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19日
来源 浙江文艺
浏览量

《说图.摄影作品收藏展

策展人姜纬 助理策展刘轶恒

 

“非常西湖”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说图摄影作品收藏展》单元展览现场 郑忠民摄

 

说图

姜纬

 

说图,重在说。这个“说”,不是我们通常习惯了的由策展人说、评论家说、画廊说、媒体说、领导说,而是主要由收藏者自己来说。

 

那么,究竟说什么?为什么需要收藏者自己来说?

 

这个展览放在此时此刻此地,一方面考察着浙江的摄影收藏现况,各种风格,各种类型,各种理由,各种趣味。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整个“影像西湖”大环境里,通过收藏者自己的言说,检视摄影收藏的来路和去向,这些年的学院教育,这些年的媒体宣讲,这些年的价值引导,这些年的活动影响,对于浙江的收藏者起了怎样的作用,或者直接点,究竟有没有作用。

 

一个人不管是出了真金白银,还是友情交换,总之收藏了摄影作品,就意味着这个人期待和视觉文本达成关系,他看到的画面,经历的诸般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幻梦,要有些游戏的意思,不能太僵硬——对于收藏者而言,这才是体验的自由,仅仅在符号的世界里,别人无法替代。因此,由收藏者自己来说是恰当的、合理的。

 

在这个美术馆里,在整体性的“影像西湖”活动里,这些藏品对其他版块的作品来说如同是影子。任何被收藏的摄影作品都是过去式,但正因为有过去,当下或未来才会有立足点、出发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语义转换的关系。倘若我作为“说图”策展人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我相信,应该是一种对空间的强调,一种对时间的感受:经由众说纷纭,在有限的框架里凸显区域、距离、反差和共性,触碰到可有和可无的界限,呈现种种内在的交织与回环。

 

收藏者

曾翰(摄影师、策展人)

 

藏品名称 素歌之三十-赤恒底村的腊花娜

拍摄作者 骆丹

拍摄年代 2010年

收藏年代 2010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这是骆丹的《素歌》系列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张作品。骆丹曾经对我说过,他用一百多年前的玻璃湿版工艺去拍摄当代怒江峡谷里的基督徒,就是要拍摄一种跨越时间的力量,而这张照片中的环境与人物正是这种跨越时间的力量。它在图式和氛围上,很像尤金·史密斯的经典之作《乐园之路》,有一种终极精神的隐喻。

我收藏照片的考量标准就是热爱,就是这个照片让我热爱得非拥有它不可。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我和骆丹相识相知超过十年了,他是我最欣赏的中国摄影师之一。更有意思的是,我几乎是他几部作品的最早的观众,几乎都是在他刚拍完整部作品之时,第一时间看到底片的人,而且我还是他的《318国道》和《素歌》这两部作品的首展的策展人。我记得2010年底去连州摄影节,骆丹在宾馆房间里把第一批做好的《素歌》的玻璃底片一一摆在床上让我看时,简直就是一种很神圣的仪式感,玻璃底片上银盐粒子堆积出来的影像都好像有灵魂的。我当时第一眼就被这张小女孩的照片迷住了。后来骆丹又在我的艺术微喷工作室,制作《素歌》这部作品的照片,反反复复打印试条,调整色调,当这张作品的大尺寸照片从打印机里慢慢吐出来时,所有人都被那个巨大的影像的力量震到了,我就跟骆丹说,我一定要收藏你这个作品。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摄影对我来说,是我与所处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另一个平行宇宙。

收藏者

傅为新(摄影工作者)

 

藏品名称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拍摄作者 托马斯・凯尔纳

拍摄年代 2003 年

收藏年代 2015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1、艺术家友好赠送。

2、有独特性,趣味性,艺术性,有历史纪念和研究价值,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因与作者有业务交往,对方友好赠送,并于去年通过国际邮递寄送过来。

 

他是一位德国摄影家,曾经在我们这举办过展览,喜欢以底片拼接的方式对世界各地的建筑景观进行创作。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职业和工作,也意味着生活思考和承载乐趣。

收藏者

释藤 (独立策展人、文字工作者)

 

藏品名称 石头的记忆 一张脸                      

拍摄作者 卢彦鹏

拍摄年代 2008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第一次看到就喜欢,一个面具,若有似无的山和树,有种神秘的气息在。

收藏照片的话,考量的标准就是击中内心的,自己喜欢的!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当时第一眼就喜欢了,虽然这张是没有版号的,但是却是卢彦鹏第一张最早的原作,有他的签名,这是一个特殊的版本,独一无二,我很喜欢!

 

很喜欢他的照片风格,觉得有独特的气质,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又有现代主义的思考和探索,非常棒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和自己的另一种对话方式。

收藏者

郑幼幼(摄影书编辑)

 

藏品名称 场景                 

拍摄作者 姜健

拍摄年代 1980年 —1990年              

收藏年代 2013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2013年我重新编辑出版摄影家姜健的《场景》摄影集,其间与作者姜健、设计师顾页合作,我们对摄影集的每个细节都仔细推敲,这本摄影集的重新出版是一次很难忘的体验,特别是处理作者的黑白照片时,姜健先生与我一起细细推敲了照片的每一个细部的呈现效果,对小样反复调整,印刷时我更是监印了每一张图片,最后的效果令我们都比较满意。这一次的经历很难忘,我也从中感悟到黑白照片的呈现首先要深入理解照片,对照片把握到位,其次要处理得当,然后是严谨把握每一个影响印刷呈现的细节。摄影集出版后,我收藏了整组照片以作留念,因为这在我职业生涯中是一次难忘的合作,而且这次合作获得的感悟对我未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之后,我编辑处理每本摄影书都完全从对作品的理解出发,严谨把关,追求准确表达。其实每本书都是作者、编辑、设计师深入合作的结果,而最终的实物呈现必须以严谨的工匠精神来对待。

对于收藏照片的考量标准:有触发个人收藏的动机;作品值得收藏;经济上能承受。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我记得是看微印样时,当时我、姜健、毛小芳、丁珊坐在西湖边的茶座,边喝绿茶边检查小样的呈现效果。当时我开玩笑说,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好难忘,等出版后我收一套作品留念吧。后来出版后,姜健先生问我有没兴趣收,我说好呀,应该收一套留念,然后我就收了一套。

 

照片的拍摄者是我的摄影书的作者,有相当充分的了解。而且对这组作品我同样非常了解。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是赖以生存的职业。其次,更重要的,它更是我热爱的事业。

收藏者

支江(职员)

 

藏品名称 霞浦                            

拍摄作者 简庆福

拍摄年代 大致2007年          

收藏年代 2009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简老去福建霞浦十几次拍摄,他欢霞浦的作品,所以作为礼品送给朋友。我对收藏照片没有考量标准。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简老2009年到湖州摄影采风时,作为礼品送我的。

 

通过网上介绍对作者有所了解。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影像记录,陶冶情操。

收藏者

叶文龙 (摄影师)         

 

藏品名称 物非物·果实01        

拍摄作者 储楚

拍摄年代 2010-2015年     

收藏年代 2015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有什么考量标准?

收藏这幅照片,是纯粹喜欢这幅照片。收藏照片的考量标准就是我喜欢,看着舒服、有感触、有创新。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这幅照片,非常喜欢。后来看到实物的时候就决定收藏。

 

储楚是极具才华、个性的江南女子,她非常注重摄影语言的探索,影像极具表现力,作品的跨界融合、创新,展示了作者强大艺术修养。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摄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剥离

 

收藏者

傅拥军(记者)

 

藏品名称 小女孩背影     

拍摄作者 陆元敏

拍摄年代 不详       

收藏年代 2006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这是一幅我喜欢的好照片。收藏照片有一个基本前提,必须是我喜欢的摄影师,照片最好是代表作,或者这张照片用过个人作品集的封面。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一次拍卖会上拿下的。

 

 一位低调的著名上海摄影师。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这辈子离不开摄影了。

 

收藏者

周润三 (摄影)

 

藏品名称 牧归            

拍摄作者 单雄威

拍摄年代 不详   

收藏年代 1984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美国华人摄影家单雄威,师从于郎静山先生,得其多层叠放成画的技艺。擅长黑白暗房技术和画意摄影,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作品曾先后获得世界多国摄影奖300多枚,及获得“世界摄影十杰”称号,“美国摄影十杰”等殊荣,被西方摄影评论家称为“东方亚当斯”。正因为是好友,所以,我一直把先生的作品保存至今30年没有打开过。

为什么我会那么多年单先生的作品,一方面是我了解他是那个时代的著名摄影家,而更看重是当时先生把所有送我的几十幅作品都亲自签上了名字(包括单先生为数不多彩色作品)。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上世纪80年代初,有幸与美国华人著名摄影家单雄威先生相识,每隔一年他都会来国内创作。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曾经陪同他多次去温州、丽水、绍兴、杭州等地创作。我曾于1984年专门在杭州浙江展览馆为单先生举办了个人展览,并请他在原浙江工农业展览馆(现杭州青少年宫)作《黑白摄影的讲座》。展览结束后,因运回美国成本太高,单先生就把作品送给了我,后来每年我陪单先生到各地创作时,都会把先生留给我的作品送给接待的摄影朋友,作为礼品,共送出了数十幅之多。

 

单雄威,1929年生于中国广东省增城,而一生中大半时间都生活在越南。少年时的单雄威曾在照相馆里做学徒,之后成为一名自由风光摄影师,行摄于世界各地。1979年,单雄威先生去了美国达加利福尼亚州,投靠其兄长,在旧金山唐人街租用一间小小的暗房进行创作,把周游世界各地创作的作品,回美国后制成书签等,以出售他的作品为生。定居美国,他仍然坚持每隔一年就回到中国内地拍摄,而且都带有自己所构思的要求创作,实际是在大自然中拍摄搜集素材,以便回去进行暗房组合。其创作目的并不追求场景的真实性,而更讲究意境与美感。单雄威先生的作品初始并不被美国摄影界所接受,直到在国际上斩获多项大奖之后,才重新受到重视

单雄威先生拥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就是以他自己精湛的暗房技术,将东西方艺术相结合的手法,创作出一幅幅如中国传统山水画般的摄影作品。把摄影通过中国传统山水画相结合来表现的手法,最著名的开创人之一就是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创立。单先生曾拜郎静山为师,他的画意摄影,在还没有PS的年代,能以自己精湛的暗房技术来完成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这在当时是非常不易的技法。这种创作方法需要将多张底片、多重叠放合成,充分体现了早期单先生摄影作品的制作工艺、艺术手法的高超,这也令当下摄影人所崇拜。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走到当今,再看看过去摄影大师的作品,我们只有欣赏,因为摄影最重要的是在时光空间中记录人类生活的足迹。尽管我们现在拿出30多年前美国华人著名摄影家单雄威先生用胶片创作并亲自手工精细制作的黑白原作,还是感叹不尽。我所收录的单先生的黑白作品(包括单先生为数不多彩色作品),经过几十年的时光,现在回顾头来欣赏,更感到他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中国的民族风韵和文化特色,同时又交织着西方艺术的精华,这些影像靠着时间的沉淀、社会的变革,经过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记忆,这些作品才是我们所讲的摄影艺术最重要的意义。

 

收藏者

夏哲(设计师)

 

藏品名称 Kaori

拍摄作者 荒木经惟

拍摄时间 2015年

收藏年代 2016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收藏荒木经惟的宝丽来作品,首先是荒木拍摄的题材独特,而且宝丽来作为胶片照片的不确定性和唯一性。我收藏照片的考量基于几点:作者本身的艺术地位、学术价值、个人修养;作品题材的角度及作品的辨别度;传统表现手法,如银盐、铂金、宝丽来等等。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这些照片是通过日本专业画廊购入。

 

荒木经惟是日本知名的摄影师,也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争议性不仅是他的拍摄方式和摄影观念,纵观他拍摄的作品无疑是情色的,他拍摄的花是情欲化的,花心花蕊花瓣,个中包含着荒木的不安与寻求安全的渴望,也透露他的留恋或是弃绝和视色如空。这些花也折射出生死、衰老、凋谢、寂灭,也是生机、绽放、空灵,重生,他将花与玩偶放在一起,带来了欲望、诡异、幽冥的视觉呈现,由此可见,荒木感兴趣的不是花的本身,而是以花作为传递他的观念的媒介。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摄影作品的收藏对我来说,是由衷的欣赏与喜爱。

 

收藏者

邱建华(公务员,退休)

 

藏品名称 哈瓦那街上的苏联汽车       

拍摄作者 史蒂文·麦凯瑞

拍摄年代 2010年              

收藏年代 2015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麦凯瑞的作品, (但最近听说他有不少作品后期过多,有些失望),这张照片的色彩确实不错。

 

 1、首先是自己喜欢这张照片。2、作者在摄影史上有一定的地位。3、这张照片有一定的代表性。4、该作品不要发行量太大。5、价格自己能承受。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这幅作品收藏于2015年,时值玛格南图片社68周年社庆,让每个会员挑选一张自己的得意之作在玛格南图片社网上限时限量出售,我购得六幅,这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欢麦凯瑞的作品,喜欢他抓取自然真实瞬间的风格。

 

史蒂文·麦凯瑞是玛格南图片社的会员,现居住纽约。他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1979年,因在阿富汗采访获“罗伯特·卡帕最佳海外摄影金牌奖”。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1998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奖”。自从《阿富汗少女》于1985年首次于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上后,史蒂文·麦凯瑞已成为当今最有名的摄影家之一。而《阿富汗少女》已经成为世界受苦难的社会底层妇女以及儿童的标志,历经19年而不衰。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摄影是我目前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了。

 

收藏者

金酉鸣(策展人、摄影艺术家)

 

藏品名称 肖像照片系列展       

拍摄作者 佚名

拍摄年代 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   

收藏年代 2015-2016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本次展出的是我藏品中关于肖像类的中外摄影作品,有些作品可能价格并不十分昂贵,但是这都不影响自己对作品的选择。

摄影术最早的诞生源于法国的达盖尔还是英国,至今似乎大家也都不在关心。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摄影术确是伴随着肖像摄影一直发展。不论是最早的达盖尔法、安布罗法,中期的蛋白印相、盐纸工艺、铂金工艺,还是到近代的银盐工艺、C-print等,人一直作为摄影的主体伴随其工艺的改进而日新月异。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由于个人兴趣爱好使然,对摄影作品一直进行着收藏,对于各种历史照片,我的收藏可能并不如很多收藏大家一样有很丰厚的藏品,我只是在我的能力范围能收藏了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品。

 

个人只是对摄影艺术和工艺的喜爱,所以会根据作品的意境和风土人情的表现,来收藏老的艺术作品。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份终身的爱好和事业,也意味着对于生活情趣的追寻,对于生命和社会的探索。

 

收藏者

王若邦(摄影工作者)

 

藏品名称 改变马格南摄影师一生的照片  

拍摄作者 马格南摄影师

拍摄年代 1950-2010年

收藏年代 2015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组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1、对马格南有一种向往,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而且有摄影师亲笔签名,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2、要独特,彰显摄影师自身创作的特点,并且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国内有发布信息,当时看见标题是100美金一幅。然后登入马格南官网查看照片之后,发现都很喜欢,就收藏了全套。

 

说到马格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图片社,是由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优秀摄影师组成的群体。我们知道他们出现在历史各个重大事件的现场,记录令人难以忘记的瞬间,但我们同时也应该了解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恐惧、迷茫和骄傲。而且近年马格南也在改变,使之更为多元。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以前是爱好,今年八月底从银行辞职之后,我想他应该是我毕生奋斗的事业了。

 

收藏者

范顺赞(自由摄影师)

 

藏品名称 草船借箭作品8号        

拍摄作者 马良

拍摄年代

收藏年代 2015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马良的作品一直伴随着我的学生时代,对我影响很大。在马良众多的摄影作品中,《草船借箭》是我最为喜欢的一组。

 

除了马良的《草船借箭》,我还有几件其他的藏品,对于艺术品收藏,我基本上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和随缘。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4年色影无忌新锐摄影师评选,马良导师组有3位摄影师,我是其中之一。当时与马良老师相识结缘,马良老师提议与我们互换作品留念,非常感动,我们几位都是摄影新人,能够与马良老师的作品互换收藏,非常荣幸!

 

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第一次见到马良是在2004年的平遥摄影节,那年我是摄影系的大二学生,《我的马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印象中的马良:个性粗狂的外形隐藏着一颗细腻敏感的内心,这一切在他的作品中表露无遗。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摄影对我来说像是信仰,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收藏者

三郎(画廊主)

藏品名称 Schio,Italy             

拍摄作者 Alberto Lotito

拍摄年代 2013年 

收藏年代 2015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据摄影师介绍,这张照片是在意大利北部小城Schio拍摄的,当时正值小城每年一次的复古市集,人们聚集在这儿,热闹得像过节。市集一隅有一支小型交响乐队,拉奏大提琴的是个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美丽娴静。Alberto一开始拍摄了几张这个女孩正脸的照片,后来女孩换了姿势,Alberto刚好抓住这个瞬间,虽然看不见女孩子的脸,却恰恰让人产生更多美丽的联想。

 

好的照片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却凝固了某个神秘而伟大的时刻,构图又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表现完美。

 

收藏的照片必须要有第一眼的喜欢,潜意识是与内心某种情感产生共鸣。摄影师本身的专业性也是考量之一,他必须真正热爱摄影,对作品有近乎严苛的制作挑选过程。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4年8月,我在杭州凤凰山脚路开了一家名为“山朗艺术空间”的画廊,希望做些有趣的展览。山脚保留了许多杭州老市井文化,是摄影人感兴趣之地。

 

年底,回国前一天,Alberto Lotito和女朋友一起到山脚一带拍民居,在转山过程中,发现了我的画廊。随后的闲聊,我知道了他是一名自由摄影师。当时对摄影还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他随手给我翻看的几张作品,却一下子打动了我。有两张作品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张是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上,一位小女孩微托双手,一张纯真的小脸仰望天堂,感觉是在无意玩耍,又似乎在祈祷什么;另外一张就是这张大提琴。我当时就决定,希望有一天能为他做一次摄影展,他也很喜欢我的画廊风格,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他就飞回意大利了。

 

接下来的半年,他非常努力地拍摄和亲自放大照片,每张都要洗4/5张以上,把他认为品质最好的挑选出来运来中国做展览,意大利人对手工的品质要求可见一斑。

 

2015年8月,时隔半年,我们履行了彼此的诺言。他人生中第一次展览在我画廊顺利举行,也是我画廊第一次开办摄影展。因每张作品都只限定两个版本,画廊很多藏家对他作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这两张。除了让利给藏家的1/2版,这两张2/2版我自己收藏了,放在画廊二楼做常规展览,让喜欢它们的观众都能看到,这也是我首次收藏原版摄影作品。

 

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AlbertoLotito1967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自由摄影师,曾拍摄一组《奥斯维辛纪念》引起业内关注,作品常见于意大利各类摄影展。

 

似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瞬间美学”,Alberto 的街头摄影也充满了诙谐趣味和精巧构图,看似不经意,却是无数个美妙的人性瞬间。微小熟悉的场景里,都是日常生活和冷暖人生,充盈着温和的爱的絮语。

 

不同于数码摄影,Alberto坚持用胶卷拍摄,每一幅作品都是在暗房里几经冲印和调整的成果。他喜欢在旅途中寻找灵感,其作品大部分摄于意大利,却仍可以发现很多东方元素,比如圣马可广场上的中国小女孩,双手合十,抬头似祈祷憧憬的美好瞬间。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好的摄影不但只是影像记录,更有文献价值、艺术价值。每件作品就像一个链接,关联着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次记忆、一段历史,是一本没有文字却充满想象力的书。

 

收藏者

矫健(教师)

 

藏品名称 无题                 

拍摄作者 戴翀

拍摄年代 2010年 

收藏年代 2010年

 

为什么会收藏这幅照片?你对收藏照片有什么考量标准?

在我看来这幅作品从整体到细节都很完美。作品对花的诠释或是对花的意象及其延伸情感的诠释很直觉化很细腻,可是却又难以找到对应的语言的复述方法——根本就无从描述,面对这种类型的作品无法进行线性逻辑的思考,甚至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有一种被“带入”的感觉。在艺术观念被泛化成投机或所谓观念被强行捆绑在对于艺术作品价值判断的时尚语境里,这类完全凭借直觉“领会”的作品有那种久违了的意趣和情怀,也会时时给我滋养。

 

我不爱好收藏,只是随缘并且仅限于那些引起精神上感应的或是值得留念的东西会被“保存”。

 

收藏这幅照片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我承担的曾经的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的近十年摄影课程教学中,一直保留着传统暗房尤其是彩色半自动C-41以及手工RA-4工艺,戴翀便是我在那个阶段单独带的最后一个静态影像艺术方向的研究生。在2001年成立新媒体艺术系的时候,拥有彩色手工暗房的其他专业教学机构就已经算是罕见的了,后来的那些年绝大多数学院的摄影课程都压缩甚至直接淘汰了传统的黑白暗房。

 

戴翀也许是最后一个使用新媒体那套设备的学生,她喜爱使用过期多年的彩色负片,也极欣喜我收集的那些至少过期十年以上的彩色相纸产生的效果,她的花枝也是她等待了个把月才“陈化”成那个模样,她坚称那个暑假里被封闭在小影棚里极度干枯的花儿是她拍摄计划的一部分。在她临近毕业的时候,专门制作了几幅照片,叫我选了后装裱起来。这是她的精工细作作品之一,作为留给老师的礼物。

 

你对这幅照片的作者有什么了解?

照片作者戴翀本科是平面设计,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后与综合艺术系合并成为现在的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是实验影像艺术。她有完美主义倾向,也曾经是平面设计专业的高材生。她的艺术创作进程非常缓慢,一如她的固有频率,然而那种精细的韵味还是会有一种可以稍微察觉的异样,并且在回味作品的时候在缓缓释放出来,就像这幅无法命名的花的作品那样。

 

摄影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摄影是什么意思是一个看起来严肃的话题,可是却是最容易令人进入被催眠状态的问题——我感觉自从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就在摄影了——以至于(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类问题,即便看了好几遍这个问题我还是无从找寻线索。我怀疑我(可能)曾经给予过的各种解释,也不认同其他人的所有解释。因此我现在只好回避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有一个方向上的约定,特指我从事的静态影像艺术创作,几十年之后的今天,倒是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我已经从有意识到下意识地利用摄影的方式做着关于个人生活体验与认知的实验,因此摄影创作对我来说基本上是功能性的。

 

 

“非常西湖”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说图摄影作品收藏展》单元展览现场(郑忠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