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07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浏览量

(许江院长发言)

 

(88周年附中校庆现场)

 

     此篇推送为附中88周年校庆教师作品展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的致辞。许江院长的发言激情澎湃、金声玉振、意义深远,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讲话的原稿是他本人所写,但在现场讲话中,许江院长又在原稿中加入了他对美术教育完整性的深刻思考,对附中人才培养核心的独到见解和对文化之学的纯真解读。我们根据视频的内容,对许江院长的讲话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文字和视频。这些文字值得我们每一位附中人好好地品读、揣摩。

 

不懈的传薪

——写给中国美术学院附中88周年校庆教师作品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01

老师们,可爱的附中的同学们:

大家好,(掌声) 

美院的附中,建立已经88年。88年,米寿之年,值得我们纪念。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用美的心来唤醒人心,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的社会美育的视角。附中教育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都是美术教育重要的一环,也是社会美育的核心部分。从1928年到1929年短短一年中,这些不同层次的教育,在刚刚建成的国立艺术院,构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所以,为什么说我们学校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机构,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从附中到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体系,其他学校建院比我们早但是没有这个完整的体系,我们的名声由此而来!(掌声) 

附中教育的核心,就是顺应艺术技艺培养的特点,让这门独特的智性之学从娃娃抓起。艺术之“艺”,古篆体就是一个人跪在那里操持一个植物,从植物的操持到人的培育、生命的呵护,艺术就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这个生命的成长是依托于一门技艺的学习,来培养艺术的感知,熟练体象的方法,融会心手的合一,开启个性的世界。它与一般的可检验的知识之学不同,而是通过情感的传达,让人的精神因为艺术的力量升腾起来。

因此,它是强调可移情的感知之学,是由一条独特的道技相合的通道来完成传授和学习的。但是它又绝非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不需要文化课。相反,这种独特的技艺之学,通过自己的身体体验,通过个人的经验世界,培养起一种充满真切感知意义的文化之学,一种更具有诗性内涵的文化之学。

所以,附中的教学具有一种更深的内涵,就是要在孩子的稚弱、易变、敏感的心智中,来打磨技艺的感知,来浸润这种感知的精神。

前几年,我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象山,我大概好像是坐在象山之家的一个地方,我就感觉下面有两个孩子在欢乐地笑、不停地笑。青春的笑声,甚至能感染了我,我就绕到了下面去,两个附中的孩子在写生,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可能刚刚开始学习写生,从头笑到尾。我向他们说明了我是谁,他们也笑,高兴地笑。我心里深深地感慨,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随着你们的学习,随着你们的成长,这种笑声,这种生命的欢愉永远不要离去!(掌声)

多少年来,我们的附中时聚时散,但是,为了一方面保存孩子们天真的笑声,一方面又能够不断成长的这样一个附中的教育体系的建设却是一代代人传承不懈的努力。正由于这种努力,使得附中历史上总是培养出大学的尖子,培养出学院教师的骨干,培养出代代传承的美院核心。这个核心不仅有更好的基础,而且有着明显优越的艺术感知,有着更为全面的创作能力,有着更具可塑造意义的文化素质。

今天,在附中米寿之际,传薪——附中教师作品展开幕。这让我想到了上世纪50年代附中的老师们:我们的老院长莫朴先生、夏子颐先生、徐永祥先生等,想到80、90年代的老师们:马玉如老师、施绍辰老师、翁诞宪老师、杨奇瑞老师,和后来的张浩老师等。他们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有的仍活跃在教学创作的最前线。他们是附中脊梁,也是附中教学内涵的写照。让我们以饱满的教学和创作,让我们用青春的笑声,向他们致敬,向附中不懈传薪的使命致敬。

(掌声)

许  江

2017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