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09日
来源 澎湃新闻
浏览量

澎湃新闻获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昨天在浙江美术馆对外展出。此次展览共收到全国各地2673件雕塑作品,经过评选,343件作品入选,其中进京作品40件。

展览开幕当天,“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 “塑造东方——雕塑艺术邀请展”两大平行展分别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杭州最葵园艺术中心展出。

展出现场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

据主办方介绍,五年来,中国在社会、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与发展,体现出一种新时代、新气象、新格局,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本次展览共收到全国各地2673件雕塑作品,经过评选,343件作品入选,其中进京作品40件。

本届雕塑作品展展出作品题材丰富、兼收并蓄、风格多样,表现了乡村振兴、科技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等时代新貌新象,塑造并凝固了公共记忆、社会意识和人民心声。

展出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雕塑展览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塑人”。雕塑艺术家们为芸芸众生立言立像,生动地表现出当代雕塑创作的核心命题——人民的形象。雕塑家们广泛地讴歌不同历史时期、各个领域的革命者、建设者、劳动者、奉献者,为典型人物造型造像,昭示奋发昂扬的时代精神。特别的是,雕塑家们也敏锐地察觉到当下时代社会生活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生活理想,以及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刻画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和新时代人的精神肖像,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变迁。

二是“塑史”。雕塑家通过对人物、场景的塑造反映社会历史。通过刻画众多人物的大型群雕,反映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建设,走向改革开放的历史,展现党带领人民迈步进入新时代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尤其是通过表现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在静态的造型中进行历史的叙事,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大时代的变革和历史的脉动,生动揭示了中国艺术史、革命史、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脉络,也是对革命历史奋斗历程的讴歌、对时代社会大命题的回应、对历史文化脉搏的把握。众多大主题、大型群像雕塑作品的出现,向我们传达出雕塑界的新时代共识:那就是要用凝固的、形象的人物形象表现生活、讴歌人民、记录历史、反映时代。

三是“塑风”。随着社会发展,媒介、材料的选择不断扩展,雕塑形式风格涌现出许多新特征,形成多种材料、多种介质、多种语言、多种视角、多种面貌的多元之风。同时,雕塑家饱含热情,把新时代人民内在的精神表现出来,表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真实生活的生命之风。当代雕塑家,尤其是中青年雕塑家,积极吸收国际雕塑的公共艺术经验,注重把中国传统雕塑尽可能地与当代的感受和表达结合起来,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完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中西融合的语言之风。在此基础上,中国雕塑既存续代代传承的特色衣钵,又凝成生生不息的时代新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将观众的视野带向更加丰富多样的审美空间。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作为参展雕塑家代表,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余晨星,塑造了医护人员的群像作品《仁·心——致敬中国爱心护理志愿者》。他说:“创作是雕塑家的天职,雕塑家在塑造人的同时,自身也被塑造。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我经历了艰辛,也品尝了快乐,体验到饱满和充实的创作乐趣,重新唤醒了自己对于现实主义雕塑创作的热情。”

余晨星及其作品《仁·心——致敬中国爱心护理志愿者》

 

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在读博士郑晴川的作品《囡囡回家乡》,风格细腻唯美,在创作上借鉴、融合了东方传统造像和西方经典雕塑手法,通过刻画一个简单温暖的江南小女孩形象,传递出作者的童年情结和思乡之情。

在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看来,本届雕塑展大批作品聚焦中国历史的创造者、生活大地上的劳动者与时代画卷上的奋斗者,艺术家们以本体语言的自省与深化,来熔炼作品,淬磨本心;三是也有着深厚的东方情怀,有的吸收了中国造像的传统,有的汲取了民间大地的精魂,“还可以看到敏锐的青年视野,体现出新一代创作的叙事伦理和语言伦理,以及雕塑在机器时代、数字时代的多元转向。”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开幕当天,“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也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对外展出。

“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展厅一楼方厅既有半个世纪之前的东方塑像的经典,有改革开放后卓然跃起的一代代表之作,有众多早期巨塑的泥稿,有课堂汗水跬聚而成的人体塑像。二楼的圆厅集中展示这种实验的软性塑品,展示发生在社会前沿之中东方精神再造的影像现场。三楼相对逼仄的空间,却展现着国美雕塑的少先力量,蕴藏着今日塑者在机器时代、数字时代颇为宏大的叙事转向。这种转向兼具突出的光电材质的趋新性和对于生命本源的严肃思考、兼具前卫实验的创新之力和雕塑本体的厚重表情,深深地铸炼着新一代的转型之功。在美术馆的地下一层,六个雕塑系的工坊乍然呈现,金、石、陶、木、纤机动装置五张大平台上,呈现着满满的材料实验的小品,带着火的热量,金属的冷毅,木与陶的温度,纤维的多彩表情,灼灼含光,熠熠生辉。旁边的几个小空间,有如炼化的密室,展现青年塑者的独特修炼,最具塑功颀颀的生机。

据悉,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将展出至8月4日。“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将展出至8月6日。

(本文据中国美协、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资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