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2日
来源 潮新闻
浏览量

6月12日上午,小雨飘洒在清河坊的青石路上。朝雨浥轻尘,是个送别和思念的日子。

杭州中山中路16号,刘江艺术馆里,不时有人进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于6月9日21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99岁。

几代美院学子、西泠内外的书法篆刻关注者以及整个书坛印界,都对这位艺术家的离去表示深深的哀悼与追思。

6月12日至14日,刘江艺术馆暂停对外开放,开设刘江追忆会。

 

今天上午,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走进这里,悼念这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家。

当下,刘江艺术馆里正在展览《春和景明——刘江书画艺术展》,展出了刘江先生书法、国画、篆刻印稿等三十余幅精品力作。

刘江先生去世后,展览又临时增设刘江生平年表部分,配合书画篆刻作品,回顾他不平凡的一生。

正如刘江一贯谦逊低调的作风,此次追忆会并未设置专门议程,后生亲友们自行前往吊唁。

细雨中,不时有书坛印界的名家踏入中山中路16号的木门,在刘江的生平展牌、书刻作品之间走一走,献上一支白菊花,以作纪念。一个电视屏幕,放着刘江生前的专题视频。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于良子和胡小罕都是刘江的入室弟子,以往总是相约拜访刘江先生请教篆刻、书法,今日一起来送别先生。

和记者谈及跟随老师习印的过往,两位书法家充满了感激,他们都非科班出身,但受到刘江先生有教无类的悉心教导。

“自己能够走上书法篆刻之路,全靠当年刘老师的引领、栽培和勉励。尤其是自己底子薄弱、专业条件不足,刘老师给予了我更多的关爱与教诲,我没齿难忘。”胡小罕还提到,刘老师用一生之力构筑起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影响着后辈学子:“他强调既要善于洞察经典作品的小细节、小变化,又要学会把握整个书法和玺印篆刻历史的大趋势、大历史,强调生命力。”

“总觉得刘老师还在。”于良子说,有时候自己刻着印,就好像刘江老师还在旁边看着,“习惯性会想,如果这方印稿让刘老师设计,他会怎么设计。”

 

刘江的儿子刘丹这几天都在艺术馆里,接待前来吊唁的各位。

“父亲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刘丹心疼父亲总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情,“他总是在他那个小小的书桌前面,在书堆里埋头做事情。”

“父亲弥留之际,用力握着我,我知道,他心有不甘,还有很多的事没做完。”刘丹说。

对于父亲的一生,刘丹太熟悉了。

1945年,刘江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学习绘画,两年后升入油画系本科;1949年5月,投笔从戎,在浙江舟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成为一名文工团战士,用画笔记录那个特殊时期,同时用相机拍下了行军、作战及重建等大量历史性画面,在文艺宣传战线上作了大量工作并屡获战功,被部队评为“先进模范”。

1957年,刘江回到浙江美术学院就读于国画系;1961年,参与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的创建,并作为具体执行者而被写入中国书法篆刻教育史;之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篆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西泠印社执行社长……

 

“父亲是人民的艺术家。”刘江一生关注国家、关注时代、人民和生活,与时俱进,刘丹知道父亲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他承诺父亲,会继续沿着他的脚步走下去,把事情一件件做好。

“他没有离开我们,他的精神永存。”刘丹这样和记者说。

刘江的告别仪式定于6月15日上午10点在杭州市殡仪馆追远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