先生在博巴油画训练班上就是颇善思考的一对,他们悉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笔记,临摹了不少博巴先生的素描并保存了下来,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初就迅速地以变革和理性的形象登上学术反思的讲坛,发出素描内涵大讨论的信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回忆道。

 

徐山(家属)代表徐君萱致答谢辞

 

金一德致答谢辞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左)代表学院接受两位先生的捐赠并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创立,名国立艺术院,莅杭州外西湖畔,阅春湖秋山盛景。除抗战时期西迁办学外,始终置身湖光山色之间。受湖山熏养,学院总怀一份浓郁的诗性。徐君萱与金一德正是将这种湖山诗性铸成人生情谊的一对名师益友,二人在西湖边共同探讨艺术已是一辈子了。

 

 

徐君萱  江苏江阴人1934年10月生,中国美协会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62年毕业于由罗马尼亚博巴教授主持的油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浙江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和工作室主持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徐君萱曾有九年的部队生活,有三年多是在朝鲜度过的。近年来,徐君萱因身体缘故少有亮相。他多年来画的大量江南风景用笔简洁,色彩缤纷,有一份江南独有的沉醉。

 

 

金一德  浙江绍兴人,1935年1月生。中国美协会员。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60年考入由中央文化部委托中国美院举办的罗马尼亚博巴教授油画训练班深造。195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金一德此次主要展出的玉兰花,素朴高洁,却被画作岁月狂飙,既有沧桑之气,又有翻墨之韵。谈及这次画展,金一德告诉记者:“1962年从罗马尼亚博巴教授主持的油画班毕业我刚好20多岁,和老师倪贻德去东北写生,这次也展出了少数几张当年的作品。从那时候起到2017年,展出作品时间跨度很长。这次画展的名字是‘西湖志’,所以大部分作品都结合这个主题。我这一辈子就住在西湖边,从杭高毕业考进美院到孤山,后来学校搬到南山路,一度就住在柳浪闻莺里面,每到春天看到玉兰花开心情特别愉快,就开始速写、构图,画色彩稿。这次展出的作品不仅有整幅的玉兰,还根据策展人要求展出了画玉兰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到同样的玉兰花我是如何变化的。”

 

 

金一德接受记者采访

 

文革后,金一德与徐君萱共同主持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在美院内部形成了一个推崇个性、鼓励创新的小环境。作为老师,金一德的教学以开放著称,当记者问及“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时,他表示,他一直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毕生追求的,是他的老师所指出的——从“无定法”中创造出“只有一人可能的技巧”,他相信艺术家独特的语言、个人的面貌皆在其间。他们的工作室以诚恳、坦荡、开放、活跃闻名,这与老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护有关。从他们的工作室里走出了一批批重要的前卫艺术家,张培力、耿建翌、魏光庆、刘大鸿……。他们都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著名闯将,也使杭州成为了中国前卫艺术的重要策源地。

 

 

两位先生安于寂寞,不求闻达,却展现出艺术家最为重要的品质——诚恳与谦卑,代表了一位教师最为根本的素质——开放与宽容。两位时隔30年后的又一次联展,除了他们展出的作品,还展出了创作过程中的笔记草稿,立体呈现了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面貌。 据悉,展览将于2月5日结束。

 

 

 

部分作品欣赏

 

徐君萱 作品

 

 

金一德 作品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18.1.9—2018.2.5

学术主持

许江   高士明

策展人

闵罕

项目总监

佟飚

展览支持

余旭鸿   赵辉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