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10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展览题目:素描即意图——具象表现绘画素描展

总策划:许江

学术主持:孙周兴

策展人:蔡枫、赵军

展览总监:佟颷、余旭鸿

展览执行:赵辉、兰友利、蒋梁、黄华侨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协办单位:光达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11日——10月24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南山路218号)

开幕时间:2017年10月11日上午10:00

研讨会:“素描的意图——具象表现绘画素描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7年10月11日,14:00--17:30

地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

 


 

2017年10月11日至10月24日,“素描即意图——具象表现绘画素描展”将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该展览将呈现具象表现绘画素描的历史发展脉络。届时,将为观众展现德朗、贾克梅蒂、阿里卡、雷蒙·马松、布列松、森·山方等大师的素描原作、司徒立先生的系列素描大作品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试点班和博士们的素描新作。

 

重新素描

——蔡枫、赵军

通常人们都把素描理解成“绘画艺术的基础”,这种基础往往是将素描作为学习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将素描作为创作的手段,将素描作为对客观对象的再现。这是建立在操作主义和客观主义基础上的传统素描教学体系。

 

具象表现绘画艺术提出的“素描即意图”有着更为深远的含义。素描就是意图(le dessin serait de dessin),这是合乎“素描”(disegno)的本义的。画素描的人心中总孕育着一种意图,想在自己与对象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谋求一种默契的同谋关系,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这是人与世界一种原初的沟通与关联。通过素描这种最朴实、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表达人与世界感性沟通的一种关联,在此层面的素描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本就是人对自然的最原初的应和的一种表达形式。作为这种关联的素描也呈现为一种视觉的逻辑,它从一个不明确的意图、计划、变成一种智性的、目标明确的、有条不紊的工作。这是一系列混淆与分辨、分解与合成、选择与集中的过程。这种过程也带出一种存在的智性之思,这也许是素描最古老的意图。画素描就是用眼睛去思想。

 

具象表现不是一套固定的绘画风格,而是一个面向事物本身的即现象即本质的关于绘画的“现象”的方法。在此意义上的“现象素描”,它描述的现象既不是对象性事物的表象,亦非对象性存在的经验事实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这种素描避免种种定见,直观那些存在的东西。通过回到初始的意识现象、观照的构成过程,描绘以此获得有关观念的实在性——它试图在此基础上去反思传统绘画的“写实”问题,重新回归“真实”并开展“素描新传统”的研究,从而深入到绘画领域的真理性实践。

 

这种艺术真理性的实践自然与以身观身、以物观物的中国艺术精神相融通,甚至可以将这种观照之道活化到媒介语言和表现体系之中。可见,唯此植根于中西艺术传统的深厚土壤,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倡导的具象表现绘画就具备了真正的理论高度和思想境界。

 

具象表现绘画在中国落地生长已经二十多年。1991年,司徒立访问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并向师生们介绍具象表现绘画的基础方法,师生们领会了此绘画方法的基本精神并且前瞻到它的未来可能性。同时,司徒立与许江相遇,共同探讨进一步展开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研究与教学习践。1993年司徒立教授再度来杭讲学,第一次在国内完整讲授具象表现绘画理论及方法,并在油画系本科三年级具象表现绘画教学实验班授课。1995年,油画系逐步建立和建全基础方法教学理论的框架,由许江教授主持,章晓明、焦小键、杨参军等教授展开该基础方法论与油画系教学融合的工作,创建了具象表现绘画试点班。1996年,《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教材》被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立项、作为部级重点教材。随后其教学模式落实到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2001年,孙周兴和陈嘉映两位哲学家加盟,一起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推进具象表现绘画与艺术现象学的实践和学术研究。在这期间,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多次举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一系列大型的具象表现绘画展览,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材和课题,出版多种学术著作。在此基础上,中国美术学院首创“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先例,呈现出许江教授致力建构的塑造绘画领域甚至文化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兼通的人才、培养学者型的画家、锻铸绘画之学的高度,为中国艺术教育与画坛带来了崭新的境域。司徒立教授致力于这个高点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施,强调要让画家的“实际经验”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创作论”,从而为绘画的实践建立一套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毋庸置疑,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理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学和创作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影响,它在“艺术终结论”甚嚣尘上的历史处境中劈出一条活路,开放出更多的可能性,也一定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其中的魅力。

 


 

 

此次展览共分为四个版块观看之道、澄明境界、意图模式、视觉之真。

 

第一板块:观看之道

该板块展出具象表现绘画前辈艺术家的素描作品,他们被称为“画家中的画家”,包括塞尚、德朗、莫兰迪、贾克梅蒂、阿利卡、雷蒙·马松、森·山方等。“具象表现绘画”概念是由让·克莱尔提出的,司徒立对之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具象表现绘画倡导一种现象学式的观看方式:将原有的经验和理论悬置,并宣判无效,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具象表现绘画既接受了现代主义的洗礼,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努力开辟现代绘画的新方向:以纯视觉形式理解世界,指向现实世界的直观真实性。绘画的目的在于发现新的观看方式,寻求对于世界的整全表现。就此而言,具象表现绘画不是一种固定的风格或画派,而是一种开放的思想和创作姿态。

——黄华侨

 

第二板块:澄明境界

该板块展示司徒立教授的素描作品。司徒立承接塞尚至贾克梅蒂的绘画实践,以现象学的理论融合中国艺术精神,创造性地提出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在多年艺术创作实践中,他着眼于家居物事,探幽入微,从艺术与真理之关系入手深入艺术的本源性理解。司徒立的素描,兰花、古瓶、空间,思与境偕。他一方面如其所是地如实描画,另一方面采用“抹去重来、层层相叠”的画法,让画中的形象和世界在重叠的遮蔽中不断涌现,在涌现中返身隐蔽。这种物的隐与显的存在之澄明,是作品呈现的自然之道。画一幅画就是安置一个世界。

——蒋梁

 

第三板块:意图模式

该板块展出“具表试点班”同学们的素描作品,既有部分当时教学的素描作业,也有新创作品。具象表现绘画教学法源于司徒立教授的实践与理论传播,其借助于现象学的思想方法,试图从艺术的本源处破解当代艺术教学的危机,弥合当代艺术与传统绘画断层的裂缝,创造性地转化出当代绘画艺术如何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一个关于视觉艺术基础教育的思想方法体系。这种教学实践依托视觉意向的内在逻辑,将同学如何画的问题转变成如何看的问题,将如何看、看什么的意向分析问题反向链接到画什么和怎么画的创作实践问题上,同时将绘画者主体如何表现的问题深化到作为艺术本质的整体存在境域的显现。

——赵军

 

第四板块:视觉之真

该板块展出绘画实践类理论研究博士的素描日课作品。中国美术学院在国内首开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先河,将西方具象表现绘画理论和实践体系引入到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为中国艺术教育带来了新风气。这个高点教学是要让画家的实际经验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创作论,有别于史论性质和美学性质的理论研究。素描作为绘画的炼金石,是意图呈现的根本方式。素描的体验建立在艺术家直接面对自然时生发的原初感觉上,否则意图就会滑向设计。传统素描观念认知将感觉经验作为碎片化的创作素材,再通过预先设定的框架将素材纳入其中;相反,具象表现绘画博士生教学的素描实践则强调素描建立在对真实的视觉观看之上,本身就具备采集、提炼、凝固意图的构成形式。在这里,我们将看到具象表现绘画博士生教学对素描历史发生境域的深入思考以及在绘画实践的成果。

——兰友利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阅读中的迭亚戈》(Diego Lisant),22cm×13.3cm,纸本蓝色圆珠笔,1952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睡着的男人》( Homme couché),27cm×20.9cm,纸本钢笔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头朝左的张嘴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Open Mouth,Head to the Left),51cm×69cm,纸本木炭,2001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左手叉腰右手背后的背面女人体》(Female Nude from the Back,Left Hand on Hip and Right Hand on Back),97.5cm×63cm,纸本木炭,1985

 

雷蒙·马松 Raymond Mason,《身架研究》(Etude de Torses),50cm×65cm,纸本钢笔,1963

 

雷蒙·马松 Raymond Mason,《鲁伯隆》(The Luberon),47.5cm×81cm,纸本钢笔,1960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斜靠的女人》,29.3cm×22.7cm,版画

 

森·山方 Sam Szafran,《贝里尼印刷厂》(Imprimerie Bellini),95cm×70cm,石版画,1972

 

森·山方 Sam Szafran,《安东尼奥》(Antoine),75cm×57cm,石版画,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