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来源 潮新闻
浏览量

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9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

作为一代篆刻大师、书法教育的先行者,刘江先生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20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中国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鲁迅文艺奖·优秀奖”等荣誉。

书法创作中的刘江先生。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斯人已逝。如今,追忆起刘江先生二三事,依然令人感佩不已,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01

继学开疆

刘江一生的经历,大部分与中国美院相关。

在美院,他是学生,是中国篆刻艺术道统的一代传薪者,是德高望重的书坛尊师。

刘江先生1945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学习油画。1949年投笔从戎,度过八年军旅生涯,1957年重返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即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复学国画。1961年毕业后留校执教。

在中国美院,刘先生师从诸乐三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并同时得到了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位先生的教诲。

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刘江先生的夫人章培筠女士说,他总是不知疲倦地耕耘,也不问收获。

一众大师的教导,和自己不知疲倦地耕耘,让刘江先生在书法篆刻领域最终达到书印兼通、以印入书、以书养印的至高境界。

刘江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以雄强、稳健著称。他刀法沉着爽健、笔法浑厚华滋、字法章法变幻莫测、奇思迭出,形成了浑厚、猛健的个人风格。

有大成者必不脱坚守传统。先生曾指出:“纵观历来有成就的印人的创新,多是从传统中发现其一点别人未曾发现与使用的美的因素,加以移用,或稍作变动,变成新面。”在艺术理念上,刘江先生对后来者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坚持个性,要扎根传统,把握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厚度。

刘江先生的篆刻作品。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02

大道传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书法领域人才匮乏,亟需通过系统教育教学提振这门传统艺术。

1963年,刘江协助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创办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在专业筹办过程中,刘江先生亲自执笔相关文本和教案,并负责具体落实工作。他把古老艺术融入现代学科体系,赋予其更突出的学理性,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书法、篆刻艺术的精英人才。

谈起刘江先生,大家更愿意称他“刘老师”。是的,他是一位仁厚的老师。2018年,浙江省刘江艺术研究会将成立,刘江先生的学生们一听说,纷纷赶来支持。这些学生有的远在国外从事艺术研究,有的已成长为行业内的专家,但刘江老师的影响力在他们身上却丝毫不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刘江在技法训练、理念传习、人品养成等方面,都给学生带来了重要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12岁即与刘江先生结缘。在刘江先生的辅导和教学下,沈浩较早领悟到书法专业的要求、标准和思考方式。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后,沈浩师从刘江学习篆刻。

“可以说,刘先生是我的领路人。”沈浩说,他的成长成熟,离不开刘先生的悉心指导和指引。老先生对下一代的关爱,对青少年书法苗子的关心和提携,都让晚生们感佩不已。

半个多世纪的杏坛生涯中,刘江先生诲人不倦,始终怀着对书法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无私无悔地奉献出毕生精力。

 

03

心怀人民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家成长成熟的根本。

刘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位人民艺术家。

刘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作品和时代结合,和人民结合,社会和人民需要什么,作品就呈现什么、呼应什么。透过刘江先生的作品,处处可见时代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感召力。

“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传承。”正如沈浩所说,艺术不能只是阳春白雪,而是要和时代、社会密切相关。

扎根大地,心怀人民,不仅体现在刘江先生的作品里,也展现在他的行动中。

少年时代离开家乡万县,负笈千里之外,但是乡梓之情一直深埋于先生心间。成长成明后,刘江不忘乡里,捐资献作助力家乡发展;汶川地震期间,他慷慨解囊。

刘江先生一生对家乡、对母校、对社会、对时代始终饱含深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家、教育家谦逊仁厚的品格和道义。

书法创作中的刘江先生。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艺事精能,不拘一格,英绝领袖,望之斯人。”书坛泰斗沙孟海曾这样高度评价刘江先生。有风君以为,这是对刘江先生一生最为高度凝练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