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许江致辞
劳我以生 绘心如风
—— “北纬30°的人生——朱维明陈之川艺术文献展”开幕致辞
许 江
2016年6月20日
朱维明老师和陈之川老师是我们尊敬的艺术家伉俪。今天“北纬30°的人生——朱维明陈之川艺术文献展”开幕,来了许多老先生,我们一下投身在这样一个老先生众多的家族聚会当中,感觉特别高兴。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祝贺这个展览的成功开幕!
朱老师和陈老师是1940年代人,要认识这一代人,我觉得有两点要着重理清:
第一是1940年代的这一代人。这一代人特别不容易。他们是在1960年代完成自己的学业,接着就到了社会的基层、生活的一线,经历了整个“文革”,风风雨雨,备受磨炼。“文革”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回到了校园,这时候他们已经超过40岁的年龄,所以他们自称是“半截子”艺术家。他们整理了自己的行装,也包裹了充满理想、又充满了风雨的远方,回到了校园。他们面对改革开放之后的校园,齐以自强,设定自己的方向,重新开始艺术的学习、艺术的探索,后来他们都成为我们学院的骨干。我想朱老师和陈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第二是云南画派。云南画派大概是在70年代的中后期,由在云南的一批优秀青年艺术家创立的。他们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举起一竿艺术表现的旗帜,在当时的中国的艺坛上备受关注,也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变革的一股激流。在上个世纪末,这一个画派传扬到国外,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进而通过成功的艺术市场的包装,引起了反响。这是一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就像孙景波老师所讲的“流血流泪、可歌可泣”。在云南画派中,朱老师、陈老师是被忽略的两位艺术家。
当我们梳理了这样一段历史,我们就了解了两位艺术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从云南到江南,沿着北纬30°展开他们的人生,也由此获得了一个入口,我们得以深入他们的艺术人生,剖析他们的坚守,认识他们的价值。
朱老师在1970年代末回到母校,陈老师在1980年代初调到美院,他们一方面认真地教学,耕耘课堂的沃土,今天好几位他们早年的学生从外地赶来;另一方面,他们投身教学,耕耘各自的艺术园地。这两种耕耘,他们都全力以赴,认真忘我。尤其是这几年,面对着生活和身体的挑战,他们坚守生命的力量,坚持艺术的创作,尤其令我们感动。今天上午我先来看了一遍这个展览,刚好碰到了朱老师,这个“北纬30°的人生”令我感动。我感到朱老师、陈老师是我们学院优秀教师的突出代表,他们默默无闻,却才华横溢;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却又孜孜以求。劳我以生,勤我以活,他们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理想,以自己的本色将这种理想进行到底。我想这种精神本色正是使美院成为名校的真正灵魂。
朱老师和陈老师的艺术在风格上、表现材料上都不同,但是他们具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是文心。朱老师很多作品都是木刻,中国新兴木刻从鲁迅先生倡导到现在已经80多年,这其中凝聚着中国文化变革的历史。朱维明老师怀揣着这样一部历史的分量感,用刀来镌刻自己的感情。在楼下方厅里,可以看到他的几幅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那种有韵律感的用刀,特别令我们感动,特别有一种沉甸甸的文心。陈之川老师是云南画派中不多见的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中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女性情怀。那样靓丽的色彩,那样富有表现力的线条,那样丰满的构图,后面饱含一种女性的精神,这种女性的精神和云南画派当中有些艺术家的风格化做法截然不同,弥为珍贵。在她的造型当中,始终凝着一种内敛的力量,守着一种墨色的厚重,也是一种沉甸甸的文心。
他们的第二个共同特点就是民族语言。这种民族语言的探索,在展览中扑面而来。朱维明老师作品的线条、色彩、造型既有江南的风味,又有云南的情味。我注意到他的研究生毕业创作《葫芦信》,就是典型的民族语言的探索,一直到晚近的一系列版画作品,都是在这一方面特别用心,特别用力。民间的造型,简练的线条,填彩、粉彩、粉印的方式,朴挚而感人。在陈之川老师的作品中,我始终认为有一种东方人对植物、对秀穗丰实的那种特别的感受,所以她的结构总是那样丰沛而流韵。她后期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民间的生活,但不论是边地远乡的热情,还是江南水乡的温美,她总是在秀实的鼓荡中现出独特的女性之姿,表现出烟云与阳光、风歌与穗实、劲秋与芳春之间的自由礼赞。
这次展览,朱维明老师和陈之川老师要把他们相当分量的作品和资料捐给学校。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两位老师表示由衷感谢。他们的馈赠是美院的财富,他们的精神是美院的灵魂。《诗经》当中有“风”,“风”的诗句如歌如述,一唱三叹,表达了华夏民族厚发而深切的情感。看朱维明、陈之川老师的绘画,我们感到这种风,这种如风拂面的快意,这种诗风朗朗的力量。祝两位老师身体健康,艺术之树常青。
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代表学院接收朱维明、陈之川两位教授捐赠作品,并颁发捐赠证书
院党委副书记刘正致辞
朱维明、陈之川两位教授致答谢辞
开幕式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书记、副院长方利民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毕学锋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俞旭鸿发言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