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建构了心灵的或许最强烈的诱惑
——瓦莱里
韩黎坤教授教学手稿
正如许江所言:“这是一个策划已久的展览。”我们也许可以想见,当一支笔触碰一张纸时,痕迹不仅在于呈现,也在于积累过后的阐释。
素描在此成为一种沉默的言语、一种为进入其他艺术形式而作的基础性积淀、一条可以抵达某个境地又或者说只能进行永恒的延续性探寻的道路。而“一个和八个”在指向韩黎坤和他的八位弟子的同时也表明了艺术本身的传承。
展览现场
6月28日下午2时,「一个和八个:韩黎坤师生的素描工作」展览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同时,关于本次展览的研讨会也随即举行。该展由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共同协办;许江为学术主持;高世名为研讨会主持;策展人分别为蔡枫、佟飚、闵罕;参展艺术家有韩黎坤、蔡枫、于振平、邱志杰、曹兴军、应金飞、曹晓阳、孔国桥、佟飚。
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蔡枫教授致辞
蔡枫教授回忆起自己初来美院时,韩黎坤教授问的第一句话是:“吃过早饭了吗?”当韩老师得知他尚且空着肚子时,递给他一块蛋糕和一瓶汽水。这件事让他再很多年后仍会忆起。而今,他也会在课前问一句:“谁没吃过早饭?”
依恋集团中国区策展人白明女士宣读依恋集团贺信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
许江院长表示这次展览是让大家重温了一堂素描课,同时也是现代艺术教育的一封家书。他希望人们能从这里去思考真正的素描的问题。而展览取名为“素描工作”,也表明了素描对于他们而言已成为一种日常的、生命的工作。素描于他们而言,既是脚下,又是远方。
韩黎坤教授致答谢词
韩黎坤教授近几年因病情而消瘦了许多,四年前便想做的展览一再搁置到了今日。然而庆幸的是,最终将其呈现了出来,他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作品的观摩从而产生借鉴与思索。他曾思考素描一旦离开对象后,如何能够具有想象形体结构的能力,他自始至终都认为会画“特殊”,也要会画“一般”,即要求在日常的刻画中有意识地积累起人体结构的普遍规律(一般)的认识。他同时强调形象思维对素描的重要性,学生要从理解对象进入“感悟表达”。
韩黎坤教授的八位弟子向学院捐赠23件作品
研讨会
高世名认为学院的根本是教与学,这是一个直指学院根本的展览;绘画的根底是素描,这是一次审视绘画根底的行动;师徒的“徒”字是指同行者,故而这是一群同行者的故事。而当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在此中感受到很重要的一点即为素描是绘画最朴素、基本之处,同时也是最根本之处。其中蕴含着记忆与方法、眼手心的联动、思和感的力量。素描讲求绘画的张力、表现力、意境、语言的笔性和实验性。但在今天媒介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被夸大了,风格以及各种图像的花样也同样如此,在此境地,其中最根本的东西——素描——却是被弱化。
研讨会现场
这次展览所展出的素描则可以说是一个异常开放的体系,它的思路和气象给绘画所带来的认知是开启性的。之前韩老师认为有两点,一为素描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即为跟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二为素描是个人审美趣味和形式语言建构的过程。而将这两点综合起来,也就是高世名所得到的第三点:素描是一个自我整理、塑造、发现的过程。
素描工作80年代——2012年
“素描工作80年代——2012年”版块,展示了韩黎坤老师一九八零年代至二零一二年的素描作品,反映了他对素描长期思考的心路历程和其不同阶段的艺术成就。
展览现场
速写速写
“速写速写”版块集中展示了88级学生下乡速写作业的案例,反映了当时的版画系注重速写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融通,“快”与“慢”的结合,用以快写与慢写来达到记忆与写生的共生关系。
展览现场
一堂堂素描课
“一堂堂素描课”版块,力图还原版画系八九十年代素描课堂情景,通过展示当时的部分素描作业和韩黎坤老师的课堂示范、教学笔记等文献资料,呈现其素描教学理念和成果。
展览现场
一个和八个
“一个和八个”版块,展示了韩黎坤老师和他的八个学生的新近作品,呈现其素描工作各自的面貌以及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表明素描工作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展览现场
白墙上,素描浅淡的呼吸互相缠结并以此构建出一个流动的空间,而这一空间似乎什么也没有说,但又好像说明了任何想要提及的事物。而他们就是这样不断重建着自身,在黑色中扯出一点其他“色彩”。
韩黎坤教授教学手稿
而在此中,观看成为了什么?也许同样成为找寻突破的行为,但是同这些素描画作相反的是,它趋向内在的思考。也就是说,当这些画作在积淀之后从而释放某种必要的力量、思维、情绪和隐喻之时,它恰是将这些释放投射到了观看之人的内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