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美统战”公众号陆续推送“艺海同心丨时代画卷”民主党派艺术家介绍。进一步向外界介绍、宣传本校民主党派艺术家风采,旨在弘扬艺术精神,凝聚各方力量,传递民族信念;树立优秀统战人士典型,积极打造“艺海同心”国美统战品牌。
张漾兮(1912—1964)
张漾兮,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四川成都人,原名张国士。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创始人及首任系主任。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浙江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理事。
01
193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专科学校。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发起组织"四川漫画社"并任社长,后参加“中华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成都分会”等,历任成都《新民报》《国难三日刊》《时事新刊》等进步报刊的美术编辑和漫画记者,创办并主编《自由画报》。
1937年8月四川漫画社成立后的合影(后排右三为张漾兮)
1949年赴京参加首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后授聘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
1949年首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邀请函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聘书
1954年领衔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版画系,并任系主任。
1958年版画系教师与版画系首届毕业生合影
02
张漾兮早年受珂勒惠支影响,作品多宣传抗日救亡与反映旧时社会之黑暗痛苦。
后期注重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与民间艺术,作品多以简练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新风貌,富于抒情意味和民族特色。
不知“九一八” 木刻 1937年
日寇真相 木刻 1938年
社会众生像 《以不变应万变(6幅)》 漫画 登于《自由画报》 1945年
成都花会 29x38cm 纸本水彩 1942年
国立艺专孤山时期·窗外 20.6x26.5cm 纸本水彩 1950年
03
1950年前他的漫画创作发表多达一千多幅,版画等其他作品几百余幅。
作为国统区极有影响力的画家,他始终站在宣传抗日救国和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的最前沿。
1950年2月,张漾兮在国立艺专办公室(背后的作品为油画《纱厂女工》)
1957年,张漾兮在家中创作《朱总司令的故事》
作品与时事紧密结合,造型生动简洁、凝练概括地社会现实,为人民大众呐揭露喊。
他的木刻享有“北古元,南漾兮”的声誉。他的漫画和连环画构思尤为独特,尖锐深刻、讽刺幽默、刻骨传神,在那个时代广受赞誉和流传。
人市 黑白木刻 37x29cm 1947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我们自己的队伍来了 黑白木刻 34.5x45.5cm 1949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抗战遗孤 纸本水墨 60x74cm 1946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送饭到田间 黑白木刻 31x68cm 1956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代表作品有《人市》《西湖风光》《抢渡金沙江》《选举》《朱总司令的故事》组画《开镰图》《抢救》《工地午休》《运粮入社》《送饭到田间》《西泠桥》等。
出版有《漾兮木刻选集》《中国版画名家集萃——张漾兮》,作品收入《中国书画精品名家大典》等。
民盟简介: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盟以爱国的情怀、踏实的作风、扎实的知识,团结广大爱国的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民盟中国美术学院支部成立于1951年,历届支部主任:潘韵、邓白、王伯敏、季阳、崔端同、陈振濂、陈宜明、顾震岩。2016年10月9日成立总支,下设南山校区支部和象山校区支部,现任总支主任孔令伟,现有盟员44人。
民盟中国美术学院支部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如潘天寿、刘开渠、邓白、吴弗之、雷圭元、诸乐三、沙孟海、陆维钊、潘韵、萧传玖、程丽娜、史岩、丁正献等等。自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潘天寿那一代人起,盟员就努力践行知识分子以学术报国的崇高理想,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为国家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其中刘开渠曾任民盟中央委员,邓白、王伯敏分别连续三届担任民盟浙江省委常委。
民盟中国美术学院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踊跃投身于整理和弘扬民族传统艺术、推进社会美育等各项公益事业,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
《艺海同心-中国美术学院民主党派风采录》编委会. 艺海同心.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6.11.
-
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