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一场素描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名为“素描即意图——具象表现绘画素描展”,呈现具象表现绘画素描的历史发展脉络。
那么,何为“具象表现绘画”?
展 | 览 | 现 | 场
▼
具象表现绘画艺术提出的“素描即意图”有着更为深远的含义。素描就是意图(le dessin serait de dessin),这是合乎“素描”(disegno)的本义的。
画素描的人心中总孕育着一种意图,想在自己与对象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谋求一种默契的同谋关系,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这是人与世界一种原初的沟通与关联。通过素描这种最朴实、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表达人与世界感性沟通的一种关联,在此层面的素描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本就是人对自然的最原初的应和的一种表达形式。作为这种关联的素描也呈现为一种视觉的逻辑,它从一个不明确的意图、计划,变成一种智性的、目标明确的、有条不紊的工作。这是一系列混淆与分辨、分解与合成、选择与集中的过程。这种过程也带出一种存在的智性之思,这也许是素描最古老的意图。画素描就是用眼睛去思想。
具象表现不是一套固定的绘画风格,而是一个面向事物本身的即现象即本质的关于绘画的“现象”的方法。
在此意义上的“现象素描”,它描述的现象既不是对象性事物的表象,亦非对象性存在的经验事实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这种素描避免种种定见,直观那些存在的东西。通过回到初始的意识现象、观照的构成过程,描绘以此获得有关观念的实在性——它试图在此基础上去反思传统绘画的“写实”问题,重新回归“真实”并开展“素描新传统”的研究,从而深入到绘画领域的真理性实践。
这种艺术真理性的实践自然与以身观身、以物观物的中国艺术精神相融通,甚至可以将这种观照之道活化到媒介语言和表现体系之中。可见,唯此植根于中西艺术传统的深厚土壤,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倡导的具象表现绘画就具备了真正的理论高度和思想境界。
具象表现绘画在中国落地生长已经二十多年。
1991年,司徒立访问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并向师生们介绍具象表现绘画的基础方法,师生们领会了此绘画方法的基本精神并且前瞻到它的未来可能性。同时,司徒立与许江相遇,共同探讨进一步展开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1993年司徒立教授再度来杭讲学,第一次在国内完整讲授具象表现绘画理论及方法,并在油画系本科三年级具象表现绘画教学实验班授课。
1995年,油画系逐步建立和建全基础方法教学理论的框架,由许江教授主持,章晓明、焦小键、杨参军等教授展开该基础方法论与油画系教学融合的工作,创建了具象表现绘画试点班。
1996年,《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教材》被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立项、作为部级重点教材。随后其教学模式落实到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
年轻时的司徒立
2001年,孙周兴和陈嘉映两位哲学家加盟,一起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推进具象表现绘画与艺术现象学的实践和学术研究。
在这期间,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多次举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一系列大型的具象表现绘画展览,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材和课题,出版多种学术著作。在此基础上,中国美术学院首创“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先例,呈现出许江教授致力建构的塑造绘画领域甚至文化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兼通的人才、培养学者型的画家,锻铸绘画之学的高度,为中国艺术教育与画坛带来了崭新的境域。
司徒立教授致力于这个高点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施,强调要让画家的“实际经验”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创作论”,从而为绘画的实践建立一套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毋庸置疑,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理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学和创作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影响,它在“艺术终结论”甚嚣尘上的历史处境中劈出一条活路,开放出更多的可能性,也一定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其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