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15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R单元全球官方展映·中国站于9月2日-12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映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R单元在中国的首次落地。观众可以在本次VR展映中体验到全球最新的VR/AR/MR叙事及交互作品,感受虚拟时空带来的全新经验。中国美术学院和砂之盒沉浸影像展是此次威尼斯电影节VR单元的官方合作伙伴和中国站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艺术频道栏目组邀请到此次展映组织方的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虚拟现实的技术、观念、未来走向以及相关伦理命题展开讨论。

 

 

 

翟振明:广州大学R³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路: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讲师,XR Lab负责人

陈天琪:中国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博士在读

 

 

 

为什么要给研究所取名叫

 

翟振明:这个问题就有趣了。这三个R就是VR、AR、ER,不是明摆着3吗?怎么就立方了,(因为意味着)指数型的增长,那R立方(R³)就这样来的。

 

 

您刚才谈到的Expanded Reality,这其实是您提出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可不可以跟我们的观众先稍微解释一下?

 

翟振明:ER就是 Expanded Reality的英文。起码从我的1998年出版的书叫《Get Real》的英文版的书,这里边有已经设计好的,我讲的虚拟现实,里面讲的虚拟现实,不但能够体验,还能够从里边操作现实世界,也就是说VR与物联网,那时候没有物联网概念,和物联网合在一起,整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系统,就是Expanded Reality(扩展现实)。

 

高路:但是我插一句,我觉得是因为什么放了一个“X”,因为它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因为它的发音的关系,所以也可以说这里面也可以做研究 Expanded Reality方向的内容,也可以是Extended,也可以是Cross Reality。因为“X”它可以代表一种无限。

 

翟振明:但是它是EX的第二个字母。

 

高路:对,是这样的。

 

翟振明:那本书第一从体验方面就是VR,我已经在书上设计了头盔,还有技术设计,头盔前面有两个摄像头,我那个就是把现实世界整合进虚拟世界中的,这样的话就是VR加上外部的世界、物理世界,这个可以无限调整(例如双方的比例)。这是体验的方面。 还有一方面,如果这两个摄像头放在远处,放在一个机器人的眼睛部位,它跟着他在转,它也在转,这就是成了主从机器人的头部。什么叫主从机器人呢?人家说机器人都要智能的,主从机器人是无智能机器人,智能是人的,它是跟着人的行动而行动,就是时间延迟。5G现在可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在虚拟世界里看到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可以对应物联网的一个实际上的设备,我去操作它,实际上主从机器人就去在物联网里边一起行动进行操作。这样的话我这个人在杭州,主从机器人如果在巴黎铁塔下,我在这里就可以在telepresence(遥距在场)、teleoperation(遥距操作)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机器人就被我操纵,在巴黎绕来绕去,我就看到、体验到完全是我自己在巴黎(铁塔)底下,在那旅游。

 

 

为什么物联网跟虚拟现实的叠加就可以实现您刚刚说到的那么神奇的一个效果?

 

翟振明:因为物联网要解决人的生理、物理方面的需求,比如说人家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人)总要吃饭,虚拟的水不能喝。在ER里边,我端起水可以喝,物联网的设备就实际上有把一个水的东西滴到我眼前,我就可以喝了。如果不这样喝的话,就可以通过感觉的刺激,营养同时输入,营养的输入也是物联网的事情了。所以终极上,我们和现实世界,人和自然打交道就是没有化学交换,这都是物理交换。 吃饭就是化学交换的,就是可以靠物联网来整合,所以这样的话在原则上,就可以移民进虚拟世界,根本不用出来,就可以度过一生。如果小孩从小就用这种设备,这套设备在身上结合在一起,他就不知道有所谓的现实世界,其实没有所谓的现实和虚拟之分,他就以遥距操作来实现他对物理的操作。这样的话所谓神奇也不神奇。这个物联网本来现在没有人把它和虚拟实在结合在一起,但是我的意愿里边已经把它整合在一起了。

 

 

艺术是反向的虚拟现实,“Reversed Virtual Reality”

 

翟振明:艺术是反向的虚拟现实,是这个意思。你看虚拟现实,不是扩展现实的,你各个感官(用)电脑造出来,视觉用双目摄像头把它造出来,视觉形象、耳朵听的音乐就单独造出来,触觉单独造出来,也可以是味觉,视觉、嗅觉。单独造出来以后,最后以视觉3D、视觉形象为核心,把它凑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一个现实实在的概念。而艺术刚好相反,它有个实在在这里,我要的视觉艺术就是把视觉的东西剥离出来,其他不管。我是听觉艺术,音乐,(就)把声音剥离出来,其他不管。我绘画的时候画了个老虎,最简单的模仿艺术,老虎不会吃人,也不会咆哮,只能看,这就是剥离视觉。这样的话,艺术它本质就是一层一层……就是aesthetic,五官的某一个……纯粹的艺术就是感官,就是纯粹。 如果,视觉只诉诸视觉,不诉诸听觉,音乐就只诉诸听觉,不诉诸视觉。有些(人)为了普及音乐,用听觉人家没有什么反应,用视觉的形象来去解释它,这只是牵强。实际上听音乐不需要视觉,只是听情绪,悲伤、欢乐、犹豫等等就行了。不用懂,音乐不是拿来懂的,这个懂就是文字性的,明白概念就懂了。视觉的东西也是不用懂的,这是鸟,也干嘛要看着鸟,看着好漂亮、很荒谬、很忧伤,这就行了。

 

陈天琪:只要感受。

 

翟振明:对,这样的话,它就是剥离各种层面的aesthetic,这就是艺术的本质。VR就相反,新造出来把它搓成一个实体,是不是刚刚相反呢?

 

陈天:没错,它是要把一切的感知整合起来。

 

翟振明:对,像多媒体,有点VR的前身,把它变成一个综合体。

 

陈天琪:昨天我看到您在底下那个人类未来的时间线上面,你也专门有一项,我看到你是把艺术上面的创造放到了一个扩展领域,说当到了多少年以后,我们人类可以在VR世界里面完成我们的本体的需求,就跟现在是一样的,就是可以吃喝,然后可以完成这些基础的服务和需求,但是在一些扩展领域,可能我们还是依然可以从事艺术创造。 这个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

 

翟振明:扩展现实,扩展部分刚好时间倒过来,我们的最基础的部分是物联网,物联网刚好在后面,它(是)基础,全在后面才有。艺术(是)扩展,先有VR,先有体验层面的,这个时间(是)逻辑颠倒的,就是在VR层面就有艺术了。先有艺术,再有基础——物联网。关于逻辑顺序问题,这样的话虚拟现实本身,因为现在主流政府和做生意的都把虚拟现实当成是玩儿的,是不严肃的应用,其实最严肃的在这里边是人,人与人的关系。物联网人家说是 Serious Application Of VR,其实颠倒了,那个是工具,为人服务的。

 

 

从人到物,不是从物到人

 

高路:其实您刚刚说严肃应用 Serious Application, VR就像我昨天也在聊,我甚至觉得VR它就是一个入口,它真正的是需要通过这样的入口,把我们在一个VR中的Avatar跟物联网设计中的实体的机器或者是物品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人类其实就像黑客帝国,我们可以通过远程的操控让他们去从事一些农业、工业。

 

翟振明:那个是非元素的,工具。GDP都在那里,是元素,但是它的人的意义在VR这边,意义就是与物质对立的,在这里全是意义,没有物质。

 

陈天琪:是,就像您在文章之中一直在呼吁的,人是目的,不是方法,从人到物,而不是从物到人。其实我在反思,我们现在还没有到一个物联网时代,还是在互联网web3.0这样一个时代,可能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您觉得从物到人的问题,对不对?可能您有一些比较切实的感受、一些具体的现实现象,是不是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觉得存在这种从物到人的误区?

 

翟振明:从VR来说,现在还没有和物联网结合,所以它还没有应用到颠倒的那个程度。 但是现在微信被用来用作上班的工具,老板的发号施令的工具,这就是一个迹象。当然微信本身这种工具,它没有什么体验。VR不一样,它本身是不用工具,以体验为主的。交流是它附带的功能。

 

陈天琪:所以就现在恰恰是把它的工具用来统治人了,有这样的一个感觉。

 

翟振明:数据都是你的消费癖好,广告就按这个数据来投向你,你在淘宝搜过一个物品,比如说买鞋,就是淘宝买的,过一会儿全是鞋。

 

高路:对,现在不光光是有一个搜索残留这样一个搜索的数据。有时候我们可能在对话,它手机还有一个语音识别的功能,同样会推送相关的广告给你。

 

陈天琪:它没有真正的观赏。昨天看到您在底下的时间线上还加了一条,就是2800年,量子计算机速度会显著增高,为什么会特意加这个?

 

翟振明:原来我书里也讨论过,技术迭代嘛,就是已知技术才写进去,未知技术不写进去。现在量子计算机变成现实了,没有应用,但是实验室已经变成现实的,就想象一下什么时候会应用在虚拟现实里边,把它补上去,这个未来就无限的可能性了。过后后半部分不算,就是重写了。

 

高路:量子计算机跟我们目前的这种计算能力,它到底在实际的一个应用场景里面,它会有什么样的显著的一个改变?

 

翟振明:它的计算能力是几十万倍,是现在的最大超算的几十万倍甚至上亿倍,现在的要10万年才能计算完的,它能两秒钟就计算完,这个不得了。

 

陈天琪:所以它会完全改变我们的一个思维和认知。 

 

翟振明:我和科幻作家陈楸帆当时私下说,我说量子力学想写科幻小说,有可能计算过程和生产过程合二为一,计算以实际上的物质过程有可能是变成一。文小刚(量子力学的),他说量子纠缠是空间产生的根据,那就不得了了。量子纠缠,信息在先,后来才有空间、时间。不可想象!有可能造出人的自我意识。

 

陈天琪:所以就是一个强AI。

 

翟振明:对,那不叫AI,现在还暂且叫成AI吧。把这个做出来造什么?造人的灵魂都有可能。

 

陈天琪:所以人的灵魂可能就是一个非常超速的计算下达到的结果。

 

翟振明:有可能。

 

高路:就像马斯克说的,其实可能也许我们现在活的就是一个被另外一层……

 

陈天琪:造出来的。

 

翟振明:但是有个误区,就是说它把这个人的灵魂也作为计算的结果。人的灵魂要到量子计算机才有可能,但是现在这种计算机是没可能的,灵魂是做不出来的,只能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