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11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第四分会  欣赏与实用

Session 4: Appreciation and Utility

 

第4分会的主题是一种文化如何理解艺术的功能。就此议题,我们建议将讨论聚焦于艺术作品或工艺品之功能,及其作为艺术作品或手工艺品的功能是如何由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

 

This session is about how a culture understands the function of art. For this topic, we recommend a discussion focusing on the functions of works of art or artifacts and how such funct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social roles which they have played over time.

 

 

 国际主席|

 Faya Causey

 法亚·考西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法亚·考西,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教育部学术项目主任,其负责公众讲座项目(专题讨论会、会议、对话、座谈小组和讲座)、幕后学者日项目以及博物馆实习奖学金计划。她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琥珀、前罗马意大利、博物馆学、当今米开朗基罗发现研究以及现代艺术家。其出版物包括《盖蒂博物馆的古代雕刻琥珀》在线数字目录(2012年),与纸质图书《琥珀和古代世界》(盖蒂,2012年)关联。其他出版物有关于西格马·波尔克和贝聿铭以及塞尚的研究。2010年在杭州,她展示了吴冠中在巴黎的作品。她曾于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中国、巴西、英格兰、苏格兰、墨西哥和美国各地广泛演讲。

 

学术背景: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史专业学士;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史专业硕士(论文方向希腊瓶画)和艺术史专业博士(论文方向前罗马意大利琥珀)。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艺术中心学院和加州州立大学长滩校区前终身教授。曾获塞缪尔·H·克雷斯基金会、克拉克艺术中心、美国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罗马美国学院等的学术奖金。

 

 

 中方主席

 杭间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美美术馆馆长。曾任《装饰》杂志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2006年教育部公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绘画与城市规划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

 

杭间长期致力于工艺与文化研究,是中国工艺美学史系统性研究的开创者,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理论批评的方式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主要著作有:《中国工艺美学史》、《设计的善意》、《手艺的思想》等。

 

 

 青年主席

 张春艳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张春艳,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包豪斯研究院策展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设计史、现当代艺术史。编著有《包豪斯:作为启蒙的设计》。

 

 

 |第一版块||

 

第1版块都是较为经典的主题,并且相互之间有所呼应,主要探讨的是“艺术作品”和“工  艺品”如何反映出当时的空间、材料、技术、审美、历史、个人和政治方面的整体信息。 

 

“欣赏”与“使用”这对术语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受到哲学、史学、生产、市场、政治、物品的生产和使用,以及大众接受度。这些术语不仅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也随着时代改变不断发生变化,并深受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The terms Appreciation and Utility as used in art history are affected by philosophy, historiography, production, marketing, use and reception.These terms are not only time and place specific, but also have changed overtime, affec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发言嘉宾

  

 Lothar Ledderose

塔尔·雷德侯

 

  

 

  Colophons in China and the West

  中国和西方的题词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洛塔尔·雷德侯,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的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曾于2005年获巴尔赞奖。著作有《万物》(获列文森图书奖)、《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等。担任柏林高级研究机构会员(1983-1984),华盛顿国家画廊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梅隆资深研究员(1990-1991),剑桥大学斯雷德教授(1992),剑桥大学斯雷德教授(1994),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96),国立台湾大学、京东大学客座教授(1997),华盛顿国家画廊梅隆讲师(1998),洛杉矶盖蒂研究中心讲师(2000-2001),京都大学人文学研究中心成员(2006-2007),海德堡大学资深教授(2010),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13),北京故宫博物院顾问(2014)。

 

 

 Jessica Rawson

杰西卡·罗森

 



Ritual Vessels as Icons

《作为符号的礼器》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杰西卡·罗森爵士,英国考古学家、汉学家。现为牛津大学副校长(2006-),牛津大学墨顿学院院长(1994-),中国艺术与考古教授(2000-),英国学术院院士。罗森教授1943年出生于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76-1994年间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代理主任与主任,曾是大英图书馆董事会成员。2002年因对东方学研究的贡献被授予高级英帝国女勋爵士头衔。罗森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为中国艺术与考古,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与汉代墓葬。

 

 

 尚刚

 


 

Official History and Manufacture in the Mongalian Yuan Dynasty

《正史与造作研究——以蒙元时代为例》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尚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家,1952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承担主要课程有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断代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料学。

 

学术研究集中在中国工艺美术断代史,对南北朝至元,特别是元代和隋唐五代心得较多。先后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有《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研究》(教育部课题)、《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研究》(全国艺术科学课题)、《清史·图录·文艺卷》(国家清史编篡委员会课题),现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两项科研课题,其中,《中国现代手工艺的发展研究》为全国艺术科学重点项目。

 

 

 

 Nino Simonishvili

尼诺·西蒙尼什维利

 

 

From Object as a “Museum” to a Museums Object: The Social Life of the Khakhuli Triptych

《从作为“博物馆”之物到博物馆藏品:卡克胡理三联画的社会地位变迁》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尼诺·西蒙尼什维利,格鲁吉亚独立学者,博士生导师。2008到2013主管项目“重建过去:传统和变化”,同时担任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科学委员会成员,为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国际系列讲座“中世纪:研究,复原,展览策略”的总负责人。1995到2006年任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大学艺术史副教授,其间担任第比利斯大学艺术史系“图像的起源”系列讲座组委会主席。他近年发表的论文包括:《皇家遗产的视觉观念,奥什基教堂圣施洗约翰的雕塑方案》、《身份的图像与图像的身份:中世纪格鲁吉亚的一对神迹般的圣像》等。

 

 

 David Bindman

 戴维·宾德曼

 

 

Kant and the Incompatibility of Utility and Appreciation

《康德和“实用-欣赏”的矛盾》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戴维·宾德曼,伦敦大学艺术史荣休教授、哈佛大学艺术史客座教授(2010-2015)。他致力于研究18世纪的英国艺术、画家布莱克与贺加斯,著有《作为艺术家的布莱克》、《贺加斯与他的时代:严肃喜剧》,宾德曼教授同时也是《英国艺术史》的编辑;在做出这些杰出成就的同时,他的兴趣逐渐转向了西方艺术中的“非欧洲”艺术,出版了著作《从猿人到阿波罗:十八世纪的美学及种族概念》。2010年,他与安娜·克纳普合作策划了展览“黑与白中的非洲:哈佛艺术博物馆藏16-17世纪的版画”。

 

 

 |第二版块||

 

第2版块主要通过研究某类手工艺人、物品或艺术类别,来讨论欣赏或评价如何因时期和群体的不同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挑战了“艺术”、“艺术作品”和“工艺品”的分类方法。

 

Focusing on an artisan, object or category, these papers reveal how each has been appreciated or valued differently over time and/or within different groups, and how the changes have challenged simple classifications as “art,” “artwork” and “artifact/artefact”.

 

 

 发言嘉宾

 

 Gail Feigenbaum

盖尔·费根鲍姆

 


 

 From Altar to Gallery: Detecting a Moment of Categorical Shift

  从圣坛到画廊:探究种类变更的时刻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盖尔·费根鲍姆,盖蒂研究所的副主任、美术学院协会副主席以及艺术史研究所协会副主席。她是一个无论在博物馆、大学还是研究所、出版社均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史家。她主要研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除此以外,她还策划了德加、卡拉奇、拉图尔等艺术家的展览,供职于国家艺术画廊和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并在普林斯顿大学、乔治敦大学、杜兰大学和新奥尔良大学任教。主要出版物主要有:《杰斐逊的美国和拿破仑的法兰西:购买路易斯安那两百周年纪念展》、《罗马宫殿的展示艺术:1550-1750》、《神圣财产:收集意大利宗教艺术:1500-1900》.

 

 

 Roberta Bartoli

伯塔·巴尔托利

 

 

Art, Artifice, Artifact? The Tuscan Renaissance Marriage Chest

《艺术、骗术、人造物?托斯卡纳的文艺复兴婚礼柜》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罗伯塔·巴尔托利,佛洛伦萨艺术史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合作学者,从事研究项目“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婚嫁箱’与‘背板’的装饰画:文集、作坊与图像志”、同时也是佛罗伦萨艺术与设计学院荣誉教授、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助理教授。

 

著有《比亚焦·德·安东尼奥》、《安德烈·韦罗基奥》和《文字与图像、作为图像的文字:16世纪以来的落款画框》。近来的研究成果有于《托斯卡纳艺术史— 15世纪》上发表的《在托斯卡纳之外的托斯卡纳人:艺术家之旅》一文和载于展览“爱的美德,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的婚礼绘画”展品手册上的《深度解析文艺复兴中心:舒布林和意大利文集》。

 

 

 姚丹

 


Social Status and Craftsmanship: An Ink Brush Dealer in Ching Dynasty Huzou

《清代湖州“笔客”考——笔商的另一种社会身份》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姚丹,江南大学产品系统设计及理论专业在读博士,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古代造物,他的学术论文《善琏湖笔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发表于《创意与设计》、《论元代江浙文人圈的形成与湖笔兴起》与《正本溯源——秦汉时期传统毛笔的设计特征》发表在《装饰》期刊上。

 

 

 |第三版块||

 

第3版块主要在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视野中,研究艺术史学科、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是如何影响“欣赏”与“实用”这对术语的实质及其文化进程的,及其与当代艺术等现有话语的关系。

 

Today, on a global scale and in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e terms Appreciation and Utility have been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disciplines of the history of art, anthropology, sociology and archaeology, and also in relationship to the present discourses of contemporary art.

 

 

 发言嘉宾

 

  Vanda Vitali

万达·塔利

 


 Towards a Contextual View of Art

论一种情境中的艺术观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万达·维塔利,艺术史家,曾任职新西兰奥克博物馆CEO和馆长、美国洛杉矶博物馆自然(与文化)公共项目副总裁、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董事长与CEO的高级顾问,并持续于美国、法国从事演讲、顾问与写作。

 

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及其收藏、公共项目,包括保护、鉴定、考古研究、古环境重建、多媒体记录和广播等;同时以跨学科的当代视角致力于发展、解释和呈现自然与文化的历史的收藏、展览与画廊。她曾发表5本书籍、目录,超过60篇文章,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演讲。

 

 

 

 Jose Antonio Gonzalez Zarandona

 安东尼奥·萨兰多纳·冈萨雷斯



From Rock to Digital, Art Historical Scholarship and Prehistoric Art

《从岩石到数码,艺术史学和史前艺术》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乔斯·安东尼奥·萨兰多纳·冈萨雷斯博士,迪金大学艾尔弗雷德·迪金学院(研究公民权与全球化)副研究员。博士论文为《反思遗产:西澳大利亚卜拉普半岛的景观“偶像破坏”》。自2015起,任伯明翰铁桥国际学院(研究文化遗产)访问学者。自2016起,任牛津大学考古学院访问学者。他曾在墨尔本大学教授有关历史与保护理论的课程。他主要关注和研究艺术与遗产的毁坏,尤其在景观破坏、粗鲁美学、文化遗产外交与保护方面。他出版了书籍《实验戏剧简史》(2012),并发表了大量文章,包括《Murujuga的景观破坏与遗产管理不善》(2016),《什么导致了艺术创造?人们为何创造艺术?》(2013)。2015年,他策划了展览“百态:墨西哥艺术家群展”。

 

 

 

 Felipe Soeiro Chaimovich

费利佩·索埃罗·查莫维

 


Mirrors as the Origin of Contemporary Art

《作为当代艺术根源的镜子》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费利佩·索埃罗·查莫维,巴西圣保罗地区阿曼多·阿尔瓦雷·斯彭特亚基金会(FAAP)艺术学院的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终身教授、圣保罗当代艺术馆馆长,同时也是巴西艺术史委员会、国际博物馆理事会、博物馆和现代艺术收藏国际委员会和艺术评论家协会的成员。他撰写了大量艺术史与艺术批评方面的文章,并主要研究巴西的艺术与文化情境。他著有《对象或反映:巴西的文化情境》、《奥伊蒂西卡之后的格林伯格:在今天教授艺术批评》、《社会之镜:凡尔赛和平面反射图像的使用》、《巴西艺术机构与应被保护的自然图像》和《巴西:1980年后的艺术》。

 

 

 

 Iain Boyd Whyte

伊恩·博伊德·怀特

 


Jackson Pollock in Berlin,1958

《杰克逊·波洛克在柏林,1958年》

 

Curriculum Vitae

个人简历

 

伊恩·博伊德·怀特,建筑史教授,写了很多关于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的现代主义建筑以及1945年后的城市化运动的文章。还出版了有关美学、二十世纪的德国艺术和英德文学的关系等著作。

 

伊恩曾就读于诺丁汉大学、康奈尔大学、剑桥以及利兹大学。1996年被任命为教授。从2002年到2005年,担任洛杉矶盖蒂基金会的高级项目官员。于2005年被任命为VARIE(爱丁堡视觉艺术研究院)的董事。

 

作为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和盖蒂学者的前任研究员,伊恩一直是苏格兰的国家美术馆受托人和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目前伊恩是国际艺术史研究组织(RIHA)的主席。他于2008年担任英国科研水平评估委员会的艺术史评审,而且是在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联邦、斯洛文尼亚和瑞士国家研究理事会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