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13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展览时间:2016年6月20日—6月26日

展览地点: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6年6月20日上午10点

学术研讨会时间:2016年6月20日上午10点40分

学术研讨会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

 

 

北纬30°的艺术人生——朱维明、陈之川艺术文献展由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协办。展览于2016年6月20日上午开幕,并举行捐赠仪式及座谈研讨活动。本次展览展出朱维明陈之川各时期作品390余件,文献(含信件、甲马、教学笔记、经典碑帖、俄罗斯、黑白木刻技法图等)共计185余件套,不仅凸显两位教授的艺术成就,珍贵的文献资料更显示他们为学、从教等隐性的方面。

朱维明陈之川艺术文献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作品与文献,更如许江院长所言,那是一段横贯中国北纬30度的人生。两位先生在六十年代完成学业,走向生活,走向基层和边疆,完整的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备受磨炼。“文革”结束他们先后回到学院,面对骤开的国门,他们在国际视野中,立定和守住自己的方向。   

朱维明,1940年生于温州,祖籍慈溪,1959年入版画系学习,毕业后于云南美协、文化厅任职,1978年成为我院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后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学院是他的艺术成长之地和精神故乡。先生的艺术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的文心。木刻版画在中国,由于新兴木刻运动,由于鲁迅的倡导,蕴涵丰厚的时代与历史的内涵,记录了美术、文学与一个民族相伴推行的思想容量。朱维明始终怀揣着这样一部历史,这样一个深厚容量的文心,并用他的笔,他的刀来回应历史,表达这份文心。另一个特点,是朱维明先生对民间版画语言融合的用心。他的木刻有朴素的线描,有丰富的填彩,有韵味的粉印,其中既含江南风味,又蕴西南情味,形成了他的东方气息。同时,先生潜心版画史的研究,著有《野岭清流——朱维明涉艺文录》《刀耕笔耘——朱维明艺文选辑》等著作。

陈之川,1940年生于重庆,籍贯浙江瑞安,1956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0年毕业升入本科,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之后在云南工作十七年,1981年起执教我院,长期致力于现代重彩画创作与研究。陈之川先生的艺术,深深地扎入沃土,从边地原乡收获热情,从江南水乡收获温美,总在穗实的鼓荡中见出独特的女性之姿。信仰土地,蕴养美穗,陈先生用纤纤彩笔赞美穗的的火红、实的丰饶,赞美农耕的火把、四季的穗香。也正是这种赞美,将延绵在北纬30度上的地貌风华串联在一起,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明丽而繁茂的天性,表现出烟云与阳光、风歌与穗实、劲秋与芳春之间的自由礼赞。陈之川先生用重彩之笔塑造出一种自然的神灵、穗实的神灵。

朱维明陈之川教授将从艺以来的代表作、相关民间版画收藏和在校学习教学期间的笔记、手稿捐献给学院美术馆,其中版画194件,工笔重彩1件,速写154件,文献(甲马、信件、教案、手稿、碑帖临稿等)185套,共计520余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就其文献意义对于完善我院的学术谱系也将起重要作用。特别是他们在学生时期的习作和笔记、任教师的授课笔记、挂图等,更是研究学院教学发展和学术风气转变的重要见证。学院举办此展,不仅展示朱维明陈之川教授的艺术与教学的成就,更是表达对两位先生以及他们这一辈师长的敬意!

 

展览部分作品选登:

 

《黄河大合唱-拼》 朱维明 1999年 黑白木刻 140×24cm×7

 

《风啊风》 朱维明 套色木刻 46x80cm 1984年

 

《为20世纪浙江文坛树碑》 朱维明 黑白木刻 76x76cm 2000年

 

《为了忘却的纪念》 朱维明 黑白木刻 70x67cm 1984年

 

《火把节》 陈之川 重彩 100x300cm 1982年

 

《夏》 陈之川 重彩 105x105cm 1983年

 

《月光下》 陈之川 重彩 105x105cm 1982年

 

《傣家少女之二》 陈之川 重彩 52x52cm 2007年

 

《边寨十月》 陈之川 重彩 85x75cm 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