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11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毕业创作金奖的背后故事(四)

 

/下篇/

 

 

 

 

作者:徐舒霞、吴凯莉

院系: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系

专业:教师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李彤

作品类型:水彩画/水墨画

作品尺寸

16x27cmx36/85x102cmx4(徐舒霞)

560x250mmx4/280x250mm不等(吴凯莉)

 

作品阐述

围绕下乡这个课题,我们分别从两个方向进行课程的研发以及创作的展示。创作是作为一个教师基本的技能展示,以及我们自身对于下乡这一课题的体悟与思考。社会实践是几乎所有美术类学生必修的课程,学生在社会实践与采风课程中获得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同时在写生,或是提取元素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与生活,从而加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与理解。

 

吴凯莉 《龙潭镇的新年·香纸铺》 2020 水彩画 尺寸不等

 

龙潭镇的香纸铺多且热闹,祭祀之所以对龙潭镇人民来说十分重要,不仅因为其中寄托着对家人的祈愿,还因为这是和山那头补常见面的老头老太唠嗑的好时机。

 

徐舒霞 《朝·朝》 2020 水墨画 16x27cmx36/85x102cmx4

 

那些云散月明或不见天日的物件。他们都是“祈往”的一种手段,伫立在世界的角落,经历五言沧桑却又诉说万象精神,无外乎是世间轮回最好见证者之一。

 

 

 

 

作者:郑力胜

院系: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法系

专业: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沈浩、方波、戴家妙

作品类型:书法

作品尺寸

330×160cm(《羽猎赋》)

尺寸不等(《日常书写》)

 

作品阐述

楷书《汉扬雄羽猎赋》,丈二中堂,上绘朱丝栏格。取法欧阳信本,融智永、褚河南于一炉,兼参北齐遗意,略带行意,动静得宜。整幅作品一气呵成,严整中不失灵动,深峻里蕴含柔润。

《日常书写》分日记文稿、文献校读、群经纂抄三大板块。郑力胜通过日常书写的积累,组成此作,以期还原书法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而让书法回归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自从毛笔逐渐退出日常工具的领域,进入专业的艺术创作区域,“精英阶层也撤出书法界”。假如当代的书家非创作时不提笔,好像就将书法与人世万物之间模糊交叉的地带切除了,在无意识中剔除了在过去支撑起书法的很多要素。郑力胜试图将书写回归日常,提升模糊不清的感知到“协调一贯的意识层面”。回归文本,于是能重新获取日常书写体验的多重意味。

 

郑力胜 《羽猎赋》 2020 书法 330×160cm

 

郑力胜 《日常书写》 2017-2020 书法 尺寸不等

 

郑力胜 《日常书写》 2017-2020 书法 尺寸不等

 

 

 

 

作者:王鹏

院系: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国画系

专业:人物专业

指导老师:尉晓榕

作品类型:纸本中国画

作品尺寸:180×560cm

 

作品阐述

小时候每天放学总会在村里的榨油坊驻足很久,贪恋浓烈的油香。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人类显得的慌乱和脆弱,但老家古老的手工榨油作坊里,昏暗的灯光下,喷张的血肉与草木之间的对决,正延续着人类生命力的坚韧。人类发展延续至今,跨过无数灾难,正是人类延续的那种生命力让自然变得慈悲,让木石有情。

 

王鹏 《木石有情》 2020 纸本中国画 180×560cm

 

王鹏 《木石有情》局部

 

王鹏 《木石有情》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