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展览标题:艺程返乡—冯炎先生山水画展

展览时间:2015年12月24日—12月30日

开幕时间:12月24日上午10:0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陈列馆

 

藝程返鄉

馮炎先生山水畫展

 

前言

 

從46年秋考入國立藝專算起,馮先生從事山水畫研習創作已近70年。70年的山水晤對中,家鄉樂清的雁蕩山和母校恩師們的教導始終縈繞馮老心間。在家鄉名山中獲得林泉的“蒙養”和“生活”,在母校名師授業中獲得筆墨的技法與知見。

鴈蕩山名勝甲東南,天下壯絶,群峯拔地而起,山中泉瀑有金鼓聲勢,歷代丹靑題詠不絕。早在宋代就有文士畫雁蕩圖相寄贈,或借“歸雁”以傳達思鄉之情,或觀靈峰峭壁以發壯遊之興,或觀瀑布之奇妙以遷想避世其間。馮先生生於斯地,長於斯地,胸中丘壑得雁蕩蒙養。馮先生筆意剛健磊落,造境峭拔雄渾。此次展出佳作,或連勾帶皴,淋漓酣暢;或重岩疊嶂,用筆綿密;或水墨暈章,清逺蓊鬱。近年來,馮先生主張以黃賓虹積墨的方法做潑墨潑彩,力求墨和色不礙。我想這些都是馮先生藝術生命生生不息的體現。

馮先生師從黃賓虹、潘天壽、鄭午昌、諸樂三等大家,對每一位老師的教學思想、創作特點都極為熟悉。馮先生曾說:“潘老教我們學會用筆用墨,繼承傳統,這是潘先生的第一核心思想。 第二點,潘老教學生先要有思想,就是走什麼路子要明確。”“藝程返鄉”---正是馮先生用自己的笔墨实践诠释着他對山水的理解和對藝專恩師們的精神傳承。

樂清是生養他的地方,是他的故鄉。1946年,進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中國美術學院可以說是先生藝術故鄉。中國美術學院與樂清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此次展覽,正是由於這地緣、學緣上的紐帶,使得我們共同詮釋先生的藝術及其他各方面的成就,也向這位尊敬的長者致意。

 

 

记 忆 艺 专

冯炎先生访谈节录

国立艺专

我到了国立艺专,那个时候全名是潘天寿用篆书写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没有“杭州”两个字,中国就是一个,北京那个是国立北平艺专,有“北平”两个字,现在有的人弄不清楚。解放后,北京那个后来变成中央美院,说它也是国立艺专,实际上国立艺专就是杭州这个。

 

校园情景

艺专当时的大门是两扇铁门,两边两根方的柱子,围墙上面是铁栏杆,外人爬不进来了。校门对着西湖,叫外西湖18号。校址在孤山到平湖秋月前面这条马路里,对面是浙大师范学院,叫“哈同花园”,我们国立艺专就跟浙大师范学院两对面。校园外边是平房,当时老师都住在这个平房里。校园进来以后,正对面是大礼堂,后面有两个教室,一个山水教室,一个是花鸟教室;左边是图书馆和陈列馆,陈列馆前有棵大樟树,右边是教务处和训导处的办公室以及诸乐三、汪朂予等老师的寝室,后面一排两个西画教室,二排两个应用美术教室。

 

国立艺专的考试情况

当时报考的约有600人,我在山水教室考试,题目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学校发的四尺三开的宣纸。我画了一张以雁荡山净名寺为背景的山水,寺前面一条溪,我把它改成河,它没有船的,我画了船,以雁荡代“姑苏”。文化考语文,英语等,由于我小学之前读的是私塾,老师主要教修身课,课本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

 

忆潘老

国立艺专学生跟老师加起来一共是300人左右。潘先生非常关心老师和学生。共产党进步的学生都很敬仰他,认为他是个学者不是政客。当时潘天寿先生是校长(他住在红门局),他又在国画系亲自上课。我们刚来的时候,看见潘先生穿着黑色的中山装,剃的光头,带一副黑边眼镜,跟农民一样的质朴,平易近人,脸上露着笑容,很有学者的风度。

 

潘天寿教学思想

我的画以前也没有让潘老看过,开学后,他看了我的画,潘老觉得我的线条不行,潘老就是从执笔开始教,毛笔怎么拿,如何运笔示范给我们学生看。第一点,潘老教我们学会用笔用墨,继承传统,这是潘先生的核心思想。 第二点,他教学生先要有思想,就是走什么路子要明确,要同西画拉开距离。潘老对教学是很严格的,他要求大家临摹中国传统作品,懂得什么是中国画。他说临摹历代名画,不是临一张,是临个几十张。

 

潘老谈创作

创作时要同古人拉开距离。他经常讲他要学习吴昌硕,创作时又不照着吴先生画,而是画自己的想法,他学八大山人,创作时不按八大山人画,而是画自己雁荡山花和秃鹰,用自己的边角构图。他到上海美专上课,也是如此。他的房间有两张沙发、一张桌子、一张床,我经常到他房间里坐着,看他画,听他讲。

 

回忆郑午昌先生

郑午昌先生说“画不让人必有我”这句名言,简洁的表明了他始终坚持的创新思想。潘先生叫我首先要学郑午昌,也就是首先要学这一点,第二点是工细,从工到意。他的《中国画学全史》内容很丰富,他从实用和学习的角度来写文章的,他对很多画家做了评论。郑午昌写画论是跟黄宾虹一块儿研究讨论,花了几年时间写出来。我每个礼拜,拿一卷画去给他看,他一张张点评。

 

回忆诸乐三先生

诸乐三先生的面比较广,花鸟、篆刻、书法、山水都教的。诸乐三先生对学生很关心、和气,支持反蒋,保护学生,但很讲原则。他和王个簃继承吴昌硕的路子。1948年7月以后,黄宾虹住在栖霞岭,诸乐三陪他去写生,黄宾虹就教他,一勾,二皴,三点,四染,积墨,还有擦等法。46年秋天,我拜诸先生为师,跟随他四十年,亲如父子。我每周到他家里,看他画画、刻印,听他教导。我画《雁荡长卷》,从起稿到完成,请他看了十次,每次他都督促我再去看看,但不要受实景限制,要服从艺术需要。诸老师还为我写上一首描写雁荡的诗作长卷的收尾。

 

回忆潘韵先生

潘韵先生比较秀丽,很注重写生,教学很认真的,他把画画好,挂起来研究,很专研的。他上课以讲基本技法为主,是基础性的,像顾坤伯一样,注重基础。

 

中国画的路子

黄宾虹先生用的秃笔多,笔墨浑厚华滋,他和潘老的路子都是高古而奇特。潘老和黄老,还有郑老的画学是中国画正统的路子,都是从各自的美学思想来创作。我们在学画的道路上,走什么路子,需要在老师的指引下继续创新,不能视为到顶了,我认为笔墨为“意”服务,随着“意”的个性变化,当有新的笔墨产生。

 

对笔墨的理解

不管是哪一位老师,都认为一张画首先是要有立意,先立好意,再反映到用笔。用笔首先考虑的是用中锋还是侧锋,墨随笔生,枯、湿,浓,淡,墨才有变化。我认为中国画的基础是笔和墨,墨就包括色。我们看山,一片绿,绿中有黑,黑的就是常绿树,常绿树远远看上去像黑的。淡墨代表常绿树之外的树,同时也代表阴阳,阴是黑,阳是淡,同时黑中有淡。

 

论线条

我觉得是中国画的线条是根本。线条不好,无从谈起。中国画的线条不是死线,是积点成线,如“屋漏痕”。黄宾虹说“雨打墙头”,指线条要“留”得住。书画同源,表现形式不同。

 

论气韵

谢赫的六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气韵。他这句话本是指人物画的,后来也用到山水画上。我认为气韵应该从两方面来表达,一方面是用笔的力度,就是贯不贯气。另一方面是墨色,含水量的多少,墨分五色。墨色层次越多越丰富,干了以后,看上去还像在流动的感觉,很生动,就活了。

 

采访整理 翁志丹

 

 

冯炎自述

 

“九一八”事变时,我才7岁,小学二年级跟陈西壮先生学漫画,《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参加了抗日画展。五年级时,版画家林夫从鲁迅那里回来,途经大荆送给我《阿Q正传》《祥林嫂》,指导我学习木刻,宣传抗日名将,刻了一本版画集,印发给同学们,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与我同桌的章人喜同学的抽屉里,也都是我刻好的木刻。初中一年级时,我得到了黄宾虹先生的油印雁荡山水画一张,从此我爱上了山水画,不断临摹、写生。1943年冬在温岭中学读高一时,举着横幅反对校长国民党区党部书记贪污,游行了6天,30个同学被诬为“共匪”,我为29个被诬为“共匪”的同学刻了成绩单,一同转入瓯海中学,1945年夏在雁荡山瓯中教室开了一生第一次山水画展,作品36张。

1946年秋考入国立艺专本科山水专业,教我们的是潘天寿、郑午昌、诸乐三大师。潘先生第一课,在看我作业时说我画的线条太纤弱,就教我用中锋运笔,要有轻重转折顿挫,他画我看。从此我走上了正规的道路。他要我先学郑午昌,然后学明代的浙派与海派名家、清四僧作品,从近代及至宋元。从此我开始临郑先生的作品,我能拿到的每张作品就临50张。同时我每星期都有半天时间在诸先生家,看他画画、刻印,我临摹的作品都请他指教,追随他们。潘先生、郑先生都强调创新。潘先生说“学习吴昌硕、八大,要从吴昌硕、八大中脱示来”。郑先生写道:“画不让人应有我,诗如无物便非天”,要创新。

1947年元旦,我举着横幅《反对美军暴行》,以后国民党倒潘而我拥潘。1948年7月1日军统要抓我,我逃到上海美专读书,潘先生则因受国民党凌辱而回上海美专教书。1948年7月我在上海拜黄宾虹先生为师,开始按黄先生作品集逐一临摹。9月潘先生来上课时,我拿新作给他看,当时满教室的学生,潘先生看了我的作品就当众说:“声炎作品厚重,笔墨、色彩都好。”我从那时起,他每到上海上课,我就在他书房里看他画画,听他教诲!不久上海国民党警备司令部又来抓我,地下党送我上四明山打游击。解放后我回到杭州,继续画画,跟随老师同学学习,一生画了近七千张。

1998年搞了第二次个人展览会,地点在省博物馆,参观者五千多人,观众肯定了我的传统功力。但说充满新意只有《卧龙谷》,王伯敏同学来信热别提及此作。鉴于展览会上的反应,促使我从此全力转入了对景写生,夏与参把我这种搞法叫“对景创作”画了500多张。写生把石纹、树纹都画上,不光是过去那样只勾大轮廓,把观察生活大大深入了一大步。翌年,我把这些作品给上海美专同学们看,他们说我“变了”。这就是我的石纹皴,字典上说的“皴者石纹也”。

2007年,我在石纹皴的基础上对泼墨山水“积墨无尽”作了尝试,展示2007年在上海展示时,得到了陈佩秋同学的首肯,我对转入了泼墨泼彩的尝试,画250多张,受到了丽水温州观众的喜欢。

我是艺术上的个体户,这次我想把这种尝试拿来给母校师生作一下汇报听取指教!

谢谢母校领导与师生的支持!

这是我的第15次画展。

冯炎(贤)

2015年11月7日

 

 

冯炎作品《潑墨潑彩山水》系列:

 

 

 

 

冯炎作品《天堂杭州》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