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5日
来源 潮新闻
浏览量

6月15日上午,几百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挤满了杭州殡仪馆的追远厅,送刘江先生最后一程。

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刘江先生的生前好友、同事,也有年轻的80后、90后和00后,是他学生的学生,是他的仰慕者。

因为来送行的人,太多了,以致于殡仪馆的停车场也早早地满了,进入还需要排队等待。

“万里钱潮送国士圆融西去,百年艺坛悼名师潸然沾衣”,主挽联是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写的。大厅的两侧墙上,则挂满了几十幅各路名家书写的挽联,地上,则是一排排花圈。

追悼会现场

 

追悼会上,刘江先生的儿子刘丹说道:父亲的一生,是爱国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一生,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一生,是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一生。父亲的作品饱含热情,与时代息息相通。

“我会继续沿着您的脚步走下去,您没有离开我们,您的精神永存……希望您在天堂继续与您热爱的书与篆刻相伴,因为我们相信笔墨相传,金石永寿。”他动情地说。

78岁的方志恩从临安赶来送别老师,他认识刘江已经40多年了。“刘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当时我是班里的副班长,交往比较多,每次去找老师,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方志恩这样说。

方志恩出的第一本书法集,是刘江老师写的序言。2013年出了画册,他又请刘老师批评指教,其看得很仔细,也很是高兴。

“刘江老师已89岁高龄,我走后,还主动给我写了‘陋室一间天地阔,诗书万卷古今香’为题的文章,他对我实在厚爱有加,只有努力才不辜负期望。”

刘江给学生方志恩写的文章

 

在大厅前,记者遇到1980年出生的王宠,他是今天一早从上海赶来的,他说,是刘江老师改变了他的一生。

王宠是开封人,从小喜欢写字,1998年,还在读高中的他从电视上知道了中国美院,又在书店看到刘江的一本篆刻著作,于是,给素不相识的刘江写了一封信。

“大概的意思是自己喜欢书法,想考美院,但是不知道怎么考”,王宠还附上了一些他写的作文。后来,他才知道刘江先生特别看重文章写得好的。

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刘江的回信,还约他“到杭州面聊”。在半年后的寒假,王宠和妈妈坐着17个小时的硬座来到了杭州,一路打听找到了刘江的家。

“刘老师看了我的字说,你现在的水平要考美院还是难的,那时有进修班,刘老师就给我介绍了,排了进去,别人学一年,我插班只上了一个月”,王宠一生都记着这个场景:

“那天晚上下着雨,刘老师陪我去办了插班进修手续,还问我,钱够不够……”

回想起那个雨夜,在大厅门口,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不禁哽咽。

刘江和王宠

 

让王宠印象深刻的还有,一进美院,不管遇到谁,走的快的慢的,看到刘江老师,都会停下来,鞠躬、握手或者打招呼,可见刘江的为人和威望。“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为我这样一个陌生小伙去毫无保留地帮你”,说着,他又流下了泪。

刘江还给他介绍了三个老师,王冬龄、陈振濂和祝遂之,在纸条上写上地址,还亲自去打招呼。

那年,王宠如愿考进了中国美院。毕业后,他去深圳,去新加坡……每去一个地方,刘江也都会给他写条子,找当地自己的学生提供帮助。“每次去刘老师家,他经常关心我的婚事,要我早点成家,早点生孩子,不要像他,有时候说好几次,每每这个时候,师母就会叫停,怪他太啰嗦了。”

“我这样的年龄,能接触到刘老师这一辈人,真的是我的幸运。”他这样告诉记者。

刘江给王宠题签

 

“刘江先生真是一个君子”,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师许力也来给这位长辈送行,“我祖父和刘老师关系很好,两家往来很多”。

“刘江先生的去世,也意味着最后一代君子的落幕。”他感慨地说道。

他和记者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要去日本旅游,刘江以为是要去那边留学,从房间里拿出一张书法作品给许力,“我的字在日本还是有点名气的,你要是有困难了,可能用得着。”

晚年的刘江先生有时比较迷糊,许力去探望的时候,他经常会这样问:“你是哪里人?我是万县的,我来杭州工作三十年了。我很想回去,但没人请我,有点难为情。”

从今后,刘江先生终于可以魂归故里了。

刘江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