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
展览时间 :2024.11.09 – 2025.1.1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文明的历史并未因过去而消亡,文明史的能量依旧存在于当代,贡献于当代。两国带着各自历史的记忆和潜能,彼此参照,相互学习,互为语境,各自展开。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
前言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旅行家和民俗鉴赏家的非凡才能,威尼斯双年展及其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在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特别支持下,于杭州推出了这一特别项目。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追寻其足迹,旅程的第一站是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支持下举办的“完美之路”展览,该展览是在中国美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再思考。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外,由伊斯坦布尔本土艺术家切夫德特·埃雷克设计的舞台《两栖》将观众迎入一个相遇的空间,这个舞台根据威尼斯双年展行进路线上的不同地点进行塑造和调整。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完美之路”是描述“道”的一种方式,围绕这一原则,展览汇集了一批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关注传统,同时也充分拥抱最新的科技发展。本次展览呈现了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持续的展现出其自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更新。其目的是描绘一代人,他们构想并追溯了一条植根于千年传统的原发创新之路。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同时,这些作品见证了一种系统性的教育模式,有效地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描述了我们现代世界发生的复杂碎片化过程中的间隙空间。这些艺术家在观众眼中展示出一种非凡的适应能力,他们的态度表明了一条尚待行履的道路:他们是未知之途上的开拓者,回应着人类“走得更远一点”的原始需求。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开幕现场
11月9日下午,“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在中国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旅行家和民俗鉴赏家的非凡才能,威尼斯双年展及其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在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特别支持下,于杭州推出这一特别项目。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威尼斯双年展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承办。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西湖一曲百泉通,漠漠青山绕梵宫。故国园林秋色净,明朝风雨桂花空。”这是宋末元初杭州诗人仇远写于1287年的诗句。据考证,同一年,马可·波罗第一次来到杭州,他说“杭州是天堂之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2024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意两国政府于 7 月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2024 年8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签署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MoU),本次展览是其后首个合作项目。
▲ 许江《共生会否可能?》铜 2008
为纪念马可·波罗这位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追寻他的足迹,推出了“风造就了天空”项目。
▲ 杨福东《陌生天堂》1997-2002 35毫米黑白胶片,76分钟
▲ 陈量《遗偈博物馆》高清单频道表演录像、霓虹灯,书法立轴 尺寸:可变 2022-2024
为纪念马可·波罗这位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追寻他的足迹,推出了“风造就了天空”项目。
▲ 曹澍《妖糖》3D渲染影像与实拍结合,4K,3屏装置 15'10"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双方有一个共识:文明的历史并未因过去而消亡,文明史的能量依旧存在于当代,贡献于当代。两国带着各自历史的记忆和潜能,彼此参照,相互学习,互为语境,各自展开。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在今年8月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高世名谈到:“我们共同的目的是,让当代的艺术可以在世界文明史的视野中‘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未来,双方将团结中国和亚洲的艺术文化力量,推进与威尼斯双年展的深入合作,为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空间,让21世纪的艺术释放出更丰富的光谱。”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于1895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当代视觉艺术展览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艺术双年展。
威尼斯年展在创办之初就坚持“艺术是文明最珍贵的一部分,深信艺术能促使各国人民在友谊中相聚。”威尼斯双年展涵盖艺术、建筑、电影、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多个领域,通过文艺反应当今世界情况,带动城市的创新发展,是全球艺术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 2024年《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现场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皮特兰吉洛·布塔福科表示,意大利与中国都拥有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哲学领域存在诸多共通之处。通过合作,双方的不同思想和理念得以碰撞交流,进而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将古老的友谊延续至当今的文化背景之中。同时,双方还肩负着更为深远的责任:即促进当代艺术及不同文化理念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为这个时代注入新的活力与光彩。
▲ 袁可如《永恒与片刻》2021 三频影像装置,22分37秒致谢艺术家与SPURS画廊
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旅程的第一站是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支持下举办的“完美之路”展览,该展览是在中国美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再思考。
“完美之路”是描述“道”的一种方式,围绕这一原则,展览汇集了一批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关注传统,同时也充分拥抱最新的科技发展。
本次展览呈现了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持续的展现出其自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更新,其目的是描绘一代人,他们构想并追溯了一条植根于千年传统的原发创新之路。
▲ 叶御风《随机闪烁》2023 羊毛、LED灯带、Art-Net控制器、DMX512解码器
▲ 易连《一条街的叙事》2018 两屏高清录像;纸本水彩、综合拓印
▲ 应歆珣《景观疗养院》2019-2024 天鹅绒
同时,这些作品见证了一种系统性的教育模式,有效地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描述了我们现代世界发生的复杂碎片化过程中的间隙空间。
这些艺术家在观众眼中展示出一种非凡的适应能力,他们的态度表明了一条尚待行履的道路:他们是未知之途上的开拓者,回应着人类“走得更远一点”的原始需求。
▲ 程然《奇迹寻踪》2014-2015 宽银屏高清电影,5.1声道环绕立体声,472分钟致谢艺术家、K11艺术基金会及马丁戈雅生意
▲ 冯冰伊《神的房间》2020 空间影像装置版权所有@2024冯冰伊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外,由伊斯坦布尔本土艺术家切夫德特·埃雷克(Cevdet Erek)设计的舞台《两栖》将观众迎入一个相遇的空间,这个舞台根据威尼斯双年展行进路线上的不同地点进行塑造和调整。
▲ 切夫代特·埃雷克(伊斯坦布尔,1974)《两栖,2024》木材、钢材、多声道音效,可变时长 艺术家提供 为展览“完美之路”于杭州创作 由威尼斯双年展委托 由中国美术学院制作
展厅内汇聚了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中的艺术家们和创作集体(按姓氏首字母排序):曹澍、陈量、程然、戴陈连、冯冰伊、高世强+山水创作集体、许江(第10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康凯雯、刘韡(第51届、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刘毅、邱志杰(第53届、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石冰+林仪、杨福东(第50届、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叶御风、易连、应歆珣、袁可如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创作团队、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创作团队。展出许江的铜铸雕塑《共生会否可能?》,邱志杰的纸上水墨《大闸蟹:艺术生态地图》,高世强与山水创作集体的影像作品《山水:云山六章》,刘韡的装置《看,书!》,杨福东的黑白胶片影像《陌生天堂》,易连的摄影《离散大陆》《一条街的叙事》,袁可如的影像装置《永恒与片刻》,曹澍的影像装置作品《妖糖》等等。
▲高世强&山水创作集体《山水:云山六章》LED屏幕 2018
▲ 康凯雯《双重周遭》2024 4:3,四通道视频,36分56秒
▲ 刘韡《看,书!》2014 书、木头、钢
▲ 刘毅《一只鸟鸦叫了一整天》2016 单通道视频、石头、竹子、丝绸画,11分30秒
▲ 邱志杰《大闸蟹:艺术生态地图》2021 纸上水墨
▲ 石冰 林仪《彼此-1》2020 头发、钟表
石冰《结》2024 金属管
石冰《尘埃之线》2020 尘埃、黑檀木
马可·波罗链接了中国和意大利,威尼斯与杭州,在此感受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独特韵味。2025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威尼斯双年展建立130周年。
在未来的合作中,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将通过中外当代艺术家的对话,深化中国与意大利之间更深层次的艺术与文化交流,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探索全球艺术的未来。
▲ 戴陈连《东来紫气满函关》单通道视频,道具水墨、国画颜料、马克笔、宣纸 2019
▲ 中国美术学院 电影学院 现场作品
▲ 中国美术学院 动画游戏学院 现场作品
展览自11 月 11 日起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 2025 年1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