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08日
来源 美术报
浏览量

时值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在杭州举办,“杭州雕塑日” 同天拉开序幕。7月8日,“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 、“塑造东方——雕塑艺术邀请展”两大平行展分别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杭州最葵园艺术中心展出,呈现横跨近百年的东方雕塑精神。

 

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

 

 

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学院主办, 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承办。

 

“塑者颀功。颀,修长之意,佳貌之意,生机勃勃之意。颀功即充满生机之功。”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对标题如此阐释。本次展览以6个板块,以学院的视角,将96年的历程和塑功颀颀的生机,献给今日的观者。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导览

 

 

策展人刘潇导览

 

1928年2月1日,国立艺术院(中国画系、西洋画系、雕塑系、图案系)第一次招考新生。在国立艺术院分部孤山照胆台的一间平房内,设立了中国第一间雕塑教室, 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由此开始。此后, 西子湖畔聚集了李金发、王子云、刘开渠等中国现代雕塑第一代的开创师者,培养了曾竹韶、王朝闻、萧传玖、王卓予、沈文强等一代代名师,并开渠引流、传播蕴新,带动了整个中国的雕塑艺术的高等教育。

 

96年后,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来到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同期举办的雕塑展聚集近百年的雕塑作品,展现雕塑的品格和塑者的坚守。

 

 

 

 

 

 

展厅现场

 

“塑者颀功”分6个板块,展出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作品150余件。

 

其中,“淬炼”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基础和跨界意识,并汇集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

 

“塑神”和“追怀”,展示了中国美院雕塑与中国现代雕塑和社会历史的交织历程,其中包括中国现代雕塑开创师者和代代名师之作,以及“烽火艺程”和“攻坚”两个大型现场。

 

“凝风” “觉华”分别展现塑者的巨构深思和浩茫追问。

 

“少先”板块则精选了年轻学子有关时代之思的新视野。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中国美术学院雕塑艺术近百年的创作呈现一条主线,即从刘开渠、程曼叔、周轻鼎、萧传玖等拓荒者,到王卓予、沈文强、潘锡柔等坚守者,再到曾成钢、杨奇瑞、龙翔、李秀勤、王强、张克端等等继承者以及更晚的后辈所代代传承的特质: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专业精神,保证了雕塑的创作始终保持着活跃性和实验性;尊重传统,远离艺术风潮的干扰,更纯粹地研究雕塑艺术本质的问题;尊重艺术个性,包容差异性,注重个人体验;更重要的是保持对现实的关注,反映生活、反映时代、反映活生生的人。展览将持续至8月6日。

 

 

塑造东方——雕塑艺术邀请展

 

 

“塑造东方”雕塑艺术邀请展聚焦“雕塑的东方性”主题,汇聚了中国美术学院各个学院及国内知名艺术家作品。展出的作品既有东方传统媒材的当代化用,又有东方造型理念的当代转译,还有当代艺术的东方性关照。

 

中国古代刻像与西方雕塑如此不同,所以,人们将近代中国雕塑的学院教育视为一种开创性文化事件。1928 年国美前身的国立艺术院成立肇始便创立中国最早的雕塑系, 被称为开端的事业。1934年巴黎留学回国的刘开渠先生见到鲁迅先生时,鲁迅先生“从此中国雕塑不塑死人塑活人”的信语,成为刘先生一生践行的箴言。

 

 

 

 

 

 

展厅现场

 

“几近百年, 中国雕塑艺术教育总以塑造活生生的中国人为己任,严格的西方优秀的造型训练和塑造方式成了雕塑教育与创作的主线。随之而生的是浑厚圆滋、硕健华美的塑炼质性被视为雕塑的本体,深深地牵系和塑造着雕塑艺术浑远博大的史诗般的时代创造。”许江在展览序言中写道。

 

与此同时,中国历代的雕塑家们始终心怀中国造像艺术的传统。他们一方面踏遍祖国大地的西东, 寻访传统造像艺术的遗迹和原址。另一方面,深入民间,从辽阔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那里汲取养料。在他们那里,东方不是一种符号,而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自信与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深入到艺术家们的神与物游的观看方式之中,深入到随势塑形、以线抒情的塑造之中,深入到世界优秀艺术与中国优秀传统两相融合来实现创造性转化的道途之中,形成中国雕塑艺术教育与创作的核心现象,并牵连着东方性人文塑造的深刻命题。

 

 

 

 

 

展厅现场

 

展览意在通过生动的雕塑创作体现国美塑者对于东方性雕塑的追求,展示在东方性雕塑的旗帜下的充满山海情怀、草木精灵、时尚意趣的创作生面,以树立根植于时代生活大地之上的圆融饱满的东方性的、 美的表达与精神高度。

 

展览持续至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