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01日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你有过怔忪发呆的时刻吗?忽而忆及内心深处的一幕,看见了自己。

这时刻,也许就是在赵无极的画前。

10月1日,《钱江晚报》独家制作的导览特刊进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大道无极——赵无极回顾特展”现场,观众可以在前台免费取阅,数量有限,领完即止。

这期包括“如何看懂赵无极”“赵无极与杭州情缘故事”的特刊,成了现场观众的进阶版导览别册,在各个展厅徜徉的间隙,它像一枚观展彩蛋。

 

文艺青年陆珩,曾经学过绘画,虽然长大以后没有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但是大型艺术展他一般都不会落下。赵无极特展面向公众开放之后,他就来看过一次,当时按照展厅顺序看了楼上的画作,再到楼下看赵无极的年表文献展,“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后,才反应过来之前看到的画作,为什么是这样(那样)表现的。”

“当时就觉得还没有看尽兴,想再上展厅去回顾,但是体力比较消耗,时间也不太够了,就放弃了。”今天陆珩趁假期再来二刷,碰巧从前台获得了一份导览特刊,他就在进主展厅之前先读了一读《钱江晚报》的故事。

“读了文章之后,好像跟赵无极又更熟悉、亲密了一些,更有耐心看画了,愿意面对一张张的画作长期无声地交流。”他今天最后又到了地下一层的文献展厅,看了“赵无极85讲习班”的视频,“《钱江晚报》里写了那么多细节,我就下意识地去看赵先生是怎么用刷子的,他是怎么改画的。”

 

和陆珩相对理性、有规律的观展方式不一样,陈可看到的“赵无极”,无处不杭州。她和朋友一起来,经常看到一幅抽象画,就会不约而同地大喊:“西湖!”“枯荷!”他们眼里,还有“孤山”“白堤”“钱塘江”……

 

《18.03.2008》
2008年,布面油画,116×89cm

 

《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1999年4月-2000年8月——三联画》(Hommage à mon ami Henri Michaux, avril 1999-août 2000-Triptyque)
1999-2000年,布面油画,200×750cm

 

杭州人太熟悉这些湖山一角,空气氤氲。“我不是学艺术的,是凭感觉看,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色彩,比如看到夏荷般的绿色,觉得是西湖里的荷叶,你看这还有野鸭子呢。”她说的是《05.03.75—07.01.85》这幅画。

她的朋友学国画出身,他眼里看到的赵无极的绘画,特别是后期让他声名鹊起的抽象绘画,都是中国画和杭州风景写生,“毕竟他是赵宋后裔,骨子里的‘文’是一直贯穿的。”

 

《05.03.75—07.01.85》
1975-1985年,布面油画,250×260cm

 

当他们看到《钱江晚报》特刊里写了赵无极小时候在国立艺术读书的故事,一下很兴奋“你看!他以前真的经常在西湖边逛,想的最多的问题是风该怎么画,空气该怎么画?”

 

在一楼方厅门口的影像区域,浙江传媒学院的退休教师詹庆云老师一边看纪录片一边歇歇脚,她刚刚把一楼到三楼的画展全部看完,“我(19)80年代到巴西圣保罗探望伯父,伯父和晚年定居巴西的张大千是故交,我们从张大千那里听说,有一个法裔华人赵无极,是当时国际上一位名声大噪的天才画家。”

当年詹老师没有能够看到赵无极的画作,今天她和先生一起,看到这么多精彩的作品,非常激动。詹老师的先生刘文清老师,是浙江传媒学院的艺术教授,他也是第一次看赵无极的原作,“赵无极的作品,以无形的笔触,变化多端的色彩,看是随意的块面与点、线,把观众吸引到他所设定的特定空间和意境中。这种意境因色彩冷暖调子的不同,加上观众个体阅历与文化素养的差异,会阐释出属于观众自己的,不一样的体验与答案。

赵无极的艺术风格,应该是作者融合中西绘画之精髓后的结晶。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西方绘画色彩的巧妙结合,是他的创作吸引观众的奥妙所在。”

 

 

看画是内心活动,个人为什么会被一幅画感动,其实很难表达。

赵无极的画,就像《三言两拍》,先讲个别的故事,然后进入正题,好像你进了正院,里所应当地走着走着,突然又发现一个洞天,好的艺术,有不断讲故事的能力。

而这故事,是每个人看画展时的目光与心事。

版权申明

All works by Zao Wou-Ki:ⓒZao Wou-Ki-ProLitteris, Zurich

 

 

服务信息

展览:“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

时间:2023年9月26日-2024年2月20日【09:00-17:00(16:30后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本次特展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预约请前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公众号

特别提醒:

截至今天闭馆,美术馆前台尚有少量《钱江晚报》独家导览特刊剩余,可供观众免费取阅。

大家普遍的观展体验是,来看“赵无极”,需要获得充足的体力,一件薄外套,至少二、三小时的沉浸看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