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8日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你知道800年前的宋人是怎么生活的吗?

在这个展览上,或许能找到许多的答案。

微信图片_20230318105051.png

今天,西湖早春,群贤毕至。宋韵之美,扑面而来。

3月18日,“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启幕。本次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物局、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承办。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杭州市上城区委、杭州市上城区政府、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

37件(套)宋、元、明、清传世书画,国家一级文物13件(套),二级文物21件(套),三级文物3件(套),系统呈现了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江南地区的宋韵书画艺术文脉。

这是“南宋四大家”800年后首次集体“回家”。

李唐、刘松年、夏圭、马远,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们都与杭州渊源至深。

李唐是跨南北宋变局的关键人物,被视为“南宋四大家”之首。他因创立大斧劈而使看画的人产生“神惊目眩”的威压感,笔意不凡。他最知名的作品《采薇图》通过两个(伯夷、叔齐)古代宁死不失气节的人物“借古讽今”,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特殊阶段,用艺术表达做人的尊严。

image.png

李唐 南宋 濠梁秋水图 绢本 设色 手卷 纵二四厘米横一一四点五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这次展出的,有他的真迹《濠梁秋水图》(天津博物馆藏),是他的画风从雄峻厚重转变苍劲洒脱的重要见证,是稀见的宋画珍品。还有一件,是明代佚名仿《采薇图》而作的《谭道图》。

刘松年,因居住在清波门故号“清波”。这次他的代表作《四景山水图》真迹“回到”了清波门。这组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描写西湖四季景色,显示了画家对家乡山水的挚爱之情和对西湖景色的细致体察,令熟识西湖景致的杭州观者似乎穿越800年的时空与之情深共鸣。

image.png

南宋,马远,《松寿图》,绢本,设色,立轴,纵122厘米,横5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image.png

南宋,夏圭,《烟岫林居图》,绢本,墨笔,册页,纵25.3厘米,横2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和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作品“小中见大”的概括性笔墨,凸显强烈空间感。展览中马远的《雪屐观梅图》(上海博物馆藏)《松寿图》(辽宁博物馆藏)、夏圭的《烟岫林居图》(故宫博物院藏),是宋韵江南书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这里,每一幅画背后,就是一个故事。

比如赵孟頫的《行书吴兴赋》,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浙博向故宫博物院申请来的。

故宫博物院有那么多名家珍宝,浙江为什么想要的是这幅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道出了原因,赵孟頫出生于湖州吴兴,此地书传有道,湖笔生花,名家频现。许洪流说:“这幅作品,对浙江很有意义。赋文就是他自己写的。以书法艺术来说,这篇行书融楷、行、草一体,美轮美奂,精彩绝伦。”

两宋时代秉持文化正统,艺术也不例外。展出的两件北宋画作郭熙的《溪山行旅图》和翟院深的《雪山归猎图》,以高远法和平远法呈现古松耸立、山峰幽深、点缀以小桥、寺观,让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你能在现场看到几个西湖?

在一楼的圆厅,有N个。

这个“湖山信美”版块,细致展示了南宋以来以杭州和西湖为中心的历代书画精品,承载了湖山胜景丰厚的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

image.png

四景山水图 南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手卷 画心四段每段纵四一点三厘米横六九点八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 

比如,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画的是西湖山水四季不同的美景,显示了画家对家乡山水的挚爱之情和对西湖景色的细致体察:《春》页画的是桃李争妍,嫩柳成荫,春意盎然的审美感受今天依然在线;《夏》页画水阁凉庭,花木丛生;《秋》页画小桥通幽,老者喝茶。可约定满城桂香时来西湖边喝一壶,穿越800年说一说人间闲话;《冬》页则是踏雪寻梅,好一片白茫茫。他在《四景山水图》中勾勒的景别,依稀仿佛苏堤春晓和曲院风荷,让观者穿越800年的时空与其之情深共鸣。

比如,明代赵养志的《西湖二十景书画册》,取杭州西湖二十处名胜特色,以四季山水小景入画。所绘水面或辽阔开朗、或水陆萦回;山峰或云雾迷雾,或苍茫辽远,各具神采。孤山放鹤、西泠秋霭、紫阳洞天、十里风荷、云居山月、龙井飞泉等景点,至今仍为人们所热游。

宋代绘画的观念、图式、风格乃至画题,泽被后世,此后历代画家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元、明、清时代,文人墨客多居于江南,笔底云烟,承继南宋文化,渊源有致。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元画最热门IP,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提示一下,还有第“N+1”个西湖。看完展览后,建议走上美术馆顶楼的天台,游目骋怀。这里背山向湖,面前是清波门外的西湖胜景,背后是城隍阁的吴山之景。眼前的此情此景,此等构图,恰巧和一楼展厅中,南宋李嵩的《西湖图》如出一辙。

image.png

南宋,李嵩,《西湖图》,纸本,设色,手卷,纵27厘米,横80.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全卷含题跋31.5x296cm)

微信图片_20230318095220.jpg

微信图片_20230318095228.jpg

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展览,而是一次艺术特展集群。

其中,“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作为核心展览,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协同共力下,共展出宋元明清传世书画37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3件(组),包含两宋书画10件(组)。

同时,还有“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典垂百代——两宋传习书画展”。

在这里,你看到的“宋韵今辉”不仅面向历史,而且立足当代,指向未来。

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强调“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在这条生生不息的文化基链中,黄宾虹和潘天寿是两座高峰。

“夜山勾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展现了黄宾虹“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绘画之路,他坚持从传统文化内部寻求“内美”,尤以宋画为尊,以浑厚华滋的风格把传统山水画推向新高峰,更从真山水中证悟晚年变法之“理”。

“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则呈现潘天寿“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以“充分了解自己”的方式,以高度自信和宽广视野面对世界,呈现出来的新中国气象、新时代风神。

image.png

黄山松谷五龙潭 黄宾虹 1953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image.png

雁山第一奇图 潘天寿 20世纪50年代末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黄宾虹、潘天寿等高峰名师通过自身博雅和贯通古今,亦开启了中国画和书法的高等教育的历程。中国美院地处杭州,秉承宋代画院千年文脉,为中国画高等教育的开创者。特展上“典垂百代——两宋书画传习展”,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书画临摹作业,呈现不同时期学院教学中对宋代书画的传习;“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板块则以林风眠、赵无极等延至及当代具象表现绘画的油画作品,表现融汇中西的深厚脉络。

“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亦是一场社会美育大课堂,在真迹中寻找真山水,释放文化感受的公众接口,以最高规格打造别开生面的、全民参与的社会美育行为。

展览期间,将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美育工作坊,将内涵充分展开。其中既有面向专业人群的各项学术论坛,也有面向杭城中小学生的“身边的艺术课堂”,更有集结多位著名画家、学者领衔讲解的名画细读系列,以多媒介的方式共享给全民……分主题、多层次、共频道,以期与更多的海内外参观者深入交流与互动。

_LYG1573-HDR-Pano.jpg

还有多少精彩?等待你自己走入展中,发现惊喜。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