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15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坚持每年举办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周年座谈会,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旗帜,深刻领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以艺术教育和创作的“国家队”立身,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高扬中国精神,不断推出艺术精品,以实际行动践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10月15日下午,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中国美术学院举办座谈会,邀请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亲历者,座谈会精神的追随者、研究者和践行者,重聚国美,再续心念。

文艺工作座谈会亲历者,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广洲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座谈会。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副院长韩绪,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善助,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杭间,《人民日报》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版主编徐红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导王鸿生,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王杰,浙江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张红岭,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全国美展金奖得主何红舟,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云霄之上》导演刘智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室主任、美丽中国影像中心秘书长高初,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师、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入选代表、《山河颂》作者吕鹏,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专业教师、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入选代表、《鲁智深》作者洪万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生、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入选代表、《金色土地》作者沈晓明出席座谈会并交流发言。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文艺工作座谈会亲历者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许江

许江回忆十年前参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的关于文艺的重要讲话,共同建构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文化思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讲话以宏阔的视野、深邃的实践,举人民中心之旗树中国精神之魂,破精品高峰之题,唱深入生活之要,全面而富有高度地论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一系列命题,是一份划时代的人民艺术理论的重要文献。

 

十年来,学校每年都召开专题会,反复对照学习,十年高举守正创新,十年践履勇攀高峰。许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讲话的最核心内容是其博大而诚挚的人民思想,人民艺术和人民伦理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追求,人民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现代中国的重要事件,它的诞生经过了复杂的话语转换,承载着不同时代的内生含量,担负了如何定义中国革命,如何定义历史创造者的话语论。目前正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展览,很多摄影作品都可以清晰看到人民意识和人民伦理的生成和变化。大家通过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什么叫做中国的人民,并从他们的形象上,看到一个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许江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全面继承了毛主席讲话关于人民的历史建构,以更为宏大的角度坚定而明确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讲话从人民需要艺术的角度,弘论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性,深度阐释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疾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视为文艺创造的根源,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化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根源。在这一人民思想的指导下,历年来国家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的创作工程,近两届全国美展都将绘画的语言研究作为叙事伦理问题提出。

 

许江以《启航》《红湖——五四运动》《小平您好》《时代领跑者》等中国美术学院十年来创作的重大题材作品,阐明创作伦理转向之后,在人民之心的驱策之下,中国艺术创作的推进与提升。重大题材创作、现实题材创作与大时代的大风云相连,与历史的命运和人性的光华相连。它需要“修辞立其诚”,需要与其内涵高度相一致的语言伦理的精深、精湛、精良的建构。由于这种叙事伦理的建构,艺术创作反反复复地回返人类理想和人类价值的历史高度,来收获“万众共有、吾心独察”的艺术识见,来塑造艺术所维系着的人民观念和伦理意识。正是在文艺讲话所构筑的伦理自觉的引导下,绘画艺术创作被作为一个探索特定场景下、人民价值如何起作用、人类命运如何呈现的场所。这里包括了绘画创作所展现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创作主题的抉择、艺术语言的研磨、伦理的终极关怀等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在文艺讲话宏博思想的推动之下,在创作的磨炼和催化之中,铸炼了新一代的创作主体,打磨出叙事伦理的深刻转向,推进了新时代的创作伦理的共识与提升,塑造了新时期艺术创造的新高峰。

 

许江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为例,说明今天艺术创作的新峰:《金色年华》描绘了大地上的劳动者,《山河颂》真实掇写了近代文化史的珍贵一幕,《我的英雄》真切表达作者心中崇敬的中国科学家群体。本届国展的创作品格凝聚着上述叙事伦理的转向,集中体现在宏大而诚挚的人民意识。今天的“人民”,聚焦于生活大地上的劳动者,聚焦于时代延绵画卷上穿梭往还的生动者,聚焦于被现代“人民”之光所深刻照亮的活生生的人。国展的画者们首先受着这种意识的深刻塑造,脚踏真实大地的各族人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与现实的珍贵再现,是和我们一道相拥而立的堂堂中国人。这些形象刚强勇毅,众志成城,如潮如云,扣动人心。它们是广大绘者作为主体面对历史、面对人民情往兴答的激情熔炉,也是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和观者的时代的精神风貌。

 

绘者绘画山河史,造像造化东方诗。深切的伦理转向,诚挚的人民意识,饱满的语言品格,深厚的东方情怀,这是今天中国美术创作的集体风采,也让我们真挚地认识到:正是沐浴在习近平总书记以文艺讲话为代表的人民文艺思想灯塔的照耀下,美术创作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艺术创作伦理与质量的新峰。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金一斌

这十年,我们最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新时代文艺的新目标和新方向,是广大文艺创作、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的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十年来,在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美术学院始终坚持以艺术教育和创作的“国家队”立身,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高扬中国精神,不断推出艺术精品,以实际行动践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艺术工作者大有可为,就要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艺术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时代大势和历史主动,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和宽阔的视野、精湛的技艺,紧跟时代步伐,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艺术工作者大有可为,就要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服务。要把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为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创作方法,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要将人民作为艺术成果的最终检验者,将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接受基层群众的检验和评价。

 

艺术工作者大有可为,就要保有纯净而敏锐的艺术触角。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对生活的热爱、对现实的关切,创作出充满美好希望和温暖力量的优秀作品,发挥艺术作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提升人民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工作者大有可为,就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延续中华民族根脉,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既要当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又要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扎根中国大地,坚守中华文化,立足全球视野,践行“两个结合”,充分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参与世界艺术新格局的塑造,推出更多具有世界眼光、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精品,持续攀登艺术高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新的文化使命,艺术工作者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扎实推进理论建设,推进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评论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嘱托,坚持名校意识、自主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意志、与历史同行的激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美力量。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张广洲

今天我们相聚在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的现场,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座谈会,就是为了自觉地承担起作为中华文化以及浙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创造者的历史责任,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生动实践,努力为时代和人民奉献精品力作。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些年,浙江文艺界始终坚持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创作出众多既彰显时代精神,又兼具艺术感染力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浙江文化界的主力军,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向高峰攀登,师生们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和辛勤的劳动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回报时代,创作出一批弘扬民族精神、紧贴时代脉搏、富有浙江特色的优秀作品。学校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与全省重大美术创作工程,为中国美术史、艺术教育史谱写了重要篇章。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一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二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热诚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笔墨随当代,起舞弄潮头”,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人才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希望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为代表的浙江文艺工作者响应时代召唤,赓续时代文脉,坚定不移地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在人民的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不断地创造出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传世佳作,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为打造“重要窗口”的金名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示范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陈振濂

 

陈振濂指出,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中国美术学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主题性、历史性的重大题材创作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无出其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艺术家的标准,指出创作是艺术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中国美术学院在多年的重大题材创作中,始终贯彻这一理念,关于历史主题性创作,中国美院的作品已涵盖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构成了一个立体且丰富的历史画卷。

 

此外,讲好中国故事还需注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在重大题材的创作和故事讲述中,应将其作为检验指标之一。篆刻界起初对创新持怀疑态度,但“一带一路”的图形印的创作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了文明互鉴的精神,也彰显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因此,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时,应将艺术创造落到实处,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潘善助

 

潘善助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针对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重点分享了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教育的经验与挑战。1963年,中国美院开创了全国首个书法专业,旨在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并繁荣中国书法。六十余年来,该专业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勇于创新,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校友遍布海内外等。然而,也面临着教师学员结构单一、书法教育发力点增多、书法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晚等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潘善助提出以下建议:成立国美书法专业发展委员会,规划专业发展蓝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建立激励优秀生源报考机制;加强品牌影响力;将书法博士专业学位和书法理论、教育传播作为新的增长点;合理定位校区功能,配置设施;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特别是海外资源,传播中国书法故事,进一步发出国美声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国美书法专业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杭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曾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浙江民间文艺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民间文艺工作者非常生动地直面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人民群众的新现象、新追求、新动态。这种与时俱进的人民性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运和国运的关系、文艺与社会关系的生动代表。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现实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风格,还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艺工作者要在历史时代的洪流里跟人民群众共命运”。

 

《人民日报》文艺部部务委员、

美术版主编 徐红梅

 

徐红梅表示,回眸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十年,有五大深刻感受:其一是,过去十年文化受到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出台为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美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其二是,主题性展览、主题性创作、主题性宣传相辅相成。美术创作蓬勃发展,创作生态不断优化;其三是,书法、中国画等民族艺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持续发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效显著;其四是,美术创作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美术工作者进一步扎根中国大地,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其五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新业态的驱动力。这十年的回顾显示了文化自信的坚定和文化自觉的强化,对创作研究、展陈审美、评论传播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中国美院将把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国美故事绘写在新时代的画卷上。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鸿生

 

王鸿生提出,在十年前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当代文学艺术进行总体评价,指出了“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他随后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概念,以回应和解决这些文化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人类面临的挑战已转变为“去人化”,这是当代艺术必须面对的挑战。中国美院的布局和实践致力于解决“高原”与“高峰”的关系,叙事伦理和艺术伦理研究是其中重要一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在于“当代性”和“本土化”。20世纪以来,人文领域经历了从语言学到伦理学的研究范式转变。中国文艺理论界对世界性的伦理转向表现出敏感性和亲和性。儒家思想具有开放性,和而不同、天人之际,这些中国文化中的理念都极具伦理能量和现实针对性。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中,伦理特性是其重要内核。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 王杰

 

王杰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角度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中国文艺的新现象,强调了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他指出,伦理和政治转向是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中国美院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源。

 

王杰强调了当代艺术批评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意识形态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政治和美学背景,涉及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与形式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较量。在文艺创作上,如何产生文艺高峰是一个难题。他提出,延安文艺的若干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史都有实质性创新,所以可以用先锋派来表征,而先锋派的概念来自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能改造社会。

 

王杰表示,艺术作品要成为经典需要理论阐释。文艺创作者应从民间吸取大量文化活力,聚焦人民形象,使人民成为历史的创造者。他呼吁理论界和创作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创造,以实现艺术引领社会发展的目标。

 

浙江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 张红岭

 

张红岭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核心思想,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理论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继承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文艺与政治关系上的延续与创新。毛泽东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抗战和革命,而习近平总书记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审视文艺的功能、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是毛泽东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理论续篇和时代新篇。张教授还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观不局限于文艺领域的内容创作,而是从大文艺、大文化的视角出发,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党建密切融合的整体文化实践。他进一步强调,文艺要发挥它在提升人的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和中华文明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文艺应该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文明现代化的更新创造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陈永怡

 

从20世纪早期对中国“民众”的政治化改造,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力量“人民”,再到今天“人民性”阶级概念的弱化和内涵的扩大,我们要从百年历史征程中理解“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涵义,也要从我校百年历史创作中把握“人民性”与艺术性、审美性的统一。浙江美术包括我校在新时代文艺攀峰之路上有几条经验: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研究先行。二是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引实践创新,不断推动精品力作涌现。三是美术服务“最前线”,“艺术乡建”强赋能。四是特别关注新时代美术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路径。作为理论工作者,既要对百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进行历史性的研究,也要对当代美术实践做出真诚的批评。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 吴宪生

 

吴宪生表示,作为一个艺术实践者,十年来,他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指示精神的高瞻远瞩、宽广博大。只有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高度上去认识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才能站在世界之巅。回望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他认为,能够多次参与国家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这归因于时代的伟大、国家的支持。十余年来,中国的艺术创作环境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但能否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高原高峰”,要实事求是、理性思考,对此,他呼吁批评界的朋友们也加入进来,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高峰。同时他也期许年轻一代的艺术创作者,要把艺术创作和实践的重担挑起来,继承老一辈的优秀传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艺术创作方向,勤于实践,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全国美展金奖得主 何红舟

 

何红舟分享了自己从主题性创作当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体会,并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长足发展展开论述。他总结了三点体会:第一,以人民之心构建艺术家的个人主体性。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创作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因此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二,以艺术表现的诚意来深挖创作题材。强调创作是在艺术表现的现场与现实生活的现场双向奔赴中彼此顾盼、不断碰撞、融会贯通的过程。第三,体悟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何红舟指出,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艺术创作需要深度体悟中国精神,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当中把握叙事伦理,构建一种学理和学脉的关系,将中国精神融入作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云霄之上》导演 刘智海

 

刘智海表示,十年高举,十年践履,新时代文艺攀峰之路,正是中国美术学院在美术、设计、影视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电影学院始终坚持“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导向,全面繁荣和发展电影教育,率先提出了中国诗性电影、浙江新浪潮这些概念,并于2022年创造了中宣部国家重大革命与历史题材的重点项目《出发》,体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对东方诗性美学的追求与探索。一步步到达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的境界。

 

刘智海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的理念。他指出,电影创作应深入人民、走进生活,真正触动观众,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创作具有艺术感染力、说服力的精品力作来回应人民的文化需求,回应时代的艺术高度。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室主任、美丽中国影像中心秘书长 高初

 

高初围绕“国家肖像与人民史诗”摄影展指出,“国家肖像”这一概念意味着从延安文艺到新时代文艺中间的转向是从意识形态到艺术形态与社会意识的复合形态的转向。高初表示,为破题先后出版三本书:一是建国70周年国礼《中国》,中国美术学院汇集新中国的新闻摄影者大量历史现场照片及底片,以人生故事创作题材回溯历史现场;二是《革命与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像志》,首次以党史图像为题材,以艰苦的处境、奋斗的汗水、丰收的喜悦为角度,历时两年呈现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三是《中国人》,通过镜头回溯到1844年中国第一张照片的诞生,寻找人民的史诗。

 

高初表示,摄影不仅见证历史,更推动历史。做中国摄影史的理论,不是世界艺术史或者世界摄影中的一个篇章,而是有中国革命史非常独特的那一部分。人民的史诗不仅是一个国家肖像馆的馆藏,而且能以另一种方式进入到世界闻名的交流之中。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师、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入选代表、《山河颂》作者 吕鹏

 

吕鹏表示,十年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文艺工作者前行的道路。他以扎根人民创作有魂为题,结合四件个人作品《千锤百炼》《山河颂》《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清典》和《田间课堂——新中国扫盲运动》,分享背后的创作理念与实践历程,从艺术创作者的角度阐述对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所思、所作、所感。同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表示不仅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戒浮躁,树立精品意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路线”这些创作理念融入到创作中,还要将其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精品意识,以人民为创作源泉,用艺术的方式去反映社会、反映人民的心声。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专业教师、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入选代表、《鲁智深》作者 洪万里

 

洪万里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论述为指导,在连环画《鲁智深》创作中不断思考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将其与现代艺术语言相融合,赋予传统故事和人物以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鲁智深》最终呈现出一种融合中西、古为今用的艺术风格,使传统经典焕发出鲜活的时代气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的理念,在传承创新中不断攀登文艺创作高峰。洪万里表示,将以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把艺术追求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紧密相连只有立足民族文化沃土,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才能创造出具有国际视野且彰显本土特色的艺术精品。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生、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入选代表、《金色土地》作者 沈晓明

 

沈晓明表示,在新时代,以城市为主的现代化生活已经成为美术创作最主流的取材方向,土地和耕作已经不是我们能够目击的日常,但这一主题却是他一直在关注与探索的。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他对人民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将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某种形象表达出来的渴望甚至超越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整体期待。在他看来,人和真实的生活有着强大的穿透力,这也成为他创作《金色土地》更深沉的内因。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他表示,只有关注和表达一个个具体的人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是人本主义的本质,是他创作中国人物画最根本的动力,也是主题性的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应该恪守的宗旨。

(以上内容按发言顺序排列,未经本人审核)

 

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和艺术教育工作者,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价值,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进一步发挥攀登文艺高峰的领军作用,

努力锻造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自觉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艺术能量和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