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7年01月16日
来源 浙江新闻
浏览量

现场展览图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魏志阳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西湖。你的西湖印象是什么?是那一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水,是那断桥上穿行而过的人流,还是那一个个诞生于湖边的浪漫的爱情故事?

 

1月15日,走进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的美术馆,你将遇见N个西湖、N种西湖生活。当天,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发起的实验性影像艺术活动「‘非常西湖’——2016(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在这里拉开帷幕。此活动每隔两年或三年不定期举办,每次将围绕实时摄影艺术发展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关注以西湖为文化载体的核心对象,由受邀请的艺术策展人来策划主题,选定艺术家,举办艺术展览和现场活动。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的展览主题为「非常西湖」。

 

展览现场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魏志阳摄

 

本次「‘非常西湖’——2016(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平行展单元特邀矫健、姜炜作为策展人,分别策划《看见·西湖——实验摄影邀请展》和《说图——影像作品收藏展》。「看见·西湖」影像邀请单元邀请艺术家与观者参与到一场基于人文景观的非景观式影像文化的思考中来,以一种文化沉浸的思考方式,实验作为文化现象的地域与精神的关联。受邀艺术家、学者基于各自的知识背景、社会经验、思想和艺术经验,通过这种图像、文化与个人经验交织的方式,藉此互涉的平台传递与分享在影像艺术实验过程中的体悟。「说图——摄影作品收藏展」部分,重在让收藏者自己来述说,而不是通常习惯了的由策展人、评论家、媒体、机构来言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检视摄影收藏的现状,以及教育、宣传、引导、活动对此的影响。

 

所以,这里其实总共有三个不同的展览。

 

主题「非常西湖」也颇有深意。策展人宋振熙表示,「非常」的概念是「非」和「常」,前者是跳出我们常规观看西湖的方式及西湖意象,进行无边界性拓展实验的边缘,西湖的语言外径,后者则是在我们寻常知晓的西湖语境中进行创造,找寻我们忽视的角度,推进西湖的文化深度。

 

在图像生产极度泛化的今天,当机械和技术、网络和虚拟让我们的眼睛满屏的时候,「非常西湖」中的「非」和「常」追求的是对「人」和「人性」的回归,手工属性的激活、经验感知的活化。「非常西湖」主题下,当代艺术中的摄影创作、传统美学路径中的摄影创作、社会化进程中的图像文化等都同时参与在这个艺术现场,多维叠加西湖的文化厚度和当下的视像意义。

 

奇思妙想、千变万化?它们都叫「西湖」

 

《看见·西湖》和《非常西湖》是艺术家对西湖这一杭城的文化地标的想象和创作,如果要说区别,前者则更多的是将西湖入画,是具象的西湖,后者则更多的是一种西湖式的生活方式、抑或是生活观,甚至是创作的理念,是抽象的西湖。

 

创作者中有专业的摄影师,也有像王冬龄等非摄影领域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是大胆的,也是多元的,有传统材质,如宣纸的身影,也有摄影与书法的结合,更有立体3D等多媒体的呈现。可以说是来者不拒,艺术界通吃。

 

王冬龄摄影作品《残荷》

 

看多了王冬龄老师气势恢宏的书法,这次来看看他镜头下的残荷吧。

 

作品《格物致知——关于杭州的记忆》

 

 

拍摄的时间、地点在作品下方都一一交代。是不是很神奇?

这是书法?其实不是,这是作者在数万张对这座城市长时间移动曝光的照片中,提取近千个抽象的图像,将其重新组合排列、制版、宣纸印刷后得到的。拍摄的时间、地点在作品下方都一一交代。是不是很神奇?

 

作品《西湖肖像》

 

这是一种湿版火棉胶工艺,圆形的构图让记者不禁想起了前不久的冯导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作品《西湖边讲故事》

 

 

作者在纠结到底用哪种又模糊又含有深意的手段来拍摄西湖,最后选择了用这种方式讲故事。

 

来到二层方厅前的平台上,你将看到一本本材质各异的手工书,拿起准备好的白手套翻看起来,在一页页里,在一字字间,传统技艺与西湖记忆、杭州记忆、家的记忆……都将温暖相遇。

 

手工书展览现场

 

听收藏者讲那照片背后的故事

 

摄影的价值在哪里?位于一楼方厅内展出的《说图-影像作品收藏展》给出的答案会是:听听收藏照片的那些人怎么说。

 

影像作品收藏展比比皆是,已不足为奇,但你见过从藏品介绍到如何得来、为何得来,甚至到自己为何喜欢摄影、喜欢收藏的如此全方位的剖析藏品和自己的收藏展吗,《说图-影像作品收藏展》,按策展人姜炜的话说,「就是一个这么接地气的展览」。

 

走进这个展厅,你立马会看到这个展览的独特之处:展板形态和大小一致,高2m,宽65cm,介绍了收藏者的职业和年龄等基本情况、收藏品的情况,还有一问一答的几个问题,多少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展出的照片大小、年代不一,有大型的肖像照,有小幅的宝丽来照片,有清、民国等时期的老照片,还有来自国外知名图片社的珍贵照片。收藏者也涵盖了老中青,既有专业的摄影艺术家,也有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老人。

 

那么些的喧宾夺主和如此的多样性,也是本次展览的初衷,「关注收藏者,了解摄影收藏的现状,同时,也可以从他们的视角来解读一幅摄影作品的价值,在他们的回答中,你或许会看到教育、宣传等来自社会各界力量对摄影作品的影响。」姜炜表示,同时,在甄选中也试图涵盖不同类别的照片和收藏人群。这,是一次与收藏家的对话,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实验。

 

下面,就来看看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小女孩背影 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老傅是杭城资深的摄影师,作品是一个小女孩的背影,这是老傅在一个拍卖会上买下的,拍摄者是一位低调的著名上海摄影师,这张取材自真实生活的照片,是不是也别有味道呢。

 

马格南摄影师作品:2000年,在温泉里的自拍

 

马格南摄影师作品: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街头

 

马格南是一个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图片社,是由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优秀摄影师组成的群体。这是一组1950-2010马格南摄影师的作品,他们出现在历史各个重大事件的现场,记录令人难以忘记的一个个瞬间,这些针对的影像整齐地排列在一起,非常精致。收藏者是一名28岁的摄影工作者。

 

肖像照片系列 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肖像照片系列 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肖像照片系列 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这是一组肖像类的中外摄影作品,年代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收藏者是杭州的一名摄影艺术家、策展人,在这些泛黄的历史照片中,你或许能看到清、民国、建国后等不同时期的历史一角,不同的着装、不同的时尚,还有不同时代的老外。收藏者表示,由于个人兴趣爱好使然,对摄影作品一直进行着收藏,对于各种历史照片,收藏可能并不如很多收藏大家一样有很丰厚的藏品,但一直在能力范围内收藏着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品。

 

现场,还有一组来自日本的宝丽来小幅照片,让记者想起了现在时髦的拍立得。

 

宝丽来照片 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宝丽来照片 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这些都是一名浙江的设计师从日本专业画廊购入的。

 

据悉,展览将进行至1月22日。如果你看过了前不久的摄影师肖全的影像展,不妨来此做一个百变的西湖梦。说不定,真有一件作品与你的西湖印象不期而遇了呢。

 

展览时间1月15日-1月22日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山路218号)

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方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摄影系

总策划毛小芳 矫健 刘阳

策展人宋振熙

联合策展人姜纬、矫健

学术主持许江、寒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