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8日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四大家”真迹齐聚一堂,还有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黎冰鸿各路大家的珍品,这是什么盛事?3月18日,“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宋韵,今辉。宋文化,为何生生不息?这个特展或许能够给你答案。特展以“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作为核心展览,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协同共力下,共展出宋元明清传世书画37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3件(组),包含两宋书画10件(组)。同时,“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典垂百代——两宋传习书画展”,共同构成“宋韵今辉”艺术特展集群。

郭婧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展人余旭红说:“每个展览都是独立成篇,但观众又能从中感受到宋文化代代相传。”

浙江的明山秀水历来是文人取之不尽的素材,西湖之景尤为如此。展览中,有四张西湖图不得不看。三张位于“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展的圆厅,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李嵩的《西湖图》、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图》。李嵩师法刘松年,两人皆为南宋宫廷画师,王原祁则为明末清初画家。

《四景山水图》记录了西湖春之媚、夏之茂、秋之韵、冬之静。赵无极看到它时,激动地感叹“煮了八百年!”而李嵩的《西湖图》则以鸟瞰视角展现群山环绕之景,可见雷峰塔、孤山、断桥等景观,同时也有以意取向的表达。南宋多为绢本,而《西湖图》是罕见的千年寿命的纸本。再看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图》,他将西湖全景融于一卷,游目骋怀、移步换景,画面还钤有“乾隆御览”。

最后一张“西湖图”,大家需上到美术馆顶楼天台俯瞰,你会惊奇地发现,今日之实景,隐约于古人的画中,跨越千百年,交相辉映。这一刻,你或许能够感悟到宋韵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承。在余旭红看来,千百年来,西湖给画家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我们谈宋韵文化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把它融入时代的气象。

李嵩《西湖图》

第四张“西湖图” 郭婧 摄

感受完宋文化的一脉相承,再去到其他展厅,探寻宋文化的创新发展。

黄宾虹“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他坚持从传统文化内部寻求“内美”,尤以宋画为尊。他以浑厚华滋的风格把传统山水画推向新高峰,更从真山水中证悟晚年变法之“理”。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有所心得:“黄宾虹先生的临摹或是写生作品,你是很难找到原本的。如果他临摹古人的山,那在他的画笔下体现的是山的精神。如果他写生,他其实是在写‘心’。”细看展厅中的《青城山中坐雨》,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李唐《万壑松风图》颇为神似,但黄宾虹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诠释,使之密而透气、疏而不散。

在“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展厅的对面,是“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潘天寿倡导“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他以“充分了解自己”的方式,以高度自信和宽广视野面对世界,呈现出新中国气象、新时代丰神。

潘天寿是浙地山水孕育出来的大家,他不仅坚守中国画的精华,同时强调境界和格调,再把它们映射到普通的寻常题材当中去。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举了个例子:“你们看他的画,一块大石头把整个画面都占了,但他其实是化实为虚,他拓新的方向,是奔着‘简’的方向去。”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另外两个展览,也呈现了创新的多种方式:“典垂百代——两宋书画传习展”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书画临摹作业,展现不同时期学院教学中对宋代书画的传习;“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板块则以林风眠、赵无极等延至及当代具象表现绘画的油画作品,表现融汇中西的深厚脉络。

宋韵,绕不开传承与发展,在“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中感悟答案。宋画作为一种美学基因,早已植入国人的文化传统。宋画里的景致就是今日的湖山,是今天的我们无比熟悉的生活细节。这片丹青世界里,800年前真实的烟火气和时代密码清晰可见。艺术家的笔下,不仅是时代之景,还有生命的价值。

该展览展期将持续至4月16日,来展厅感悟宋代书画之韵。记得前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公众号进行预约购票,全价票票价为60元/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