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16日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浏览量

 

3月4日,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开展特色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组织全体一年级学生走进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度观摩"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本次观展活动由专业教师带队,特别邀请艺术家夫人张宏芳女士全程导览,通过沉浸式艺术体验的形式,将美育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美术馆空间,打造“行走的课堂”。 

 

展览现场

“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通过“打工人之魂”、“时代的肖像”、“一个人的脉动”三个板块呈现忻东旺的代表作及素描、速写作品等共计180余件,充分展现艺术家塑造的平凡世界中的日常之魂、时代之神、生命之脉。

 

《早点》 190x200cm 2004 布面油彩

 

《适度兴奋》 140×120cm 1997 布面油彩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时的答谢词,同样能用来描述忻东旺的创作感觉。在张宏芳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述中,学生们不仅系统了解忻东旺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细节,更透过《早点》《适度兴奋》等经典作品,体悟艺术家对农民工、市井百姓等平凡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刻观照。

 

 

导览现场

 

忻东旺的作品深深扎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捕捉普通人的生活瞬间,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他通过色彩、光影和构图的巧妙运用,传递出人物的情感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氛围,尤其对农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的描绘,充满力量和尊严,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

 

观展现场

 

 

在忻东旺的肖像世界里,我触摸到平凡生命的重量。那些被定格的瞬间并非完美无瑕的面具,而是带着汗渍、皱纹与烟火气的真实灵魂。那些被时代浪潮冲刷的普通人,在画布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菜贩褶皱的围裙、工人皲裂的手掌、老人佝偻的脊梁,都成为生命史诗的注脚。忻东旺让我看见,艺术不是对现实的粉饰,而是对存在的凝视。当无数个体命运在画中交织,我忽然读懂《平凡的世界》的一句名言:“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在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世界奋斗。”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魔力——它让被忽视的尘埃折射出星辰的光芒,在画布与观者之间架起理解与共情的桥梁。

高一(1)画  翁君懿

 

忻东旺老师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了人世百态,用不同的工具勾勒出生活的温度与厚度,这是平凡的伟大。“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一组桃子,精神饱满时便显得多汁脆甜,身体抱恙时便略有憔悴。此次观展,让我感受到了平凡亦是生命的留白处,正待我们用心去发现与描绘。

高一(2)画   严然一笑

 

首次参观“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深刻感受到艺术家对劳动者的深情凝视。展览以三个篇章构建,斑驳笔触与厚重色彩堆叠出时代肌理,油画材料的粗粝质感与丙烯的温润线条形成张力,水彩的清透性则捕捉了光影的细微变化。艺术家将写实功底与意象表达熔铸一体,在具象中提炼抽象韵律,让我领悟到真正的艺术创造既需敏锐发现与总结,更需对生活本质的诗意洞察。

高一(3)画  俞佳灵

 

前日在老师带领下,我们赴南山路美术馆参观忻东旺肖像艺术画展。艺术家夫人张老师亲临讲解时,那些跳动的油彩突然有了生命轨迹:学生转瞬的笑靥、民工面容的沧桑、粗布衣褶的肌理,这些被常人忽视的生活碎片,在画家笔下凝结成艺术的琥珀。讲解中特别强调"画感"的温度——创作需倾注情感,深挖对象背后的故事。忻东旺将西方技法与东方魂魄熔铸,让佝偻脊背上生存的艰辛与尊严的微光在画布永恒定格。作为美术生,我重新领悟艺术创作中"真实"的分量:这不仅是对光影色彩的掌控,更是怀着敬畏为沉默者造像,让笔触都饱含对生命的赤诚。

高一(4)画  孙乐阳

 

忻东旺,这位出身河北农家的画家,13岁便背着画箱走村串巷谋生。展览中沾着泥土气息的速写,凝固着皴裂的掌纹、凝结晨露的白菜、嵌着油漆的指甲——每道笔触都是生存与艺术的博弈。他总在与被画者的汗味交谈中捕捉灵魂微光。从汉唐陶俑提炼线条韵律,将敦煌写意注入当代群像。《队伍》以国画线条交织西画肌理,枯笔与水墨碰撞出雕塑般的市井众生。病榻前完成的《郁金香》以垂败之姿绽放生命绝唱,印证艺术与生命同频共振的终极命题。他教会我们:真正的艺术不只在精致画廊,也存在于早点摊的热气与民工掌纹的沟壑里。

高一(2)班  王晨宇

 

大合照

 

忻东旺在深入研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的同时,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要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为油画民族化和当代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国美附中的学生而言,通过这场流淌着生命温度的“开学第一课”,既了解了忻东旺"为普通人造像"的艺术理念,更通过直面原作的审美体验,感受更多样的艺术形式与表达,有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

 

文字:卢明辉   麻   琰

编辑:黄铁雨

责编:杨   正

审核:张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