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22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清雅精致的馆藏明清书房文玩

 

古时的书房又称书斋,指专用来读书写字的地方,也可进行琴棋书画等风雅活动,同时亦可会密友,通常是兼及修身、怡情和养生的美好天地。古代文人还常常为书斋命名,例如陆游的“老学庵”、唐寅的“梦墨堂”、蒲松龄的“聊斋”等斋号皆寄托着主人的情与志。自古至今,书房不仅是人类造就思想的渊源之处,书房内的家具器玩陈设,还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理想。

明清书房是中国书房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完整的书房文化体系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的书房十分讲究精致典雅,追求简洁质朴、风情有致,安宁幽静,反映出文人崇尚自然,与世无争、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即所谓“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描述的书斋陈设,虽有些繁琐,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间舒适古雅的古代书斋的大概:“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由此可见,明清书房突出特点就是以文房清玩为点缀,家具陈列其间。

文玩,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为文人闲暇优雅生活的“玩好之物”。作为书桌案几之玩用,文玩一般大小盈尺,小小足寸,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可远观,亦可近取;小仅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特色于一体。

此次展览共展出明清、民国时期的文房文玩33件(组),如笔筒、水盂、臂搁、摆件等,通常结合书画、品香等文雅活动之中,为生活增添一分赏玩之趣。它们风格多样,情趣各异,构思精巧,工艺精湛,或雍容华美,或雅致脱俗,又有配合成套者,相映生辉。观赏这些精致小巧的文玩,带领我们进入到江南文人的书斋世界,体悟他们的风情雅致与天趣横生。

从形式上分,明清书房文玩一般分为书画器具类和欣赏把玩摆件类,其中书画器具包括笔筒、水盂、墨床、笔架、镇纸、笔洗等,欣赏摆件更是花样繁多,包括瓶、尊、佛像、鼎等。有些文玩以单个形式出现,有的则以成对或成组的形式出现,例如清竹雕九狮图摆件为一对,寓意成双成对,再有民国素胎墨彩山水人物纹瓷文具组合,一组六个,这种成套的瓷文具在民国时期较常见,不仅是表现其艺术造诣的载体,而且也通过瓷画这种特殊的装饰工艺提升了文具本身的艺术品位及文化气息。

从题材来讲,本次展览中以狮子为题材的居多,例如明孔雀绿釉太狮少狮瓷摆件、清竹雕九狮图摆件,民国石湾窑瓷坐狮,清狮子锡摆件。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成为中国的灵兽,民间将狮子当做是吉祥的代表,有镇宅辟邪的作用,所以在古代的宫殿、寺庙、佛塔、府邸、园林等地都会看到它,还有舞狮表演,更是在中国民间的表演中喜闻乐见。到了明清时期,狮子作为镇宅辟邪的代表频频出现在文玩摆件中,材质种类丰富,造型多样化,自古至今中国人历来喜爱用民间动物作为吉祥图案装饰文玩,到了明清时期尤为凸显,例如清素三彩松鼠葡萄纹瓷五管瓶和清素三彩水牛纹瓷洗,松鼠、葡萄和水牛有“多子”、“丰收”之吉祥寓意,寄托了文人雅士的美好希望。

文房文玩在文物中属于杂项,不仅形制和题材多种多样,就连材质也是应有尽有。此次展览中竹雕文玩占的比重最大,共有7件,皆为清代和民国时期,功能各异,有香筒、臂搁、摆件,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镂雕、浅刻、浮雕等技法兼用。细细欣赏这些竹雕作品,不难发现,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线条刚劲有力。中国人对竹子的喜欢由来已久,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以画竹著称,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业在宋代就已出现,到了明清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可谓是百花齐放,不仅名家辈出,而且流派林立。

从总体上,明清的文房文玩的制作工艺多以雕刻、陶瓷烧制、铜铸为主,另外有些加入金银错、掐丝珐琅、嵌螺钿等镶嵌技艺,如十九世纪日本错金银水族纹瓷胆瓶、清嵌螺钿委角漆笔筒,镶嵌工艺的加入使得这些小巧的文玩愈发精致耐看,细细把玩时,别有一番风味。

明清时期的书房洁净幽雅,须尘无染。文人雅士在这个属于自已的小天地里,闲倚床榻览古籍,挥毫泼墨绘丹青,或约上三五同好,齐聚雅斋,鉴赏文玩,逍遥自乐,悠哉悠哉。

 

正在展出的“江南清赏”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