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动态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3日
来源 潮新闻
浏览量

纯金的金箍安在一块石头上,神似悟空的猴头。从这块石头开始,“黑神铸炼” ——「黑神话:悟空」正式开始讲述故事。

这场4月9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展览,和它的原型、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一样,出道即巅峰,开展门票就脱销。

人们形容说,“黑神话”像孙悟空,简直“横空出世”。

在这次展览的前言中,《黑神话:悟空》的美术总监、中国美术学院校友杨奇说,到此刻“黑神话”进入展厅,“游戏艺术,登堂入室”。他更多地是在说背后,“石头”处于“正在完成的过程”中无尽的故事。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今天要讲的一个故事,在“黑神话”往前二十年发端。二十年前,在美国、日本动画片的冲击下,中国原创动画处于一段低迷期,有一群人,从天南海北组队到一起,他们创建了杭州的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他们也是中国国际动漫节背后的策划者,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几乎全是中国动画史上的“第一个……”。

没有前路可循,对他们来说,行动即是答案。这个过程中间有太多至关重要的节点,都充满了偶然,唯独可以控制的是,一代代人发疯地干。最后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线头,才有可能捻成一股。

这是一段中国动画在新世纪复兴时期的草创故事,也可以说,它是今天杭州出现的蓬勃的动漫、游戏产业的前传。 

湖边的谈话

“不然我们可以先办个“美术电影’专业?”

2001年春天,许江和施慧在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做双人展。策展人是美院老同学林超,他当时在芝加哥的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 北美地区最大的亚洲艺术图书出版发行公司)任副总编。

在美国用工人保险费高,林超和许江他们就上天入地自己干。有一天布展间隙,两个人在展馆附近的密歇根湖边散步,许江谈起中国美院在新世纪的发展,除了美术学、设计学,学校需要再发展一门一级学科。

往哪个方向?许江琢磨,国家一级学科列表里比较有可能的学科,电影?他并不是很有把握,当时美院的教学资源,距离做电影还有点距离。

林超一听倒是觉得有把握了,他提出了申办“美术电影”学科这个主意。

“美术电影”是中国人100年前的发明,概况地理解这种融戏剧、美术和电影一体的综合艺术,它就是动画片——《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都是美术电影。

有“美术”两个字,美院的人擅长。“将来办学条件更充分了,再把‘美术’拿掉。”林超这一说,许江觉得有点方向。

“葫芦娃”官司

林超这一说,他自己心里有底,因为他非常熟悉美术电影的制作流程。

在1999年被引进到佳作书局工作前,林超是福建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1993年他在任上时,曾经历过一场“葫芦娃”之争。

林超有一个战友,当年是上美影厂生产的《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的动作设计。他和另外两个动作设计师,根据动画片的分镜台本画面制作了一本连环画,交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

当时中国尚未实施著作权,上美影也还没有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制度,他们被两部动画片的绘景设计师以“侵权”告上法庭。福建美术出版社成了第二被告。

在准备代表出版社自辩期间,林超系统地了解了美术电影的专业知识:动画是什么,创作包含哪些内容,制作一部动画片需要多少工种、如何合作,利益如何分配……搞得清清楚楚。福建美术出版社还专门组队,到上美影厂去调研了一次。

这场中国第一起知识版权官司最终没有打起来,个中传奇暂且按下不表;但是今天回溯起来,它无意中成了杭州动画事业的原初。 

确立身份的小老虎

另有一根隐线,早在北京自行发展。

1999年,中国代表团申请加入WTO最后一轮谈判的最后一项议程:数字电影的税收测算。

什么是数字电影?这是一个中方代表十分陌生的名词。中国目前有没有数字电影?

一路问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总经理韩三平这里,他说“咱们还真有一部现成的片子。”他赶紧跟一个叫韩波的人,一起赶到人民大会堂。

韩波当场向代表团的领导、专家,介绍了数字电影、三维技术。中央当即决定完善这部片子。

后来的成片,就是中国第一部全数字三维电影《小虎斑斑》。它的主创韩波,当时是北京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的美术老师。

图源:电影网

韩三平找来时,韩波正发愁自己做的这部动画片卖不掉。他和老同学林超谈起过这件事情。

1990年代佳作书局在北京有一个办事处,林超经常中美两头跑。有一天,美院78级国画系的同学韩波来找他玩,说起手里有一部新潮的作品。

韩波的哥哥和日本岛津研究所合作,代理对方出产的医学仪器。在国内做宣传广告时,韩波经常被请来画画。

但是要讲仪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二维画面并不能完全传达。岛津的代表说,日本正流行一种三维动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送了韩波一套计算机设备。

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三维动画工作站。韩波那时候边干边学,配合制作岛津广告的业余时间,自己带着学生在3年多里,做出了一部环保主题动画电影。

林超一看,相比以前的二维动画,这部片子的视觉效果非常逼真。他正准备联系美院,看看有没有后期方案。没想到小老虎斑斑,被正式确立了时代身份。

芝加哥,北京→杭州

许江感到美院要办“动画专业”有戏了。

《小虎斑斑》需要一个机构出品方,韩波自然想到母校。

2000年寒冬,林超和韩波从北京背着十几盘胶片回来——杭州:美院在西湖边专门租了一家影院的整个影厅等着。

当时动画片的影像和音乐还没有合成,全体美院中高层看了一场手动同步的路演。

不影响效果,大家都对这件新鲜事物感到兴奋。就在美院的主导下,2001年6月1日,《小虎斑斑》在杭州首发。

又是2001年,“北京”和“芝加哥”的线头在杭州捻上了。

《小虎斑斑》首发的同时,美院组织召开了第一届“数字影像在中国”研讨会,全国各地来了近百人,国际著名的三维软件生产商SOFTIMAGE、Maya都有代表来参会。这让大家都看到了动画电影明确的发展方向。 

会议上,中国美术学院数字影像研究中心成立,同时学校开始申请办学。

2002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动画系正式开始招生。

林超(后排右三)和学生 图片由林超提供

嫦娥和黑猫警长

“嫦娥”引起了他的注意。

美院申请动画专业办学的同时,要开始制作自己的三维动画片。在学生们还没有培养起来的阶段,林超自己先组了一支团队,建立了中国美院电脑美术设计中心,主做动画电影。

做什么呢?2004年有一天,林超看到报纸上的新闻:中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将在2007年发射升空。他决定把三千年后嫦娥新一趟奔月的故事做成动画片。

他带着大纲,去找了一位老先生。

那天,嫦娥和黑猫警长会了一面。

在2002年美院为视觉艺术学院寻找办学地点时,焦点落到了转塘:当年那里有一个中国美院代管的大专(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也是美院校友。这个学校1999年就成立了动画系,专门培养动画人才。中国美院转塘校区建校,是由这个支点引发的后话了。

当时更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工艺美术学院动画系的主任戴铁郎先生——在每一个中国小朋友心里,戴铁郎=黑猫警长。

那么黑猫警长,后来就一直为中国美院的动画事业保驾护航。

戴老那天看了林超的剧本大纲以后,开始为“嫦娥”谋划投资。当时在杭州为原创三维动画电影找资方,困难非常大。他给林超引荐了一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的制片人。

合作意向很快达成,SMG第一期投资动画片《嫦娥奔月》200万——他们提出一个附加条件:在中国美院举办一场大型的签约仪式。

2004年7月27日,上海各大媒体来了100多号人,巴士浩浩荡荡从美院校门口往南山路一直蜿蜒。

那天,浙江省正好有一个小组正好在美院调研,看这么大阵仗,问学校在搞什么活动。

这偶然的一问,后来引出了另外一段佳话。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打报告

得知美院和SMG签约做动画片,领导说浙江正在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这样的文化事业有可能纳入政府投入的方向和重点。

和许江商议以后,林超当天连夜起草了《中国美术学院关于创建浙江文化大省的一点建议》。这份报告有两页纸,一条核心内容是“将杭州打造成动漫之都”。

报告提交到省里一周后,美院得到批示。再一周,省市两级领导专门组织团队到美院来调研。

林超接到许江电话要回来作汇报时,他刚刚落地芝加哥。于是马上再次启程,原地返回。

两块金字招牌

“那么杭州有什么(打造“动漫之都”的基础)呢?”领导问林超。

“什么都没有。”林超回答。杭州当时既没有动漫产业也没有动画作品。

领导一惊。

“但是杭州有中国美院。”

从历史上讲,作为中国动画史上重镇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最辉煌的1950-1980年代,有20多位员工是美院校友。尤其是1989年获得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项、后来成为水墨动画绝唱的《山水情》,导演之一马克宣是美院校友,吴山明、卓鹤君教授,分别担任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背景设计。

“现在美院又有一部三维动画片《小虎斑斑》,我们也开始办学,在象山建造新校区,未来还会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林超说着,从兜里掏出来一份日文报纸。那天他从芝加哥回杭州,在东京羽田机场转机时,无意中看到本地报纸上有一段新闻,大致是说“中国要投资百亿,在全国授牌一批动漫产业和教学基地。”在座大家都还不知道国家层面有这样的政策,外媒很敏锐地捕捉到国际动画产业的趋势。

汇报那天,领导当即决定,杭州要先把两块金字招牌拿下来。具体申请“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执行主体,分别是中国美院和2003年成立的中南卡通。

“动漫节”横空出世

拿到授牌的过程,不消说经历了多少汇报、调研。有一件轶事:2004年12月,林超代表中国美院前往北京,接受国家广电部授牌。结果当天晚上央视新闻没能播出来这条新闻,林超把基地的牌子拿倒了。

这很像他们搞事业的劲儿,一切就是这么调头翻身地先干起来。

当年招牌拿到时,基地的主体还没有形成呢——此前美院只有动画系。那么2004年底,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传媒动画学院,包含动画、影视、游戏三个专业。林超任学院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学院的名字和教学大纲由他拟定,按照密歇根湖边的规划,先弱化“电影”,突出插漫画这个方向的媒介,也可以降低教学成本。

就在“教学”这条支线开始步入正轨时,又有一件事情横空出世:2005年春天,林超接到杭州市领导的电话,“听说国家要办首届国际动漫节”。杭州要冲。

申办时间非常紧张,别的城市都已经提交了申请;并且从某种标准来讲,杭州还是“什么都没有”:相比其他的竞争城市,比如当时长沙已经做了一部很有名的动画片《蓝猫三千问》,无锡、苏州拥有中国庞大的加工动画片产业,深圳的翡翠动画更是独占东南亚、香港的加工片市场。

除了已经在生根发芽的“动漫之都”产业,当年最打动主办方的是林超的一个金句:“杭州可以(暂时)没有动画产业,也可以没有动画片,但是杭州一定要有动漫节。”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并不拥有雄厚的产业,但是它可以做盛大的节展,比如巴尔的摩、嘎纳。”杭州作为旅游城市是一大独特的优势。 

北美公关之行

2005年春天,杭州拿到批文获得“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举办权时,距离开幕只剩下100天。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考验,是国家要求全世界最有名的二十家动漫企业,都要有代表来参加国际动漫节。

美院策划了一个“中国国际动漫产业高峰论坛”,通过学术路径,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来杭州讲学。林超首先通过他的朋友、著名策展人陆蓉之的人脉,搭到迪士尼公司。

一个链式邀请计划开始了。林超和传媒动画学院摄影系副主任曾立人带着杭州市的邀请函,一起飞到美国,先在迪士尼公司寻找合适的嘉宾。“我们提出想邀请参加动画片制作的一线人员,能说中文的优先。”迪士尼当年派出的代表,是动画片《花木兰》的设计师张振益。

再由迪士尼和张振益介绍,林超他们一路在北美各家动画公司,邀请来了四十几位外国嘉宾。

2005年6月1日,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盛大举行。到第二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这个节展永久落户杭州,都是广为人知的故事了。

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昨天在杭州西子湖畔拉开帷幕,西湖成了动漫大舞台。浙江日报记者 黄曙林 潘海松 摄

谈论世界时唯一有效的方式

二十年过去了,当年两页报告上打造“动漫之都”的设想,杭州都实现了。

而中国美院,培养出了《战狼2》分镜师张一鸣,《哪咤2》的分镜师谢煜,《深海》《哪吒2》的概念设计师蔡智超,“黑神话:悟空”的美术设计杨奇……以及一大批中国动漫、游戏界的优秀人才。

但是很少会有人关心背后的故事,因为即便讲出来,无非就是写材料、汇报、埋头干活,重复、循环。甚至这些人和这些事情,今天在互联网上已经不见踪迹。

这个故事不应该被跳过去。那天在“黑神铸炼” ——「黑神话:悟空」展览开幕式上,《黑神话:悟空》游戏制作人、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说,他最近在思考的是,如果抛开运气、能力、题材红利和市场时机,“黑神话”光鲜的商业成绩、奖项背后,有没有通用的经验?

他跟大家分享的是:“美丽的事物从来不在天上,而在每个人下地的劳动里。重复、琐碎、具体、日复一日。这大约是当我们谈论这个世界时,唯一有效的方式。” (完)

特别致谢:

中国美术学院 杨晨曦