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5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编者按:3月5日,「世纪同心——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捐赠作品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品中包括中国美术学院目前最高龄的校友、今年105岁的陈玲娟女士捐赠的珍贵文献一套。她虽因年事已高未能亲临开幕式现场,却委托儿子赵一新先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最诚挚的思念。

 

陈玲娟女士儿子赵一新先生代母亲发言

 

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以105岁高龄老校友的身份,被母校邀请参加今天的《世纪同心》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捐赠作品特展的开幕式。前些日子收到母校的邀请函,我非常激动。连日来一遍遍地翻看旧相册,精心挑选了一批八十年前杭州艺专校园生活照,送给母校,尽一个老校友的责任和表达对母校的热爱。让更多的人了解母校,重温母校的光荣历史,传承母校的文化精神。

 

 

我是1935年8月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那年我刚满21岁。岁月如梭,韶光易逝。八十三年一晃而过,如今我已是百岁老人。作为还健在的母校初创时期老校友,我见证了母校的发展。我珍惜并感恩有机会向母校捐赠珍藏八十多年的杭州艺专老照片,和在校庆九十周年活动的讲台上回首往事,共贺母校生日。

 

 

杭州艺专是我踏入艺术殿堂的第一站。对我之后,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有深刻的影响。母校当年其情其景,历历在目,终身难忘。几十年来,位于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旁的哈同花园艺专校舍和林风眠校长,林文峥教务长,吴大羽、潘天寿等师长,朱德群、吴冠中、朱怀新等同学的音容笑貌常会在睡梦中出现。记得林风眠校长常邀我们在周末去他寓所作客,拿出西点水果招待,还留我们吃饭。他把家里的中外名作品一一向我们介绍,使我们大饱眼福、开阔视野。他的热情、他的教诲、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感染、温暖着我们。在校期间,我们多次聆听到林校长谈蔡元培倡导的美育办学理念和他的艺术观,鼓动激奋着我们年轻的学子。

 

 

我当时不知天高地厚,草拟了一个《西湖美学》的写作提纲,拿去请教林校长。林校长百忙中耐心地作了认真修改,鼓励我大胆写下去。此后我又请林文峥教务长过目,他又提出很具体的意见。校长、教务长对我这么一个初入校的学生如此厚爱、关心,令人感动。时至今日,我觉得《西湖美学》这个美育命题仍然大有研究之必要。去年在西湖文化研讨会上,我委托他人呼吁创建《西湖美学》研究,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赞成。离开艺专前夕,林校长在我笔记本扉页写上「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画画」勉励赠言。稿件与笔记在战乱中虽遗失,但林校长身体力行、重视美育的精神和赠言是我一辈子努力的方向。退休后,我曾向教育部门建议在中小学中增加美育教育课程,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是一所有光荣传统的学校。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艺专师生同仇敌忾,掀起了抗日宣传活动。记得1937年我的四哥陈训慈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我们艺专距浙江图书馆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相近,他常来艺专鼓动宣传抗日征稿。师生们见四哥为《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免遭落入日寇手中,焦虑难寝、四处奔波。同学们得知这一情况后,被四哥爱国情怀感动,有的集资募款、有的帮助整理登记。虽筹款有限,也没全程参与抢运《四库全书》,但抢运前,凭借大家一腔热血、尽其所能,做了不少工作。在众多爱国人士的努力下,《四库全书》辗转大后方,成为中外文献史上罕见的文献长征。发生在抗战时期保护国家瑰宝的师生自觉行动,是母校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重,对文物的强烈保护意识。「烽火护宝」的精神,是浙江的文化精神,是中国美院的爱国传统,值得我们今天追忆和赞扬。

 

 

杭州艺专二年半,受益匪浅。所打下的美学艺术理念、爱国情怀、绘画基础、校风校容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我至今还记得第一首艺专校歌:「艺院健儿,齐挥毫横扫!艺院健儿,齐抡锤痛敲!要把亚东艺坛重造,要把艺光遍地耀!」记得1938年我们逃难至重庆,遇到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张书旂先生。他得知我在杭州艺专就读数年,鼓励我报考中大艺术系,要我现场作画。我画了墨菊,张先生随即在墨菊下方补鸟,并亲书:戊寅冬月,玲娟写菊书旂补鸟,时客瑜洲。那时张先生名气已很大了,使我受宠若惊,给我继续求学莫大的信心和勇气。现在想起来,当时在众多考生中得张先生肯定,与杭州艺专为我打下的绘画基础是分不开的。

 

 

我考入中大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张书旂、黄君璧等师长,毕业后首先在四川南虹艺专任教(即现四川美术学院前身)。此后分别在成都、重庆、上海、南京、北京、杭州等十多所学校任美术教师。我还记得1946年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在北平艺专任教,遇到了杭州艺专校友董希文也在该校任教。董希文就是杭艺专校友,又是浙江人,还与我同岁,一起参加在北京的美术作家协会,感到格外亲切。我从事了一辈子的美术教育工作,发现培养了不少优秀艺术人才,每每教师节或我的生日,一批又一批昔日的学生来看望我,带来了他(她)们艺术上的新创作,我十分欣慰、十分享受和幸福。

 

 

前几天,我从杭州日报上看到: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校考开考,有7.8万人奔赴青春的战场。报纸报道:今年美院考录比例50比1,也就是说一个考场仅有一个人脱颖而出。回想我80多年前校考杭州艺专,录取仅100多人。九十年来,中国美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硕果累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走向社会。从平湖秋月的杭州艺专,到南山路的浙江美院,现在的中国美院还建了象山、张江等校区。我为母校的成就欢呼,为母校的巨变骄傲。在祝贺母校90岁生日之际,我深深地怀念和感恩九十年为母校壮大、创造辉煌而呕心沥血的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祝福的我亲爱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5级绘画系学生

一百零五岁老人 陈玲娟

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