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08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绘画艺术学院师生开展

“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观展活动

 

 

展览名称

 

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 摄影展

A Nation's Portrait and 

The People's Epic

 

 

展览时间 

 

2024年9月28日-10月28日

September 28th - October 28th,

2024

 

 

展览地点

 

上城区南山路218号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China Academy Of Art Nanshan

 Campus , 218 Nanshan

Road , Shangcheng District

 

 

观展活动概况

 

     2024年9月30日上午,为进一步承袭优秀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红色精神,鼓励同学走进共和国历史,了解国家苦难与民族辉煌,激发学习、创作的灵感与热情,绘画艺术学院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观展活动,绘院全体教师、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党员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绘画艺术学院何红舟老师主持,同时特别邀请了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主任、“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策展人高初老师导览。展览分为“开国大典”“国家肖像”“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个板块,涵盖了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等历史现场,新闻记者所摄的新中国主题摄影作品和文献资料500余件。

 

 

     展品珍贵,许多是首发、稀见的历史摄影图片和文献资料。从75年前的开国大典的经典场面、战争时期“最前线”的影像再现,到建设时期的普通群众的个体肖像,展出的摄影作品,既有令人激动振奋的宏大叙事,也有暖润温情的人本关怀。这些照片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带着浓厚的生活情感,在里面,能看到了父辈兄辈,也能看到自己。同时,还能看到那些隐在影像后边的历史的记录者和采集者。

 

     高初老师在导览中结合历史知识、影像学专业知识、摄影者故事,为绘画艺术学院师生们解析一幅幅摄影作品,让大家看到了作品折射出的时代缩影与摄影工作者心里的一团火焰,使美育+党史学习变得更为立体、生动,富有感染力。

 

     何红舟老师提出希望同学们在一部分创作上能反映现实生活,积极走进历史的现场,在历史中寻找创作的题材、把握创作的主题。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老师表示,摄影展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绘院师生要消化,更要思考本身图像与绘画创作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展览,师生更全面了解了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国家叙事:一部革命斗争腥风血雨、前仆后继的史诗;一部共和国筚路蓝缕,重启山河的史诗;一部人民群体艰苦卓绝,披肝沥胆的史诗,打开了自身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根基的艺术创作新视角。

 

 

学生感悟

 

王嘉仪(2024级版画系研究生):此次摄影展令我收获良多,它展现了国家在不同时期的风貌,通过众多照片捕捉了无数动人的瞬间和深沉的情节。每一张照片都讲述了一个故事,它们如同静默的诗人,以光影书写着国家和人民的史诗。摄影作品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解读。我感受到了摄影艺术的力量,它能够捕捉瞬间、记录历史、传递情感。

 

朱子睿(2024级油画系研究生):今天上午在高初老师的导览下,观看了“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些历史摄影图片的现场感,通过巧妙的构图或是剪裁,形成独特的对于事件、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其次是在高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观看一张摄影作品的方式,以及摄影师对照片呈现时的关注点,比如不同灰度的层次关系。最重要的,高老师的生动讲解把我们带入了照片的现场,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其中的事件,又惊叹于小小一张照片中竟包涵如此多值得反复回味的细节,它们制造的对比、冲突使得这些照片的情绪和叙事内容都十分饱满。这两个小时的观展过程受益匪浅。

 

赵贝宁(2024级油画系研究生):在高初老师的导览下,我们观看了“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特展,我们以摄影方式翻看了一本国家历史和人民奋斗的历史书,从那些触不可及、存在于书本的年代到经历着的2024年,见到了前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图像财富。通过这些胶卷,我们也第一次走近了照片背后勇敢的摄影师们,当了解到战地记者要比战士冲的更远回身拍摄战士们的正脸照,心中的震撼无法言语,照片留下了无名战士们战斗的印记,亦留下了摄影师们战斗的印记。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重温快门按下的那一霎那,感谢他们让我们有机会见到不曾见过的过往时刻!

 

缪涤霖(2024级油画系研究生):踏入“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一股浓郁的红色氛围与宏大的历史画卷即刻映入眼帘。置身于历史现场与艺术现场,在高初老师的导览下,我们得以深入探寻每一张影像背后所蕴含的厚重历史与非凡价值。无论是那些定格瞬间的摄影者,还是成为镜头焦点的被摄对象,皆展现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风貌。每一幅摄影作品不仅是对特定历史阶段与社会变迁的浓缩反映,更承载着时代的独特烙印。其中不少系列作品聚焦于普通民众与士兵的生活状态,既有英勇战斗者的英姿,亦不乏日常生活的温情片段,比如那一张两个背着吉他的青年在夜色中赶路,尽管很平常但却在彼时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平添了几分难得的宁静与自由之感。移步至展馆二楼浏览翻阅摄影集时心情愈发沉重且深受触动。据高初老师介绍,当时的摄影师们往往将一张胶片分割成四张进行拍摄,以此方式尽可能多地捕捉面孔,记录下战士们冲锋陷阵前最后的容貌。这些充满生活质感与历史深度的照片,共同编织了一部属于人民的壮丽史诗。

 

常景然(2024级油画系研究生):来看高老师的导览前有些心不在焉。我对摄影并不不了解,以为只是拍拍照,这有何难?绘画我是了解的,每张都耗时费神,承载艺术家的血汗,但照片?那小小的胶片又能承载什么。高老师面带害羞的笑,他说他为了抢救胶片曾被关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曾辗转乡野或是异国他乡,绞尽脑汁地为我们还原了那个年代:是长城上伏满的战士帽檐与机枪上的微光;是敢死队于暗夜中冲出战壕,面向爆炸发起的亡命冲锋;是于晨曦中逐渐显出的革命先贤,亦是于奔袭中倒下的身影。胶片中是一张张消逝在历史中的英雄面孔,他们年轻、坚毅,摄影承载了他们,而他们又承载了煌煌中华大地里无尽的血与泪。

 

俞海天(2024级油画系研究生):我参观了《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特展》展览,高初老师带我们回顾了真正的历史与国家叙事,给我们讲述了影像背后一个个故事。这些摄影作品从画面与内容上展现了革命历史,国家历史与人民历史,从修复高炉上瓦斯管的钢铁工人、“把最好的大豆交给国家”的农民、即将冲锋的战士等形象,以小见大地描绘了“人民史诗”,而开国大典、太原战役等经典场面又给我们展现振奋人心的宏大叙事。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这些图像为我们今后的历史画创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继承前辈的拼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